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168(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168(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8 10:4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第168期)
文化知识篇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判断(八)
衣食住行
1.古代平民百姓不能戴冠,只能用“巾”或“帻”来包头,因这种“巾”或“帻”是黑色或青色的,故秦朝时称百姓为黔首,汉时称百姓为苍头。( √ )
2.古代衣襟又称为衽,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右掩,不同于中原一带人民的左衽。后来用右衽作为少数民族统治的代称。( × )
解析 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应是向左掩,中原一带人民则是右衽。后来用左衽作为少数民族统治的代称。
3.黄冠是黄色的束发之冠,黄衣是黄色的衣服,二者都可以指代皇帝。( × )
解析 “二者都可以指代皇帝”错,黄冠指代道士。
4.“巾帼不让须眉”中的“巾帼”是古代妇女所戴的头巾,借指女性,“须眉”则指老年男性。( × )
解析 须眉代指男子,而非老年男性。
5.《林黛玉进贾府》“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中的“纨袴”是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可以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 )
6.褐衣是粗布衣,为古时贫贱的人或地位卑贱的人的穿着。“释褐”即脱去褐衣,比喻生活变得富足。( × )
解析 “释褐”比喻开始出任官职。
7.品服是古代品官所着之服,古代官员分为九品,品级不同,其品服的颜色、形制、质地也不同。如唐代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大红,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 √ )
8.胡服是中国古代西方游牧民族特有的服装,适于骑射。唐代服装受胡服影响很大。( × )
解析 “胡服”是中国古代西北方游牧和半游牧民族的服装的总称。
9.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归功于汉代中原和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当时引进了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等。( √ )
10.“残羹冷炙”指吃剩的汤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羹指热水,炙指烤肉。( × )
解析 “羹”本指五味调和的浓汤,亦泛指煮成浓液的食品。
11.饥馑指灾荒。五谷收成不好叫饥,蔬菜和野菜吃不上叫馑。( √ )
12.《孟子·滕文公上》中说“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五谷是五种谷类,在古代所指不同,但均含有稻。( × )
解析 唐代以前,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所以最初的五谷中无“稻”。
13.义仓是旧时一种储粮备荒的社会习俗,是由民间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行为。( × )
解析 义仓是由国家组织的。
14.“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清酒”指的是过滤掉渣滓的酒;“浊酒一杯家万里”中的“浊酒”指未过滤的酒,一般用糯米、黄米等酿制,较混浊。( √ )
15.《孔雀东南飞》中“槌床便大怒”的“床”与现代的床含义相同,都是指睡卧的器具。( × )
解析 “槌床便大怒”中的“床”是一种坐具,与现代的床含义不同。
16.《滕王阁序》有“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之句,“榻”指的是供睡卧的床。( × )
解析 “榻”指的是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
17.“帷幄”原指帐幕、帷幔,借指天子近侧或朝廷,还可以指将帅的军帐。( √ )
18.古代居室一般坐北朝南,分堂、室、房等,其中女子的卧室称为闺房。( √ )
19.“舆”指秦汉以后君后乘坐的车子。“肩舆”指轿子,起初只是作为山行的工具,后来走平路也以它为代步工具。( × )
解析 “舆”原指车厢,泛指车子,后又转义为轿子。秦汉以后君后乘坐的车子叫“辇”。
20.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 √ )
21.车驾,古代专指帝王和王公贵族所乘的车。所以以“宫车晏驾”讳指帝王或王侯去世。( × )
解析 “车驾”专指帝王所乘的车,“宫车晏驾”讳指帝王去世。
22.古代将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称为“驷”,且常以“驷”为单位计数车辆。( √ )
23.乘传指乘坐驿车,也指奉命出使。传,驿站的马车。驿站即古代的旅店,是供来往官员商旅休息的场所。( × )
解析 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24.驰传是古代驿站的一种马车,也指驾驭驿站车马疾行。( √ )
25.古人乘车,尊者居左,驭者居中,陪乘居右,虚左即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乘兵车与此相同。( × )
解析 乘兵车时,主帅居中为尊,驭者居左,另有一人在右陪乘。
历法乐律
1.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取太阳的变化周期来定月。( × )
解析 “取太阳的变化周期来定月”错。农历是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的。
2.年号是我国古代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 )
3.“元朔”指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正月初一。( √ )
4.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上元”“广德”都属于年次纪年法。( × )
解析 “上元”“广德”都属于年号纪年法。
5.闰月,指农历中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 √ )
6.朔日,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日,殷周时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或十六日,后世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晦日,指农历每月三十日。( × )
解析 晦日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7.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个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驱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 )
8.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辰时即食时,也就是吃早饭的时间。( × )
解析 辰时是上午7点至9点。
9.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的是春节,春节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春节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即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 × )
解析 排第一的不是“春节”,应该是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
10.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表示满月后一天。( √ )
11.古人把每个季节的三个月顺次称为孟、仲、季,仲夏就是夏季的第二个月。( √ )
12.丁卯、己巳、戊申,为古人用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命运。( √ )
13.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48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 )
解析 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可得60组,称为一甲子。
14.甲子是天干地支纪时循环中的第一个,后世常以甲子指岁月、年龄,如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花甲”是“花甲子”的简称。( √ )
15.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纪年时,年号和干支不能并用。( × )
解析 纪年时,年号和干支可以并用,年号置前,干支在后,如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
16.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时,其中子时指23点至次日1点,午时指11点至13点,申时指17点至19点。( × )
解析 申时指15点至17点。
17.古人拿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寅为虎,午为马,戌为狗。( √ )
18.干支纪年可以用来表示大事件,如“靖康之变”“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亥革命”等。( × )
解析 “靖康之变”中无干支,“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
19.古人把正月初一称为上元或元旦,把正月十五称为元日或元宵。( × )
解析 “上元”指正月十五,“元日”指正月初一。
20.“中秋”就是秋天的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故称。( √ )
21.旦日,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第二天、明天,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 × )
解析 不能特指农历正月初一。
22.腊日,农历十二月廿八,“年廿八,洗邋遢”,这一天,古人有清洗家具、大搞清洁的习俗。( × )
解析 腊日是农历十二月初八。
23.寒食,节令名,在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故名“寒食节”。( √ )
24.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 √ )
25.孟秋为农历七月,通常为立秋、处暑二节气所在的时段;仲秋为农历八月,通常为寒露、秋分二节气所在的时段;季秋为农历九月,通常为白露、霜降二节气所在的时段。( × )
解析 “寒露”通常在农历九月,“白露”通常在农历八月。
26.古人根据月亮的圆缺把一年均分成二十四段,分别在十二个月中,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 )
解析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的天数均分为二十四段。
27.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的是立春,排最后的是除夕。( × )
解析 除夕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排最后的是大寒。
28.夏至白日最长,冬至白日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 √ )
29.“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如《荆轲刺秦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 )
30.古代举办宫廷宴会时所用的俗乐,称为“燕乐”。“燕乐”全部来自民间。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时所用的音乐,称为“雅乐”。周代“雅乐”指“六舞”。( × )
解析 “燕乐”大多来自民间。
31.“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 )
32.《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民间乐舞,也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 × )
解析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宫廷乐舞。
33.五声指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后来又加上二变,即变徵、变羽。( × )
解析 “二变”指变徵和变宫。
34.古代的音乐把调称为宫调,乐曲均由若干音所组成,或五音或七音,归纳其音列就叫调式。在古代乐律中总共有十二律吕。( √ )
35.俗乐是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雅乐是文人墨客所制作的雅致的音乐的泛称。( × )
解析 雅乐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时所用的音乐。
作文素材篇
作文素材丨100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哲理名句(一)
01、萧伯纳
作者简介
萧伯纳,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
哲理名言
1. 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就维持单身,反正到最后你们都会后悔。
2.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3. 真正的闲暇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而是能够自由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4.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们不会从历史的经验中吸取教训。
5. 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但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
02、泰戈尔
作者简介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等。
哲理名言
6.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7.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8. 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要再错过群星了。
9.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10. 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03、罗素
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西欧思想,言论自由最勇敢的君子,卓越的活力,勇气,智慧与感受性,代表了诺贝尔奖的原意和精神"。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等。
哲理名言
11. 战争不决定谁对了,只决定谁留下了。
12. 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13. 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
14. 如果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表明,你已经下意识地感觉到你那种看法没有充分理由。如果某个人硬要说二加二等于五,你只会感到怜悯而不是愤怒。
15. 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傻子们坚信不疑。
04、丘吉尔
作者简介
温斯顿·丘吉尔,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他写的《不需要的战争》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
哲理名言
16. 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不改热情。
17. 乐观的人在每个危机里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里看见危机。
18. 坚持下去,并不是我们真的足够坚强,而是我们别无选择。
19. 如果你对每只向你吠的狗,都停下来扔石头,你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20. 如果今天不比昨天多做一点什么,那么明天还有什么意义。
05、海明威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社会、世界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1952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老人与海》夺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哲理名言
21.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22. 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
23. 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24. 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25. 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它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
06、加缪
作者简介
阿尔贝·加缪,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哲学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大师,“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奖作家之一。
哲理名言
26. 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
27.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28. 我们很少信任比我们好的人,宁肯避免与他们来往。相反,我们常对与我们相似、和我们有着共同弱点的人吐露心迹。我们并不希望改掉弱点,只希望受到怜悯与鼓励。
29. 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30. 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07、马尔克斯
作者简介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文学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百年孤独》。
哲理名言
31.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32.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33.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34. 所有人都显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寂寞,事实上仍是延续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35. 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08、罗曼·罗兰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哲理名言
36.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37.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38.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际遇。如果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
39. 有些事情是不能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不必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根本没有办法告诉别人的,而且有些事情是,即使告诉了别人,你也会马上后悔的。
40. 一无所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获得一切!
09、黑塞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德国/瑞士双重公民权诗人、作家,小说家。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流浪者之歌》、《荒原狼》等。
哲理名言
41. 人生十分孤独。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另一个人, 每一个人都很孤独。
42. 幸福是一种方法,不是一样东西。是一种才能,不是一个目标。
43. 有的人认为坚持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但有时候放手也会。
44. 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词。
45. 一个人若要完全理解另一个人,大概必须有过类似的处境,受过类似的痛苦,或者有过类似的觉醒体验,而这却是非常罕见的。
10、奥尼尔
作者简介
尤金·奥尼尔,美国著名剧作家,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美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琼斯皇》、《毛猿》、《天边外》、《悲悼》等。
哲理名言
46. 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
47. 如果你把谎言撕碎,那些碎片就是真理。
48. 你是不是因为太懦弱了,才这样以炫耀自己的痛苦来作为自己的骄傲?
49. 上帝给了人们有限的力量但却给了人们无限的欲望。
50.幸福就是一双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11、艾略特
作者简介
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是英国20世纪影响最大的诗人。他在文学上是古典主义者,被称为“但丁最年轻的继承者之一”。托马斯·艾略特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文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1948年因“革新现代诗,功绩卓著的先驱”,获诺贝尔奖文学奖。
哲理名言
51. 假如传统或“世代相传”的意义仅是盲目地或一丝不苟地因循前人的风格,那么传统就一无可取。
52. 做有用的事,说勇敢的话,渴望美好的事,一生足以。
53. 对于不会利用机会的人,时机又有什么用呢?一个不受胎的蛋,是要被时间的浪潮冲刷成废物的。
54. 为了最终理解你所不理解的,你必须经历一条愚昧无知的道路。为了占有你从未占有的东西,你必须经历被剥夺的道路。为了达到你现在所不在的名位,你必须经历那条你不在其中的道路。
55. 人生到世界上来,如果不能使别人过得好一些,反而使他们过得更坏的话,那就太糟糕了。
12、纪德
作者简介
安德烈·纪德,法国作家,在早期已成为多产作家。在1947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伪币制造者》,《如果种子不死》等。
哲理名言
56. 在我的理想和我的栖息地之间,隔着我整整一生。
57. 离你越远,我爱你越深。现在我不禁叩问自己,我所期望的究竟是幸福,还是走向幸福的过程。
58. 对正在寻找真理的人,相信他们;对已经找到真理的人,怀疑他们。
59. 凡是你感到自身独具、别处皆无的东西,才值得你眷恋。既要急切又要耐心地塑造你自己,把自己塑造成无法替代的人。
60. 对于心地善良的人来说,付出代价必须得到报酬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侮辱。善良不是装饰品,而是美好心灵的表现形式。
实战训练篇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看护
孙犁
一九四三年冬季,日寇在晋察冀“扫荡”了三个月,对在晋察冀的部队和人民来说,这是一段极端艰难的时间。那一两年里,我们接连遇到了灾荒。反“扫荡”的转移,是在“九一八”下午开始的,我们在沙滩上行军,不断地蹚水过河。情况一开始就很紧张,来不及穿鞋,就手里提着。接连过了几条小河,队伍渐渐也就拉散了,我因为动作迟缓,落在了后面。回头一看,只有一个女孩子,一只脚蹬在河边一块石头上,眼睛望着前边的队伍,匆忙地穿上鞋,就很快地跟上去了。
这女孩子有十六七岁,长得很瘦弱,背着和我一样多的东西,外加一个鼓鼓的药包,跑起路来,上身不断地摇摆,活像山头那棵风吹的小树。我猜她准是分配到我们队上来的
女看护。
“快跑,小鬼!”我追在后面笑着喊。
“反正叫你落不下!”她回头笑了一下,这笑和她的年岁很不相称。她幼小的生活里一定受过什么压抑。我注意她的脚步,这孩子缠过脚,我明白了为什么过河以后,她总是要穿上鞋。
前面的队伍正蹚过一条大河,爬到对面高山上去。头上是宽广的蓝天。忽然听到飞机的叫声,立时就开始了扫射。我看见女孩子急忙脱了鞋,卷高裤腿,跑进水里去,河水搭到她的腰那里,褂子全都湿了,却用两只手高高举起了药包。她顺着水流斜斜地前进,没走到河心,就叫水冲倒了,我赶紧跑上去,拉起她来,扯过河去。
刚登上岸,我觉得脚上一热,就倒了下来,血冒在沙滩上。
敌人的飞机一直低飞着,扫射着河滩和岩石,扫伤了我的左脚。女孩子低着头,取出一个卫生包,替我裹伤。扎住伤口,女孩子说:“你把东西放下吧,我给你背!”
“哪里的话,你这么小的人,会把你压死了哩!”我勉强站立起来,女孩子搀扶了我,挨上山去。
我们在山顶走着,飞机走了,宽大清澈的河流在山下转来转去,有时还能照见我们的影子。山上两旁都是枣树,正是枣熟枣掉的时候,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我们都饿了,可是遵守着行军的纪律,不拾也不踏,咽着唾沫走过去。
队上的医生老康跑上来说:“刚一出发你就负伤了!”
“可是并不光荣。”我说,“正在用腿用脚的时候,你看多倒霉!”
“每天宿营下来,我叫刘兰去给你换药!”他说着替女孩子搀扶着我,刘兰才有工夫坐下去倒出她鞋里的沙土和石块。
“这孩子很负责任,”老康接着小声说,“她是一个童养媳,婆家就在我们住过的那个村庄,从小挨打受气,忍饥挨冻。这次我们动员小看护,她坚决参加。起初她婆婆不让,找了来。她说:“这里有吃的有穿的,又能学习上进,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进步?'婆婆说:……你吃上饱饭,可不能变心,你长大成人,还是俺家的媳妇!'她没有答话。”
从这天起,每天晚上到村庄找好房子,刘兰就背着药包笑嘻嘻地找了我来,替我洗好伤口换好药,才回去洗脸休息。情况越来越紧,可是我的伤口并不见好,组织上决定要把我坚壁到远处一座高山上去,叫刘兰跟随。我心里有些焦急,望望刘兰,她却没有怨言。
我们按路线出发,天明进入了繁峙县的北部。这是更加荒凉的地方,山高水急,道狭村稀,在阴暗潮湿的山沟里转半天,看不见一个村庄,遇不见一个行人,听不见一声鸡叫。
在苍茫的夜色里我们看到了山顶的村庄,有一片起伏的成熟的莜麦,像流动的水银。还有一所场院。我同刘兰就住在这小小的山庄上。进村以后,她去找上关系,打扫房子,然后把我安排到炕上。接着她又做饭,烧炕,洗净吃饭的锅,煮刀剪,消毒药棉……弄到半夜,她才到对过妇救会主任老四屋里去睡觉。
老四也是一个童养媳,十四岁上成的亲,今年二十四岁了,还没有小孩。老四告诉刘兰,这山顶顶上的人家,就是难得有个娃,要不就是养不下,要不就是活不大!
刘兰说:“这是因为我们结婚太早,生活苦,又不知道卫生,以前我也是个童养媳……”
因为刘兰还不会做莜面,老四就派了两位妇女来帮忙。她们都穿着白粗布棉裤、黑羊皮袄,她们好像从来没洗过脸,那两只手,也只有在给我们和面和搓窝窝的过程里才弄洁白,那些脏东西,全和到我们的饭食里去了。刘兰对我说:“你身体好些的时候,多教我认几个字吧,我要给她们讲讲卫生课。”
不多几天,她这讲习班就成立起来,每天晚上,有十几个青年妇女集在老四屋里,对刘兰讲的问题发生很大的兴趣。“你看刘兰多干净!”妇女们笑着说,“我们向你学习!”
从此,我看见这些妇女们,每天都洗洗手脸,有的并且学着我的样子,在棉袄和皮衣里衬上一件单褂。我觉得刘兰把文化带给了这小小的山庄,它立刻就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并给她们的后代造福。
不久就下了大雪,接到大队来信,要我转移,当夜刘兰去动员担架。她拄着一根棍子,背着我们全部的东西,头上包着一块手巾,护住耳朵和脸,在冰雪擦滑的路上,穿着一双硬底山鞋,一步一个响声,迎着大风大雪跟在我的担架后面……
(一九五0年五月护士节于天津,有删改)
文本二:
身为冀中人民的儿子,孙犁先生把对家乡的爱倾注在对小说诗意美的追求上,他不仅是讲故事的能手,也是能够把你带入诗意境界打动你心灵的高手。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清新隽永的抒情风格,使他的作品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
孙犁的作品伴随了我这一代人的成长。当我一再重读孙犁先生的作品时,那些女孩子们-年轻的、美好的、鲜亮的生命,有如初春的平原上绯红的朝霞,就会被重新召唤出来,让人惦记,让人怀念。我怀念水生嫂、吴召儿、妞儿们,那是因为,她们身上有孙犁先生一生所信仰和追寻的“美好的东西”。孙犁先生不大写战争的残酷,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也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刻意雕镂,而是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来书写抗日战争时期坚忍乐观的中国军民。那些女孩子们,就是孙犁心目中人民的代表,“美”与“善”
作为晚辈,我受到过孙犁先生的恩泽。1982年夏,我发表了短篇小说《哦,香雪》,并未引起太大反响。我将载有这篇小说的《青年文学》杂志寄给孙犁先生。先生回信中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我也写过一些女孩子,哪里有你写得好!”那是1982年冬。及至1983年春,《哦,香雪》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
(节选自铁凝《怀抱着胸中那一簇火焰-孙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题目“看护”,看似普通,实则巧妙,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也交代了女主人公的身份,同时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B.小说主要讲述刘兰精心护理伤员的故事。“我”是小说的重要角色,也是故事叙述者,这种叙述视角,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C.小说善用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如面对熟透了的红枣,“我”和刘兰不拾不踏,咽着唾沫走过去,就体现了部队纪律的严明。
D.小说借老康的话,补叙了刘兰的身世经历,既解释了前文她的笑和年纪不相称的原因,也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孙犁小说艺术形象的独特魅力,蕴含了作者对孙犁的钦敬之情。
B.水生嫂是孙犁小说《荷花淀》的女主人公,她和铁凝笔下的香雪都是战争年代“美”与“善”的化身。
C.孙犁先生以其独特的审美理念构筑了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学世界,成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
D.在给铁凝的回信中,孙犁先生对小说《哦,香雪》赞誉有加,这对这篇小说的推介起到了一定作用。
8.请结合文本一,概括分析刘兰这一人物身上有哪些孙犁所追寻的“美好的东西”?(6分)
9.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你认为本篇小说是否具有这样的特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与解析篇
6.(3分)D(“补叙”错误。)
7.(3分)B(“都是战争年代“美'与“善”的化身”错,香雪不是战争年代人物。)
8.(6分)
(1)要求进步,积极进取。部队动员小看护,刘兰不顾婆婆阻拦坚决参加,投身抗日洪流中,在斗争中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
(2)任劳任怨,尽职尽责。(顽强坚韧,勇于担当)在反“扫荡”的转移中一路搀扶负伤的“我”,并跟我一同到高山上的村庄养伤,悉心照料,没有一句怨言。在组织上两次把我转移时,刘兰在荒凉、凄冷、恶劣的环境里不畏艰险,迎难而上。
(3)传播文化,引领新风。(帮助他人,改变生活)(热心助人,与人为善)虽然有过悲惨的童养媳的人生经历,但她依然主动热心帮助老四等村庄中的青年妇女,给她们讲卫生课,改变她们的生活习惯,给她们的后代造福。
(每点2分,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给分。)
9.(6分)
示例一:我认为《看护》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
①人物形象的“诗意美”。小说塑造了以刘兰为代表的在艰苦环境中热爱学习,追求进步、不畏困难的女性群体形象,表现百姓对抗日战争的坚定支持以及对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充满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人情美、人性美。
②小说情节简单,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也没有正面叙写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不追求情节的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③小说内容情感的“诗意美”。虽是抗战题材的作品,但是不着意写残酷的战争场面,也不着意表现人物的苦难与心灵的重负,而是着意表现农村女性的成长,刻画他们的精神面貌,发掘他们内在的灵魂美、情操美。
④小说景物的“诗意美”。小说中“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起伏的成熟的莜麦,像流动的水银”等景物描写情景交融,意境灵动,富于想象力,充满诗情画意,富有浪漫气息,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这一点也可以从“人物语言”角度来回答,具体如下:④小说语言的“诗意美”。小说语言清新隽永,鲜活优美、凝练简洁。虽然环境恶劣,但几段景物描写的语言使小说具有诗情画意,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如“宽大清澈的河流在山下转来转去,有时还能照见我们的影子。山上两旁都是枣树,正是枣熟枣掉的时候,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在苍茫的夜色里看到了山顶的村庄,有片起伏的成熟的莜麦,像流动的水银”。)
⑤小说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来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没有刻意雕镂,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画面,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每点2分,要求有观点1分,有分析1分;答出三点即可。学生只要能根据文本二对诗化小说的提示结合文本一的特点进行分析即可。答案只要合理答案只要合理也可给分,不一定拘泥于本答案所给定的角度。)
示例二:我认为本篇小说不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
①本篇小说多次描写环境的恶劣,浪漫气息不浓。如环境“坡高水急,道狭村稀,转半天,看不见一个村庄,遇不见一个行人,听不见一声鸡叫”。
②本篇小说多处描写战争的紧张和抗日的艰难,反映了抗战的现实。如几次写到情况紧急,女孩带着伤员在山中跋涉的艰难。
③本篇小说有较为激烈的矛盾冲突。如开篇写“日寇对晋察冀扫荡了三个月”及“队伍渐渐拉散”“敌人的飞机扫射着河滩和岩石,扫伤了我的左脚”等。
(每点2分,要求有观点1分,有分析1分,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