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人街遍布世界各地,唐风为何如此盛行至今?
课时子目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二、女皇帝武则天
三、“开元盛世”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内容要求
学习目标
(2022年版课标)
1.通过了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唐朝兴盛的原因;
2.从制度方面认识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业要求
1.知道唐太宗、武则天,“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时间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 .知道唐朝遗留至今的各类史料是了解和认识唐朝历史的证据,初步理解古代史料的含义,尝试运用史料说明历史问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能够对唐太宗、武则天,“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形成合理想象,进行初步分析,认识其意义和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4.通过了解唐朝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意义;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建立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618年
长安
阅读课文,结合地图识记史实要素
4.唐太宗(李世民)继承皇位:
年号:
庙号:
贞观
太宗
李渊(唐高祖)
小故事: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都长安城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听从魏征的引导,收服被李世民重创的刘黑闼尝试拿回兵权,李渊也尝试任用裴寂,最终导致大败,不得不再用李世民领兵。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是为唐太宗。
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时空观念
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 纳谏》
890万户
200万户
隋炀帝大业七年
唐高祖武德七年
611年
624年
历时14年的战争
——《隋书 地理志》《通典 食货志》
阅读材料,概述唐初的社会状况。
唐初经济凋敝,大乱难治。
如何改变当时落后的社会景象?
大致意思:贞观初年,由于隋末的残暴统治和多年的战争造成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的现象。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5.“贞观之治”
(1)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阅读材料,概述李世民的治国理念。
大致意思:唐太宗贞观二年四月戊子日,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我看了《隋炀帝集》这本书,炀帝写的文章奥妙深博,而且知道做为帝王要司法尧舜的仁德,和避免桀纣的暴虐,然而他为何在治理国家时却反其道而行之!”宰相魏徵对太宗说:“作为国家人民的君王,要具备有圣人一样的贤能,特别是自己要谦虚谨慎接受人臣的意见,这样有智慧的文人会出谋划策,有勇气的武士会竭尽全力,都去帮助帝王。而隋炀帝自恃有才干和能力,骄傲自矜,我行我素,嘴里讲尧、舜的仁德,身体却干桀、纣的行为,直到国破家亡时自己都不曾明白为什么会如此。” 太宗说: “是呀,隋炀帝亡国并没有多久,我应该以此事为师作为教训。”
唐太宗贞观二年(庚寅·六二八)四月戊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曰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资治通鉴选·唐并东突厥》
①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历史解释
“故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不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割政分机,尽其所有。”
——《帝范 卷二》
大致意思: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英明的君主应该懂得量才适用,让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则每个人都可以为我所用。
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时,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把杜如晦请来。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
②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阅读材料,概述李世民的治国理念。
历史解释
(2)唐太宗治国政策和措施:
政治上:
①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太宗谓侍臣曰:“朕每夜(总)思百姓间事,……故于屏风上录其(大臣)姓名,坐卧恒看。在宫如有善事,亦具列于名下。”——《贞观政要》
三省制出现后,皇帝颁布诏令必须经过中书省,如果绕过中书省直接发号施令就是违法行为,因此“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的说法。而经过中书省的诏令,就需要经过门下省来审核,门下省就有可能驳回皇帝的诏令。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谏议大夫王珪进曰:"但选公直良善人,断狱允当者,增秩赐金,即奸伪自息"。诏从之......由是至四年,断死刑,天下二十九人,几致刑措。
——《贞观政要》
大致意思:贞观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人死了不能复生,所以执法务必要宽大简约......谏议大夫王珪进言道:"只要选拔正直善良的人,他们判断狱案准确,就增加他们的俸禄,赏赐金帛,那么奸伪邪恶自然会止息"。太宗于是下令按这个办法实行......到贞观四年,全国被判处死刑的人只有二十九个,几乎做到刑法搁置不用。
“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历史解释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经济上: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贞观政要》
大致意思: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任何事情都必须掌握根本。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衣食为根本,经营农桑衣食,以不失时机为根本。要不失时机,只有君主不生事劳民才能做到。假若连年打仗,营建不停,而又想不占用农时,能办得到吗"
阅读材料,概述唐太宗经济上的治国措施。
历史解释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军事上:
读图,从唐朝疆域的变化概述唐太宗军事上的治国措施。
历史解释
知识小聚:唐太宗治国政策和措施:
唯物史观
至贞观四年(630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缺粮,民物蕃息,四夷将附者百二十万人。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新唐书。食货志》
(3)盛世局面的表现:
唐太宗治理下,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启示:要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家战乱,社会动荡,经济萧条。
唐初的凋敝到贞观的繁盛,给我们什么启示
(大致意思:到了贞观四年,一斗米只值四五钱,价格大大下降,出门不锁门几个月都没有事,牛马遍布田野,人们出行几千里都不缺粮食,民众增多,物资充裕,四周少数民族归降依附的有120多万。这一年,全国判处死刑的人只有29人,号称天下太平。)
阅读材料:唐朝贞观年间的社会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唯物史观
家国情怀
二、女皇帝武则天
1.武则天生平:
姓名 性别
生卒年
籍贯
简介
故事会:说说你所知道的武则天。
武则天 女
624年-705年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历史解释
(1)政治上:
(2)文化上:
(3)经济上:
2.武则天的治国理政措施
相关史事
武则天爱惜人才。骆宾王写的一手好文章,
曾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感慨不已,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
阅读课文内容,概述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历史解释
▲确实是一位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毛泽东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郭沫若
▲武则天是一位刚强机智的政治家。
——范文澜《中国通史》
▲武则天执政时期,是中国文化空前发展、空前隆盛的时代。
——罗元贞
2.武则天的政绩:
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唯物史观
武则天的自我评价
试给无字碑撰写碑文。
▲乾陵无字碑
乾陵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在乾陵司马道东侧,北靠土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奇崛瑰丽,巍峨壮观。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或称述圣纪碑)”,东侧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述圣碑”是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她还亲自撰写了5000余字的碑文,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光彩照人。东侧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无字碑因最初碑上未刻一字而得名,清乾隆年间《雍州金石记》有记载:“碑侧镌龙凤形,其面及阴俱无字。”
武则天对历史的贡献是很大的,她为政期间重用人才发展科举制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在当时唐朝发展的也很好,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治。
唯物史观
三、开元盛世
1.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①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剪冗员。
②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③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相关史事
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
阅读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归纳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大唐皇帝,庙号“玄宗”,亦称为唐明皇,712年—756年在位。前期年号:开元,后期年号:天宝
“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著录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之书,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呜呼,可谓盛矣!”
——《新唐书》卷五十七《艺文志一》
唐玄宗时,任用熟习吏治、富有才能的姚崇、宋璟为相,将“食封制”改为政府向封户征收租调,封家至政府领取所得,禁止封家直接苛索封户。这种措施使封家势力受到一定的压抑,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赵德馨 主编 · 中国经济史辞典
历史解释
“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
——杜佑《通典》
东至宋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到开元二十年,全国有民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最多时逾千万),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比之唐初户口增加一倍半以上。——《开元之治》中华网军事
耕地面积唐玄宗时期全国耕地面积6.6亿亩。......“开元、天宝之际,耕者益力,高山绝壑,耒耜亦满”。......人均占有达9亩多。远远超过中国今日的平均数(1.4亩)。......据统计,开元时期共修水利38处,天宝时又修8处,合为46处。玄宗还在全国各地大兴屯田,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各地官府仓库了的粮食堆积如山。——《开元盛世》人民教育出版社
阅读材料,结合视频内容归纳唐玄宗开元时期的社会景象。
2.唐玄宗的政绩:
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人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唯物史观
请您解释这首诗歌的意思。诗中的开元是谁的年号 描绘了当时社会什么样的情景
唐诗鉴赏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杜甫】
大致意思:想当年的开元盛世,小城也有上万户人家;色泽上好的稻米和洁净的小米,堆满了官府和大户人家的粮仓。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财狼,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到处是贸易往来的商贾车辆,络绎不绝于道。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宫中天子奏响祭祀天地的乐曲,一派太平祥和。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百馀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国家昌盛,政治清明。
唯物史观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经济
用人
形成局面
唐太宗、武则天、 唐玄宗治国策略
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整顿吏治,裁剪冗员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重用贤能;重视官吏考核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三位皇帝治国策略有哪些相同之处?哪些做法值得借鉴?
重视选官,善于用人
以民为重,发展生产
完善制度,不断创新
纵向对比
重视维护国家统一;以民为本;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和考核。
填写表格内容。
唯物史观
开始分科考试
设进士科
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首创殿试和武举
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完善
归纳对比
填写表格内容。
唯物史观
治世皇帝
主要功绩
本课小结
1.唐朝前期,先后出现了被誉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升平时期。这一时期( )
A.开通了大运河
B.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开创了科举制
D.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
核心素养提升
2.唐太宗在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的盛况时,情不自禁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与出现这一盛况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科举考试
C.崇文抑武
D.八股取士
B
核心素养提升
3.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多次盛世局面,主要表现为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下届于唐太宗时期的盛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C
核心素养提升
4. 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最理相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下列能印证该观点的有( )
① 文景之治 ②贞观之治 ③开元盛世 ④康乾盛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④④
A
核心素养提升
5.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记述:“唐朝初期,绝大多数官员都是贵族。然而到唐朝后期,教育机会广泛存在,官员们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导致唐朝官员来源前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推进科举取士
B. 唐太宗打击官僚贵族
C. 完善三省六部制
D. 唐玄宗大力整顿吏治
A
核心素养提升
6.“主纳忠谏,臣进直言,蔚然成风”,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敢于直言的著名大臣是( )
A. 房玄龄 B.杜如南
C.魏征 D. 宋璟
C
核心素养提升
超越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