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多彩的光 专题五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多彩的光 专题五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2-08 12:4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专题五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 像距v和焦距f(或物距u)的关系 像的性质 应用
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   ——
v>2f  
不成像 平行光源
uu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成下表中的空白。
u>2f 
2f>v>f
照相机 
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2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
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1.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发出的光经过透镜后,人看到了像。图甲、乙是像AB的位置示意图,其中示意正确的是   (选填“甲”或“乙”),其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甲     
解析:
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光屏上不能接到像,只能取走光屏,在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物体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其中正确的是甲。

2.(20-21·三门峡陕州区期中)如图为航天员通过悬浮水珠成像的情景。所成的像为倒立、   的   像,生活中与该水珠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   (写出一种即可)。
缩小   
照相机(或摄像机等)

3.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 )
C
4.一凸透镜焦距在10 cm与15 cm之间,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5 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  B.缩小的  C.正立的  D.倒立的
D
5.(2020·河南模拟)如图所示,手机“扫码支付”已成为时下快捷、方便的付款方式,备受人们的青睐。若手机摄像头的焦距为0.5 cm,当用该手机摄像头扫描如图所示的二维码时,物距应大于   cm。
1  
解析:
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手机摄像头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描二维码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u>2f=2×0.5 cm=1 cm。
6.(20-21·信阳浉河区期末)如图甲是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小强在同一地点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拍摄出美丽的开封铁塔,如图乙、丙所示。结合图分析可知,拍摄照片丙时,镜头焦距调的   (选填“较大”或“较小”),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因为焦点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且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通过焦点,所以F点是焦点。如图,当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焦距为OF′时,作出物体AB的像A″B″;凸透镜焦距为OF时,物体AB的像是A′B′,OF小于OF′,像A″B″大于像A′B′,所以在物距相同时,焦距越小,像越小。所以拍摄图乙时,焦距要调小。拍摄照片丙时,镜头焦距调得较大。
 焦距越小(大),像越小(大)  
较大
凸透镜成像时,相同的物距,
7.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A.大于10 cm B.小于10 cm
C.大于20 cm D.在10 cm到20 cm之间
B
8.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10.5 cm B. 12 cm
C. 20 cm D.以上都不对
A 
9.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的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 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
A. 100 mm以外 B. 50 mm以内
C.略大于50 mm D.恰好为50 mm
C 
10.(2020·安阳龙安区模拟)如图所示是相同焦距拍摄的同一小孩的照片,则拍摄时,物距、像距的比较情况是( )
A.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大
B.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小
C.甲的物距比乙大,甲的像距比乙小
D.甲的物距比乙小,甲的像距比乙大
解析:
由题图知,甲照片的像比乙的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拍摄甲照片时,相机与小孩的距离较大(物距较大),像距小;拍摄乙照片时,物距小,像距大。C正确。
C  
11.(2021·洛阳孟津二模)为了加强管理,某小区使用刷脸机进出小区。如图所示,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   (选填“人脸”或“显示屏”)。当人脸往摄像头靠近时,所成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人脸  
解析:
只有将更多的光射到人脸上时,才会有更多的光被反射,才能清楚地看到人脸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所以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人脸。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因此当人脸往摄像头靠近时,所成的像变大。
变大
12.如图所示,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内装有水,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这支笔。当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的过程中,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逐渐   (选填“变长”或“变短”);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会突然改变方向,而“改变方向”后的像为   (选填“实”或“虚”)像。
解析:
玻璃瓶相当于一个柱面透镜。当铅笔到瓶子的位置较小时,瓶子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逐渐远离时,即逐渐靠近焦点,由凸透镜成虚像的规律可知,透过透镜会看到铅笔尖逐渐变长,到达某一位置时,铅笔尖忽然改变方向,此时的铅笔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的实像。
变长 

13.(2021·三门峡灵宝模拟)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 cm)固定在光具座40 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蜡烛放在10 cm刻度线处,通过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B.各器材位置如图所示,在蜡烛和透镜间,放一远视镜,将光屏向
右移动适当距离可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
C.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的像逐渐移动到光屏上方
D.将蜡烛放在35 cm刻度线处,移走光屏,可透过透镜观察到烛焰正立、放大的像
解析:凸透镜的焦距f=10 cm,将蜡烛放在10 cm刻度线处,u=40 cm-10 cm=30 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如图,u=40 cm-5 cm=35 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像应该在50 cm到60 cm刻度线之间,当在蜡烛和透镜间放一远视镜,远视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像应该还要靠近凸透镜,所以光屏应向左移动,故B错误。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燃烧变短,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烛焰的像逐渐移动到光屏上方,故C正确。将蜡烛放在35 cm刻度线处,u=40 cm-35 cm=5 cm,uB
14.(2021·濮阳一模)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图中位置时,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实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照相机就是根据此时的成像原理工作的
B.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C.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在光屏上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实像
D.让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在凸透镜前放一个凸透镜
A 
解析:
由题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故A错误。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只将凸透镜向左移,物距变小,应增大像距,物体移动距离与像的移动距离不同,故只移动凸透镜在光屏上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实像,故C正确。让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会成在光屏的后方,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在凸透镜前放一个凸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成像,故D正确。
15.(20-21·洛阳新安校级阶段检测)一位同学利用如图11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先用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A.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光屏向右移
B.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蜡烛向右移
C.若只移动光屏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
D.相当于物距变小了,继续移动光屏仍可以成像
B 
解析:
由题图知,此时物距为u=60.0 cm-10.0 cm=50.0 cm,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改用10 cm的凸透镜来进行实验,焦距变小,若保持凸透镜与物的位置不变,相当于增大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此时像距减小,像减小,即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若保持光屏到凸透镜距离不变,由图知,像距为v=95.0 cm-60.0 cm=35.0 cm>2f=20 cm,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应减小物距,故应将蜡烛向右移动。
16.(2021·郑州二模)在学校开展的“创客”活动中,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如图所示,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观看白墙上的画面时,手机画面是倒立的
C.若用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若减小手机到透镜的距离,白墙上的画面将变大
解析:
根据投影仪成像的原理可知,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投影仪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B正确。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仍然完整,只是亮度变暗,故C错误。若减小手机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变小,像距应变大,即白墙上的画面将变大,故D正确。
C 
17.如图所示,小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爷爷的远视眼镜给“透镜”戴上,发现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移动蜡烛适当远离透镜
B.移动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C.移动蜡烛适当靠近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解析:
远视眼镜是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所以在拿走远视眼镜后,光线比原来变得发散,像也会远离透镜。移动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可使射向凸透镜的光线比原来会聚,可能成清晰的像,A正确。折射光线延迟会聚,像远离凸透镜,移动光屏适当靠近透镜,像会更模糊,B错误。移动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线会变得更加发散,像会更模糊,不符合题意,C错误。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像会远离透镜,所以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像会变模糊,D错误。
A
18.(20-21·郑州枫杨外国语阶段检测)一幅如图甲所示的漫画立在桌面上,小霞把一个装水的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小霞观察分析: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横切面中间厚,边缘薄,起到   (选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作用,使图片横向放大、颠倒,透过水杯看到的是老鼠的   (选填“实”或“虚”)像,此时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满足   (选填“2f>u>f”或“u>2f”)。若小霞将水杯继续   (选填“靠近”或“远离”)漫画,她透过水杯将会看到漫画中的老鼠逃离猫。
 靠近
凸透镜

2f>u>f
19.(2022·新乡长垣一模)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 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请你帮他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1)把凸透镜固定在50 cm处,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的像将会   (选填“变大”或“变小”)。
解析:
(1)把凸透镜固定在50 cm处,将蜡烛放在A点,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的像将会变小。
左  
变小
19.(2022·新乡长垣一模)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 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请你帮他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2)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实像时,如果透镜上有一只小虫在爬动,则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的明暗将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解析:
(2)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小虫落在透镜上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大小不变;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故亮度会变暗。
不变  
变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