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 16 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明代的文学艺术也取得光辉的成就。明朝有哪些重要的科技著作?有什么宏伟的建筑?在小说创作上又有哪些传世的名著?
知识回顾
明朝何时建立?明初都城在哪?
1368年,灭元建明
朱元璋 (明太祖)
应天府(今南京)
一、科技名著
1、《本草纲目》
作者
编写
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
李时珍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并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向人们请教。他不辞辛苦,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药物标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
总结性药物学著作
类别
李时珍
(1518—1593年)
内容
《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 800多种,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37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比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4倍;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本草纲目》中的药材插图
影响
《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草纲目》自问世以后,广为流传,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本草纲目》书影
李时珍像
李时珍在行医时,总是热情地接待病人,无论来看病的人是否出得起诊费,他都一样细心治疗。他在用药上常用药味简易、能就地取材的药方,使病人既能治病又能省钱,受到患者的欢迎。
相关史事
2、《天工开物》
作者
编写
类别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
宋应星自幼勤奋好学,读了很多书,知识面十分宽广。他中了举人以后,担任过地方官,公务闲暇时就专心致志地研究科学技术,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究,编写了《天工开物》一书。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综合性科学著作
宋应星(邮票)
内容
影响
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宋应星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的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插图
《天工开物》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盐、制糖、制陶、榨油、造纸、冶铸、兵器、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
相关史事
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
明朝时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中国自古就有“士农工商,以农为本”的观念,这一-编排体现了作者的重农的思想。
材料研读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3、《农政全书》
作者
内容
类别
农业科学巨著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
全书60卷,约70万字,
分为农本、田制、农事、
水利、农器、树艺、蚕
桑、种植、牧养、制造、
荒政等大类。
《农政全书》书影
影响
《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4、《徐霞客游记》
作者
编写
类别
内容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徐弘祖)
明末的徐霞客长年旅行,游历名山大川,走遍大半个中国。他坚持写日记30多年,留下了60余万字的游记资料。后人将这些日记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一书。
这部书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以及经济、交通、城镇聚落、风土文物等,其中对丹霞地貌的考察和记述,居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学名著。
科技制作 作者 类别 影响
《本草纲目》 李时珍 医药学著作 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综合性科学著作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 徐光启 农业科学巨著 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徐霞客游记》 徐弘祖 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学名著 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几何原理》 徐光启 利玛窦 数学著作 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小结:明朝主要科技著作
5、《几何原本》
明朝中后期,一些西方传教士到中国传教,他们带来了有关西方自然科学的书籍。一些中国学者积极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并与外国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的科学著作。其中,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著作《几何原本》,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几何”以“点”“线”“三角形”“四边形”等术语,就是在这个译本里定下来的
相关史事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
目的
明朝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
特点
①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长于秦长城)
②以城墙为主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③明长城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意义
秦长城
明长城
八达岭长城
明长城有些城墙,平均高度为7—8米,城基宽6—7米,顶宽平均为4—5米。城墙的外侧设有高约2米的垛口,垛口上有望口和射洞。在长城沿线重要位置上还修建关城,是重要的防御据点和关卡,著名的有山海关、居庸关、平型关、雁门关、嘉峪关等。
相关史事
居庸关
背景
1402年,朱棣(明成祖)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选定北京为都城,从1406年开始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的营建,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明成祖朱棣
(1)明朝营建北京城
2、北京城
结构
①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它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②皇城:在宫城的外面,周长9 000多米,设有6个门。
③内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周长约23千米,设有9个城门。
④外城:在内城南面,设有7个城门。
北京城平面图
明代《皇都积胜图》(局部)
画中描绘的是中国明代北京城商业繁荣、贸易发达的景象。
3、紫禁城(宫城,今故宫)
北京城的建筑,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王府、城垣、城楼、官衙、仓库、寺观、桥梁、街巷、工商场所,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其中,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建筑总面积16万余平方米,有各类殿宇等近9 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明代 《北京宫城图》(局部)
北京城平面图
明紫禁城平面图
明朝北京
元朝大都
元朝大都与明朝北京城的对照
4、北京“十三陵”
明朝共有16个皇帝,其中
13个皇帝葬在北京西北郊。古
代帝王的坟墓称作陵,这13个
皇帝的墓葬于是被统称为“明
十三陵”。明十三陵总体看是
一个统一的整体,共用一条 7
千米长的神道,建筑形式大同
小异,地上是庞大的祭祀建筑
群,地下是墓室。但每座陵墓又自成系统,规模大小不一,其中明成祖的长陵规模最大。已经发掘的定陵,是明神宗的陵墓。
北京“十三陵”
相关史事
三、小说和艺术
1、小说(小说创作在明代处于黄金时期)
名著 成书时间 作者 内容 特点
《三国志通俗演义》 元末明初 罗贯中 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 长篇说史小说
《水浒传》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描写了宋代梁山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斗争 用白话描写故事
《西游记》 明代中期 吴承恩 这是一部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语言生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
这三部小说对以后的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志通俗演义》书影
《水浒传》书影
《西游记》书影
自秦汉以来,汉赋、唐诗、宋词、唐宋散文、元曲等文学创作各领风骚。到了明代,小说、戏曲等大众文学流行起来。尤其是小说创作,在明代处于黄金时期,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关史事
领域 人物 成就 内容与特点
书法 董其昌 —— ——
绘画 徐渭 —— ——
戏剧 汤显祖 《牡丹亭》 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2、书画艺术
问题思考
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万里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想一想: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
1.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作品用直线连接起来。李时珍 《西游记》
宋应星 《三国志通俗演义》
徐光启 《水浒传》
施耐庵 《农政全书》
罗贯中 《本草纲目》
吴承恩 《天工开物》
课后活动
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
万里长城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蜿蜒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
北京故宫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精髓,其建筑设计完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立体轮廓、空间组织、建筑色彩,还是平面布局,都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
2.1987年,万里长城和北京故宫都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请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搜集有关长城和故宫的资料,撰写成文,具体介绍这两项古代建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徐霞客游记》
明末的徐霞客长年旅行,游历名山大川,走遍大半个中国。他坚持写日记30多年,留下了60余万字的游记资料。后人将这些日记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一书。这部书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以及经济、交通、城镇聚落、风土文物等,其中对丹霞地貌的考察和记述,居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作者写景写物具体形象,情景交融,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徐霞客游记》既是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学名著。
知识拓展
(2022·北京中考·9)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开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下表①处应为( )
A.《齐民要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农政全书》
链接中考
科技成就 传播及影响
造纸术 8世纪传播到阿拉伯地区,新型纸张取代了羊皮纸和纸草纸
① 14世纪初传到欧洲,对其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
《本草纲目》 17世纪被翻译为拉丁文等文字,促进了欧洲植物学的开展
B
(2022·黑龙江大庆·12)明朝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他有四重,其中被称为紫禁城的是( )
A.外城
B.内城
C.皇城
D.宫城
链接中考
D
(2022·湖北荆州·4) 如图是反映中国古代采煤技术的一幅插图,来自17世纪初期刊刻的一部科技著作,这部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该著作是( )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
链接中考
A
(2022·广东中考·8)明代一位医药学家常年在各地实地观察、采集各种药物,还收集了大量药方,最终编写出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这位医药学家是( )
A.徐光启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霞客
链接中考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