2023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一 地球运动(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一 地球运动(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8 06:57:50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地球运动
专题一
知识
体系
地球的运动
公转
一致: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轨道
椭圆
近日点:1月初
远日点:7月初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1恒星年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黄赤交角
形成
影响
回归运动
四季更替
五带划分
变化
自转
太阳日
线速度
角速度
恒星日
昼夜交替
地方时
方向
周期
速度
地理意义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15°/小时(极点除外)
光照图判读
产生时差
区时
规律
应用
产生地转偏向力
高考考查内容 考点 读真题设问知高考考向
核心价值: 以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为背景,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学科素养: 1.综合思维:结合实例,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地理实践力:根据二十四节气、日晷等,判断日期和太阳视运动。 关键能力: 结合图文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必备知识: 1.时间的计算。 2.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及计算。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分布规律及其应用。 4.太阳视运动。 时间计算 (2021·广东地理)10.三枚火箭发射离开地球表面的先后顺序为
11.从纬度地带性角度考虑,三个发射场所在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个数为
高考
解密
核心价值: 以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为背景,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学科素养: 1.综合思维:结合实例,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地理实践力:根据二十四节气、日晷等,判断日期和太阳视运动。 关键能力: 结合图文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必备知识: 1.时间的计算。 2.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及计算。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分布规律及其应用。 4.太阳视运动。 昼夜 长短 (2021·全国文综甲)4.图示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
5.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
6.降低夜间的电力净需求量,关键是发展
正午太阳高度 (2022·广东地理)7.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8.驻留期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与广州市区广州塔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
时间计算
>
<
考点1
真题研读
(2021·广东地理)据报道,北京时间2021年4月29日,包括我国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5号B等三枚运载火箭先后发射升空。三个发射场均位于海岸线附近。下表为三枚运载火箭发射的相关信息。据此完成1~2题。
运载火箭名称 发射场 发射时间
中国长征5号B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北京时间4月29日11时23分
欧洲织女星 库鲁(5°14′N,52°47′W) 西三区区时4月28日22时50分
美国猎鹰9号 卡纳维拉尔角(28°29′N,80°35′W) 西五区区时4月28日22时44分
1.三枚火箭发射离开地球表面的先后顺序为
A.长征5号B、织女星、猎鹰9号 B.长征5号B、猎鹰9号、织女星
C.织女星、长征5号B、猎鹰9号 D.织女星、猎鹰9号、长征5号B
2.从纬度地带性角度考虑,三个发射场所在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个数为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运载火箭名称 发射场 发射时间
中国长征5号B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北京时间4月29日11时23分
欧洲织女星 库鲁(5°14′N,52°47′W) 西三区区时4月28日22时50分
美国猎鹰9号 卡纳维拉尔角(28°29′N,80°35′W) 西五区区时4月28日22时44分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文字信息 三个发射场均位于海岸线附近 三个发射场海陆位置接近,地域差异主要受 位置影响
表格信息 三个发射场的位置、发射时间 我国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 带;库鲁地处(5°14′N,52°47′W),可判断其位于 洲东北部,为 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 带;卡纳维拉尔角地处(28°29′N,80°35′W),可判断其位于美国东南部,为 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_____________

纬度
热带季雨林
南美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
亚热带常绿阔
叶林
第1题 对比三个时间早晚,只需统一换算成一个标准时间
第2题 判断自然带需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确定出___________
[设问分析]
气候类型
答案 1.  2.____
C
B
第1题,对比三个时间早晚,只需统一换算成一个标准时间。比如以我国长征5号B发射时间为基准,是北京时间29日11:23,则欧洲织女星的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29日9:50,西五区的美国猎鹰9号于北京时间29日11:44发射,先后顺序依次是欧洲织女星、中国长征5号B、美国猎鹰9号,选C。
第2题,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海南文昌发射场位于热带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库鲁发射场位于南美洲东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美国的卡纳维拉尔角位于墨西哥湾的佛罗里达半岛上,受墨西哥湾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选B。
主干精讲
1.图示法时间计算的一般思路
2.确定已知时间的方法
(1)试题材料中所给的重大事件、热点生活或生产事件发生的时间,往往指当地区时,可依据其经度确定时区。
(2)特殊地方时
(3)春分(3月21日左右)、秋分(9月23日左右)前后,全球各地日出时间大约为地方时6时,日落时间大约为地方时18时。
(4)刚好极昼则日出时间为地方时0时;极夜后首次日出时间为地方时12时。
(5)一天当中太阳高度最大时为地方时12时,即正午时分,此时物影最短。
(6)一天当中当地气温最高时为地方时14时,气温最低时为日出前后(6时左右)。
3.日期范围的确定方法
(1)基本方法:先画出表示全球范围的数轴,从0°经线处将地球展开,数轴的两头为180°经线。然后再按照时间计算的方法找出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至180°经线的范围为今天的区域,其余为昨天的区域。如下图90°E为零点时,新的一天范围占全球的1/4。
(2)“速断”方法:当180°经线为0时时,全球同一个日期。随后,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0时经线向西移动1小时,180°经线为1:00,全球有1个时区的范围进入新的日期。因此,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个小时(新的一天所占时间+旧的一天所占时间=24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个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时。做题时需注意,要求的日期范围是新日期的范围还是旧日期的范围。
预测演练
1
2
3
4
考向1 通过“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考查“综合思维”
(2022·江苏省南通市模拟)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国政府包机从加拿大温哥华(49°N,123°W)国际机场于当地时间2021年9月24日16时29分(当地时间为夏令时,时钟向前调整1小时实施)起飞,飞经北极航线,途经加拿大、北冰洋、俄罗斯、蒙古后入境。北京时间2021年9月25日21时50分,包机顺利飞抵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据此完成1~2题。
1.本次航班飞行时长约为
A.13小时21分 B.14小时21分
C.29小时21分 D.30小时21分

1
2
3
4
由于夏令时是时钟向前调整1小时实施,可知该飞机起飞时加拿大(西八区)区时为2021年9月24日15时29分,比北京时间晚16小时,当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2021年9月25日7时29分,本次航班飞行时长为21:50-7:29=14小时21分。故选B。
2.本次航行,机组人员
A.全程可见太阳
B.看见太阳从东南升起
C.经历了秋季到春季的变化
D.所经地区地方时均在12时之后

1
2
3
4
根据材料可知,飞机于加拿大当地时间2021年9月24日16时29分起飞,于北京时间2021年9月25日21时50分到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9月24、25日接近秋分日,全球各地大概18时日落,则飞机飞行途中大部分时间在日落之后,不可能全程看见太阳,A错;
根据起飞和降落时间,可知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只能看到日落不能看见太阳升起,B错;
飞机飞行路线都在北半球,不能感受春季,C错;
飞行过程中所经地区地方时都在12时之后,故选D。
1
2
3
4
考向2 通过“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考查“区域认知”
2020年9月15日9时23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黄海海域采用“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3组卫星送入轨道,这是我国进行的首次海上商业发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据此完成3~4题。
3.“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伦敦(51°N,0°)街头车水马龙
B.全球处于9月15日的范围小于二分之一
C.北极点的昼长为24小时
D.东京(35°N,139°E)上空太阳位于西南方

1
2
3
4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时,伦敦(中时区)是凌晨1时23分,A错误。
此时,180°经线的时间为9月15日13时23分,全球属于9月15日的范围大于二分之一,B错误。
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C正确。
东京(35°N,139°E)此时为上午,太阳位于东南方,D错误。故选C。
1
2
3
4
4.下列关于“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海上发射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海上发射平台可以在海上大范围移动,选择理想的发射地点
B.海上发射可提高火箭发射和回落的安全性
C.海上发射可以获取较大的初始线速度
D.海上发射受海洋天气状况影响较大

1
2
3
4
海上发射平台可以在海上大范围移动,选择理想的发射地点,A正确。
海洋无人定居,发射后的火箭残骸落在海面上,造成损害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安全性高,B正确。
卫星发射的初始速度与发射地点的纬度有关,与海陆位置关系不大,C错误。
海洋上气流多变,天气状况不稳定,对发射影响大,D正确。故选C。
1
2
3
4
考点练
1
2
3
4
5
6
7
8
(2022·山东大教育联盟学校开学考试)国外某电视台举办荒野求生挑战赛,十名挑战者被散放在北极埃尔斯米尔岛上(下图)。挑战者可携带简单装备,不能带食物。电视台使用无人机对挑战者A的求生活动进行网络直播,计划从当地时间5月31日16:00开始。埃尔斯米尔岛采用西五区区时,3月初~11月初实行夏令时(将时间调快一小时)。据此完成1~2题。
1.挑战者A的求生活动合理的是
A.搭建帐篷开口朝向东北
B.记录杆影长度,确定方位
C.采集遍地的新鲜苔藓生火
D.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1
2
3
4
5
6
7
8
埃尔斯米尔岛地处极地东风带,盛行东北风,搭建帐篷不应朝向东北方向,以防冷空气进入,A错误。
此时出现了极昼现象,记录最短杆影,可以确定
正南方位,B正确。
新鲜苔藓潮湿,不易生火,C错误。
此时该地有极昼现象,不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D错误。故选B。
2.西安(34°N,108°E)的观众收看本次网络直播时间大约是
A.5月31日4:00 B.6月1日3:12
C.6月1日6:00 D.6月1日4:00
埃尔斯米尔岛实行夏令时,直播开始时当地(西五区)区时是5月31日15:00。西安采用的是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故计算得出北京时间是6月1日4:00,故选D。
1
2
3
4
5
6
7
8

(2022·江苏省盐城市期末)北京时间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该空间站处于距地400千米高度,航天员在出舱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需穿上特制的航天服。据此完成3~4题。
3.“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着陆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范围约为
A.20% B.50% C.70% D.90%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着陆时为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9月17日13:34,由此推断,此时180°经线地方时为17:34,因此新的一天占全球的范围为17.5÷24≈73%,C正确。

1
2
3
4
5
6
7
8
4.为航天员特制的航天服采用了多种新型材料,这些材料主要能
①耐严寒 ②防辐射 ③防雨淋 ④防大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空间站距地400千米高度,位于高层大气,受太阳辐射照射较强,航天服需要具备防辐射功能,②正确;
当空间站在地球背光面时,温度较低,所以航天服要具备耐严寒的功能,①正确;
该层大气极其稀薄,没有水汽和杂质,不会有大风和云雨现象,航天服不需要防雨和防风,③④错误。故选A。
1
2
3
4
5
6
7
8

(2022·江苏连云港模拟)如图是“某地地下室采光示意图”,①②③箭头分别代表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照射情况,通过朝南的反光镜的角度调节,可以保证室内获得充足的阳光;且阳光如①②③箭头所示从正南方照射时北京时间是14时。
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位于
A.热带 B.北寒带
C.南温带 D.北温带
通过材料和图示可看出,全年正午太阳光线都是从南面照射,春秋分时正午太阳高度是45°,可知该地的纬度是45°N,位于北温带地区。故选D。
1
2
3
4
5
6
7
8

6.该地的经度是
A.90°E B.30°W
C.70°E D.150°W
阳光从正南方照射时,当地地方时是12时,此时北京时间是14时。当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晚2小时,经度相差30°,应是90°E。故选A。
1
2
3
4
5
6
7
8

从2021年7月18日8:00开始至7月21日2:00暴雨渐小,河南省部分地区普降暴雨、特大暴雨,暴雨级别达5 000年一遇。据此完成7~8题。
7.与此次暴雨开始日、结束日皆保持与河南省同一天的城市是
A.悉尼(34°S,151°E) B.伦敦(51.5°N,0°)
C.莫斯科(55°N,38°E) D.巴西利亚(15.7°S,47.8°W)
1
2
3
4
5
6
7
8

河南采用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由材料可知,暴雨开始时间为2021年7月18日8时,暴雨渐小时时间为2021年7月21日2时;计算得知,悉尼在暴雨开始时为7月18日的10:04,与北京处于同一天,暴雨渐小时时间为7月21日4:04,与河南省处于同一天,故选A。
1
2
3
4
5
6
7
8
8.暴雨渐小时,表示全球新旧一天分布范围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暴雨渐小时北京时间为2021年7月21日2时,此时180°经线的地方时为2021年7月21日6时,因此新的一天所占比例为6/24,即占全球的1/4;旧的一天应为7月20日,占全球的3/4。结合极点和自转方向,判断180°经线以西应为7月21日,且占全球的1/4,故选D。(共34张PPT)
地球运动
专题一
正午太阳高度
>
<
考点3
真题研读
(2022·广东地理)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 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1~2题。
1.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
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驻留期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与广州市区广州塔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
差值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持续不断变大 D.始终保持不变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文字信息 ①时间:2021年10月16日~2022年4月16日。 ②地点: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地球绕日运动的角速度 月初最慢,
月初最快;该时间段地球绕太阳公转经过了近日点(1月初),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酒泉和广州以南
7
1
第1题 “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即是叙述驻留期间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的变化规律:先变 后变____
第2题 “驻留期间,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需要理清此时间段,并能说明酒泉和广州与 之间的位置关系
[设问分析]
快 慢
答案 1.  2.____
A
D
太阳直射点
第1题,在航天员驻留期间(2021年10月16日至2022年4月16日),地球绕太阳公转经过了近日点(1月初),近日点公转角速度较快,所以在10月16日到1月初,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在变大,1月初到4月16日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在变小。故选A。
第2题,在航天员驻留期间,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两地以南,则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始终为两地纬度之差,保持不变,故选D。
主干精讲
1.解答“正午太阳高度”试题的一般思维流程
2.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及变化规律
(1)分布看“远近”——远小近大
距离直射点所在的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直射点所在的纬度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对称轴,在南北对称分布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变化看“移动”——来增去减
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的方向移来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太阳直射点远离某地移去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3)位置看“数值”——90°的出现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太阳直射点所在地地方时为12时。
(2)求出当地的纬度(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3)确定房屋的朝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向南方;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相反。
(4)确定日期、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正午时物体的影子缩短为零;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如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永远朝向北方(北极点除外),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日影永远朝向南方(南极点除外),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有南、北朝向的变化。
(5)确定楼间距、楼高:为了使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6)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的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线与受热板垂直。
预测演练
1
2
3
4
考向1 通过“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考查“综合思维”
(2022·江苏新高考联考)我国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于今年3月中旬开展了多次日影观察活动,并运用测量法推算当地经纬度。下图为“学生绘制的3月18日14时12分(北京时间)观察现象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要推算该校的经纬度需测定当日的
A.日出时刻与日出方位角
B.正午时刻与正午太阳方位角
C.昼长与正午太阳高度
D.正午时刻与正午太阳高度

5
1
2
3
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要确定某地的经度,需要通过正午时刻来推算,要计算当地的纬度需要通过正午太阳高度公式来确定,故选D。
5
2.该中学可能位于
A.哈尔滨 B.拉萨
C.乌鲁木齐 D.西安

1
2
3
4
5
1
2
3
4
从图中可以看出树高和影长相等,都为1.35 m,说明此时的太阳高度为45°,即正午太阳高度为45°,此时日期为3月18日,距离春分日相差3天左右,因此太阳直射的纬度靠近赤道,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得:45°=90°-纬度差,该地的纬度
约为45°。该地的地方时为12时,北京时间为14时12分,故该地的经度为87°E,因此该地在(45°N,87°E)附近,故选C。
5
1
2
3
4
3.观察期内,小组成员发现
A.日出时杆影朝向西南方
B.杆影的日旋转角度变大
C.正午杆影长度逐渐变长
D.正午杆影消失时刻越来越早

5
1
2
3
4
此时为3月18日,日出方位为东南,因此日出时杆影朝向西北方向,A错误;
由于昼长逐渐变长,杆影的日旋转角度变大,B正确;
该时期正午太阳高度在变大,因此正午杆影长度逐渐变短,C错误;
该地纬度较高,没有太阳直射,因此正午杆影不会消失,D错误。
5
考向2 通过“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考查“区域认知”
(2022·江苏常州期末)下图为“地球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物影朝向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关于四地的推测正确的是
A.①地的沿海地区易受热带气旋影响
B.②地与③地各日日出方位基本一致
C.②地正午太阳高度与昼长呈正相关
D.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相同

1
2
3
4
5
1
2
3
4
读图可知,①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正午物影朝南和朝北的影长相等,故①地位于赤道,赤道处没有地转偏向力,因此①地的沿海地区不利于热带气旋形成,A错误;
②地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变化规律并不呈正相关,C错误;
在南、北极圈之间的地点,全年日出、日落方位
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而变化,②地与③地各日日出方位基本一致,B正确;
5
1
2
3
4
由图可知,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④地最大,①地最小,变化幅度不同,D错误。
5
5.当④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
A.地球绕日公转的角速度较快
B.③地比④地的白昼时间更长
C.云贵山区地质灾害预警频繁
D.太阳在地球上直射点将北返

1
2
3
4
5
1
2
3
4
④地有极夜现象,且正午物影始终朝北,故④地位于北寒带。当④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为北半球夏至,我国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我国云贵山区地势起伏大,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现象,地质灾害预警频繁,C正确。
5
考点练
1
2
3
4
5
6
7
8
(2022·江西吉安期末)谷雨节气,“雨生百谷”,有利于谷物生长,该节气交接于每年4月19日~21日。据此完成1~2题。
1.与“谷雨”同样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
A.惊蛰 B.秋分 C.冬至 D.小雪

在二十四节气中,雨水、大雪、小雪等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D符合题意;
“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A不符合题意;
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B错误;
冬至表示季节的转化,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对于北京居民而言,与谷雨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相等的日期最可能是
A.3月20日 B.6月22日
C.8月25日 D.11月23日
根据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谷雨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6月22日前后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8月25日前后与谷雨节气大致关于夏至日对称,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相等,故选择C。
1
2
3
4
5
6
7
8

(2022·广东省四校联考)2022年1月4日16时,梅州市(24°N,116°E)城区常年坚持跑步的某学生又出现在跑道上,如图是他随手拍摄的物体的影子,此时物体的影子与地面跑道成一个约60°的夹角。据此回答3~4题。
3.此刻该同学正面向
A.西南方 B.东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2022年1月4日16时,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影子朝向东北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太阳位于该学生的左前方,该学生正面向西北方向前进,故选D。
1
2
3
4
5
6
7
8

4.下次能拍到同样影长和影子方向的日期及该日期圣地亚哥(33°23′S,70°47′E)地区
A.12月27日前后——气温较低,降水较多
B.12月9日前后——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C.12月9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且逐渐变小
D.12月27日前后——气温升高,降水少
1
2
3
4
5
6
7
8

要在同时刻同地能拍到同样影长和影子方向,要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相同,此日期应关于冬至日对称,为12月9日前后。该日后太阳直射点接近南回归线且继续向南移动,圣地亚哥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且逐渐变大。故选B。
(2022·江苏南通模拟)房地产开发商在我国某地(40°N)建造了商品住宅楼(图1),楼盘内居民楼均为18层,层高3米,南北楼间距为80米。图2示意该楼盘6号楼的方位及北京时间15时的太阳光线(tan26°34′≈0.5、tan73°26′≈3.4)。据此完成5~6题。
1
2
3
4
5
6
7
8
5.该地的经度为
A.95°E B.105°E C.115°E D.125°E
1
2
3
4
5
6
7
8

由图可知,6号楼方位与正北方向角度相差40°,北京时间15时,太阳光与房屋方向垂直,可知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2时20分,故该地经度应该在115°E左右,故选C。
6.张老师想在4号楼购房,希望全年正午都有阳光且楼层较低,建议选择
A.4层 B.5层 C.6层 D.7层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要想全年正午都照到阳光,则需确定冬至日正午有阳光照射。H冬=90°-(23°26′+40°)=26°34′,冬至日4号楼正午时有阳光照射的高度约为L=80m×tan26°34′=40 m,整栋楼高度54 m,故14 m及其以下冬至日正午没有阳光照射(如下图),因楼层高3 m,故6层以上全年正午都有阳光照射,故选C。
(2022·江苏无锡期末)下图示意无锡市某高中室外篮球场,图1为“某同学经常练习投篮的球场及投篮点示意图”,图2为“该球场篮板侧视图”,M、N分别为某日及半月后地方时12:00篮板上沿在球场的投影。据此完成7~8题。
7.仅从面向太阳光投篮会降低投篮命中率
角度考虑,该同学在下午3:00投篮命中
率最低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
2
3
4
5
6
7
8

无锡的经度约为120°E,因此北京时间即相当于当地的地方时。下午3:00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此时在②处投篮刚好面朝太阳,投篮命中率最低,故选B。
1
2
3
4
5
6
7
8
8.篮板上沿投影从M到N移动的节气可能为
A.春分—清明 B.芒种—夏至
C.秋分—寒露 D.小暑—大暑

读图分析,根据M、N和篮板的位置及变化可知,此过程中正午太阳高度较大且数值变小,即太阳直射点离无锡较近且向南移动,由此可判断投影从M到N移动的节气可能为小暑—大暑,D正确;
春分-清明,芒种-夏至,太阳直射点都向北移动,A、B错误;
秋分-寒露,无锡正午太阳高度较小,与图示情况不符,C错误。(共36张PPT)
地球运动
专题一
昼夜长短
>
<
考点2
真题研读
(2021·全国文综甲)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国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重点发展光伏发电。下图示意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2.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
A.全天性减少 B.时段性增加
C.时段性减少 D.不发生变化
3.降低夜间的电力净需求量,关键是发展
A.火力发电技术
B.光伏发电技术
C.特高压输电技术
D.电能储存技术
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文字信息 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 =电力总需求量-电力净需求量
图像信息 三条曲线的数值及变化,横纵坐标数值 根据电力净需求量与电力总需求量的差异可得出该日光伏发电的时间,大约从格林尼治时间 时到 时,从而可以推断该日昼 夜 ;根据电力净需求量曲线和光伏发电量增加200%时电力净需求量预测曲
线,可看出随着光伏发电量增加,电力净需求量大约在3时到18时减少,其余时段没有变化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光伏发电量
3 18
长 短
第1题 依据光伏发电量可推测昼长,由 状况可推测月份
第2题 根据电力净需求量曲线和光伏发电量增加200%时电力净需求量预测曲线的变化进行判断
第3题 根据公式,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要降低夜间电力净需求量,需要增加 发电量,光伏发电随昼夜而变化,发电量不稳定
[设问分析]
昼夜长短
答案 1.  2.  3.____
B
C
光伏
D
第1题,根据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可以得出该日光伏发电的时间,从而可以推断该日有太阳光的时长大约15小时,德国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显然是夏半年,排除D;
德国该日昼长15小时,远大于12小时,3月、9月都接近二分日,接近昼夜平分,排除A、C;
6月接近夏至日,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可达15小时,选B。
第2题,图中曲线显示,随着光伏发电量增加,电力净需求量预测大约在3时到18时减少,其余时段没有变化,选C。
第3题,根据公式,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要降低夜间电力净需求量,需要增加光伏发电量;而光伏发电在白天进行,若夜间使用必须提高电能的储存量,因此要发展电能储存技术,B错误,D正确;
火力发电技术和特高压输电技术与此无关,A、C错误。故选D。
主干精讲
1.解答“昼夜长短类”试题的一般思维流程
2.突破昼夜长短分布和变化的五个技巧
(1)昼夜长短分布——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具体如下:
直射点位置 北半球昼夜分布 南半球昼夜分布
北半球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赤道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南半球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对称规律
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其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
(2)昼夜长短变化——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白昼变长、黑夜变短。具体如下:
①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相反。
②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北半球相反。
(3)极昼极夜范围——看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
(4)日出日落方位——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①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除极昼极夜区外)。
②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极点除外)。
③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各地东南日出,西南日落(除极昼极夜区外)。
(5)昼夜长短变幅大小——看纬度的高低
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变幅为0;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3.昼夜长短的应用
(1)根据昼夜长短差值,判断纬度高低
昼夜长短差值越大,纬度越高;赤道地区昼夜长短差值等于0。
(2)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①依据:白天,日出、日落时间关于正午12点对称;夜间,
日出、日落时间关于0点(24点)对称;上午时长=下午时长;
前半夜时长=后半夜时长。如图所示:
图中,上午A=下午B;上半夜M=下半夜N。
②有关计算:日出时间=12时-1/2昼长=1/2夜长,
即右图中日出时间=12-A=M=N;
日落时间=12时+1/2昼长=24-1/2夜长,即右图中
日落时间=12+B=24-M;
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12-日出时间)
=2×(日落时间-12)=24-夜长。
1.四地所处位置从南到北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预测演练
1
2
3
4
考向1 通过“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考查“综合思维”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长。据此完成1~3题。

5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长 5小时30分钟 9小时9分钟 11小时25分钟 13小时56分钟
1
2
3
4
据材料知,此日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对于北半球而言,纬度越高昼越短;据表格信息可知,甲、乙、丙三地昼长短于12小时,位于北半球,丁地昼长长于12小时,位于南半球。昼长与12小时差值越小纬度越低,因此由南向北排列应为丁、丙、乙、甲,D正确。
5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长 5小时30分钟 9小时9分钟 11小时25分钟 13小时56分钟
2.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
2
3
4
5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长 5小时30分钟 9小时9分钟 11小时25分钟 13小时56分钟
该日南半球应昼长夜短,只有丁地昼长超过12小时,因此其位于南半球,D正确。
1
2
3
4
5
3.四地中全年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长 5小时30分钟 9小时9分钟 11小时25分钟 13小时56分钟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道地区终年昼夜平分,因此距离赤道越近,昼夜越分;距离赤道越远,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据表格信息可知,甲地纬度最高,全年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故选A。
考向2 通过“昼夜长短规律的应用”考查“地理实践力”
(2022·湖南省百师联盟联考)如图为一位游客于某日某地(40°N,90°E)附近,北京时间20:40拍摄的夕阳图片。据此完成4~5题。
4.该游客拍摄时将摄像机镜头调向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1
2
3
4
5
北京时间20:40,该地(90°E)地方时为18:40,此刻太阳在地平线上,说明该地地方时18:40日落,昼长夜短,为夏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季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选B。
5.该游客拍摄当日,该地的昼长约为
A.15小时20分钟 B.8小时40分钟
C.13小时20分钟 D.9小时40分钟

1
2
3
4
5
当地日落地方时为18:40,根据日落时间=12时+1/2昼长,计算得出该日该地的昼长为13小时20分钟,选C。
考点练
1
2
3
4
5
6
7
8
下图为“2020年9月25日郑州(34°N,113°E)和哈尔滨(45°N,128°E)两地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和太阳运动轨迹图”。据此完成1~3题。
1.造成该日两地日出、日落时刻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不同
B.经度不同
C.地球自转线速度不同
D.地球自转角速度不同

9
10
11
该日接近秋分,两地昼夜长短差异小,昼长均约为12小时,故造成该日两地日出、日落时刻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度不同,B正确。
2.这一天,两地
A.同时看到日出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夜长接近
D.线速度接近
9月25日,接近秋分日,全球昼夜分,两地夜长接近,C正确。
哈尔滨位置偏东,先看到日出,A错。
郑州纬度较低,更靠近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比哈尔滨高,B错。
线速度与纬度有关,郑州纬度低,线速度比哈尔滨大,D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该日之后2个月内
A.太阳直射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
C.北京昼短夜长,但白昼变长
D.纽约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9月25日之后2个月,是11月25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不断向南回归线移动,A错。
北极圈内极夜范围扩大,B错。
北京昼短夜长,白昼变短,C错。
纽约日出时间越来越晚,D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22·江苏省部分学校期末)我国北方某城市(41°48′N,123°25′E)的一名中学生利用节假日,对空旷地的一座高层建筑的日影进行11次观测,并绘制成图。据此完成4~6题。
4.观测当天,该地的昼长为
A.11小时 B.13小时
C.15小时 D.17小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读图可知,L1是日出或者日出后的影子,
L11是日落或者日落之前的影子,根据影
子方向,昼长一定大于12小时;因正西
到L6是90°,图中有4个小夹角,每个小
夹角对应的时间约是6/4=1.5小时; 根据L1与正西方向的夹角大小,可以大致确定L1到正西期间需要约1.5小时,同理正东方向到L11的位置也需要1.5小时,故昼长至少是15小时;40°N一年中昼长最长时为夏至日时,昼长为14小时51分钟,故该地昼长不可能达到17小时,选C。
5.该中学生观测日影的节假日可能是
A.端午节 B.劳动节
C.建党节 D.国庆节
图中日出的日影L1朝向西南方向,日落的日影L11朝向东南方向,可知该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是北半球的夏季;该城市昼长可达15小时左右,应为夏至日前后,七一建党节与其比较吻合,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该同学再次观测高楼日影,其结果与其
相近的一天是
A.3月22日 B.4月15日
C.5月22日 D.6月14日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同学再次观测高楼日影,其结果与其相近的一天应关于夏至日6月22日对称;6月22日距离7月1日差8天,所以另一个日期是6月14日,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图示意江苏省某乡村住宅某天不同时刻太阳光线方位,该地一般6月份和8月份日照时数(太阳实际照射的时间长度)相差很大。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9题。
7.甲窗位于乙窗的
A.正西方向
B.正东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1
2
3
4
5
6
7
8

根据该村地处江苏省,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可知正午太阳光线为指向标,将该光线平移至乙窗位置,标注东西方向,可得甲窗位于乙窗的西南方向。C正确。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8.导致该地6月份和8月份日照时数差别大的
主要因素是
A.白昼时长 B.太阳高度
C.大气逆辐射 D.天气系统

9
10
11
该地6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多阴雨天气,8月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致使6月份和8月份的日照时数差别大。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该日该地的昼长最接近
A.14小时 B.12小时
C.13小时20分钟 D.10小时40分钟

9
10
11
由图可知,日出至正午(半个白昼),地球自转了180°-81°=99°,根据地球自转角速度为15°/小时,可知从日出到正午(半个白昼)的时长约为 =6小时36分钟,从而得出昼长为13小时12分钟。故选C。
1
2
3
4
5
6
7
8
(2022·江苏扬州期末)图1为“南半球某地全年日出时间变化曲线图”,图2为“T日北京时间8:10成都某街道悬日景观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1所示地区位于
A.亚洲南部
B.大洋洲西北部
C.南美洲西部
D.非洲中部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据图可知,该地一年中日出最早为北京时间12:10,日出最晚为北京时间12:30,可知二分日该地日出为北京时间12:20,据此可以计算出当地的经度为25°E。结合选项各大洲的经度位置可知,可能位于非洲中部,故选D。
1
2
3
4
5
6
7
8
11.图2中,成都街道的走向是
A.正东—正西
B.正南—正北
C.东北—西南
D.东南—西北

9
10
11
图1为南半球某地全年日出时间变化曲线图,T日为一年中日出最早的一天,此时当地昼长夜短,而成都位于北半球,此时成都为昼短夜长。该日成都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图2为8:10成都某街道悬日景观,应是日出时刻的悬日景观,因此此时太阳位于成都东南方位,可知图示街道走向为东南—西北,故选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