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探究课堂教学精品课件(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 14 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探究课堂教学精品课件(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9 09:3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 14 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知识回顾
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隋朝: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今台湾)
唐代:魏征主编《隋书》,对流求的地理、物产、社会组织、饮食服饰、习俗等方面有专门记载。
元朝: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清朝:①康熙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②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省
福建
台湾
香港和澳门分别是哪年回归?台湾问题是怎样产生的?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此后,国民党退往台湾,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祖国大陆。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这首诗歌《望大陆》,情深意切,表达了身处台湾的作者对大陆故乡的浓浓思念。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①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政府,国民党败逃盘踞台湾,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祖国大陆。
②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队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1、台湾问题的形成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新中国对台政策的演变
时间 对台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后 提出要解放台湾
20世纪50年代中期 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改革开放以后 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20世纪80年代中期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83年,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说,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等等。
相关史事
3、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
时间 重大事件
1979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87年 台湾当局开始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1990年 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
1991年 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
1992年 “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1995年 江泽民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2005年 连战访问大陆
2008年 两岸实现“三通”
2015年 习近平会见马英九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
协会”;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简
称“海基会”。1993年,海协会
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
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将“加
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
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
技交流达成共识。后来,海协会和海基会还进行了多次会晤。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关史事
汪辜会谈
胡锦涛会见连战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
习近平在同马英九的会面中强调,两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面对新形势,站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上,两岸双方应该胸怀民族整体利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原因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表现
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1988年1月,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激动地高呼:“到家了!”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影响祖国统一的主要因素是: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
台湾问题是内战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港澳问题是西方殖民者侵华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国家主权与外交问题。
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
知识拓展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研读
结合历史,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人,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国家尊重台湾的现实,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与生活方式。国家对实现统一有信心和决心,会有力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实现祖国统一。
两岸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两岸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等。
想一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问题思考
1979年以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的人数明显增多。1987年底,台湾当局放宽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当年就有3万名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第二年,两岸人员往来就达到40余万人次。1992年以后,每年来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均超过百万人次。2008年7月,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大陆赴台旅游民众日益增多。2011年6月28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正式启动,两岸民众交往更加密切。
相关史事
1.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③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课后活动
A
2.请搜集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往来的资料,理出海峡两岸关系和缓与发展的历史线索。
建议:列一大事年表
时间 大事
1979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87年 台湾当局开始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1990年 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
1991年 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
1992年 “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1995年 江泽民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2005年 连战访问大陆
2008年 两岸实现“三通”
2015年 习近平会见马英九
一名台湾同胞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情景
台湾同胞赴大陆寻根问祖
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的亲人经受了近40年的骨肉分离之苦。1987 年,台湾同胞终于被允许回祖国大陆探亲,实现了与亲人团聚的梦想。回乡探亲寻祖的同胞大多已经年迈体衰,与亲人久别重逢,互相抱头痛哭,倾诉着太多太多的分离之苦。有很多人却只能跪倒在亲人的墓前痛哭失声。在一些亲人离散比较多的省份,广播、电视里不断地播送令人心酸的寻找亲人的启事。我们中华儿女都期盼着祖国的早日统一,骨肉不再分离。
知识拓展
(2021·广西贺州)2005年3月,《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反映,我国以国家法强调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C.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D.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展
链接中考
A
(2021·江苏南京)新中国成立后,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取得的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澳门回归祖国
④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链接中考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