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第1课时)课件(共27张PPT)+素材+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邓稼先》(第1课时)课件(共27张PPT)+素材+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8 11:54:0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邓稼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2.学习选取典型事件和通过对比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中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3.学习邓稼先默默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学习重点〗
1.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2.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中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学习难点〗
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中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教学时间〗
2课时
〖学习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科技发展到今天,中国的航天事业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今天,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了许许多多卓越的科学家和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活力,甚至生命和热血,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起来,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这篇回忆性散文,去认识、了解一位为中国的强大做出巨大贡献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二、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杨振宁,美籍华人,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理论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发现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他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和报告,著作有《杨振宁文集》《曙光集》等。
2.题目解说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文章以人名为题,郑重简洁,既表明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又点明了所记叙、颂扬的人物。
3.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有改动。这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教授无限悲痛。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三、预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殷( )红 无垠( ) 彷徨( )( ) 鞠( )躬尽瘁( ) 妇孺( )皆知 夐( )不见人 风悲日曛( ) 兽铤( )亡群 黯( )兮惨悴( )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殷( )殷切 鲜( )鲜红 燕( )燕然
殷( )殷红 鲜( )鲜为人知 燕( )燕子
3.解释下列词语
⑴萦带:
⑵鲜为人知:
⑶可歌可泣:
⑷鞠躬尽瘁,
⑸当之无愧:
⑹家喻户晓:
⑺锋芒毕露:
⑻妇孺皆知:
⑼热泪满眶:
⑽马革裹尸:
4.自主阅读课文,概述一下课文主要讲述的内容。
四、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六部分的内容。
阅读提示:注意⑴文中的小标题⑵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⑶文章的开头和结尾⑷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2.通读全文,说说六个部分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3.课文写了哪些事例?从中可以看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4.概括文章的主旨。
五、课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殷( )红 无垠( ) 大厦( ) 鲜( )为人知 至死不懈( )
xiònɡ( )不见人 风悲日xūn( ) 兽tǐnɡ( )亡群 àn( )兮惨cuì( )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谣言 元勋 亡国灭种 至死不獬 B.彷徨 竞能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C.颤抖 签名 引人注目 知人之名 D.逝世 永恒 燕然勒功 鞠躬尽瘁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可以歌唱,可以哭泣)
B.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可以毫无愧疚地接受荣誉或称号)
C.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D.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带黑的红色)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当之无愧的。
B.杨振宁教授在中国几乎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
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虽然明明知道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但他仍旧不以为然。
5.根据句意,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⑴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_______熟识/熟悉)。
⑵在北京,见到_______(阔别/分别)了22年的稼先。
⑶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_______震荡/振荡)。
⑷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_______(重要/新生)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_______(重要/新生)日子!
6.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C.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D.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疫情期间,人们可以通过加大自我防护措施避免与其他人员的接触。
B.邓稼先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D.所谓的民族价值观一定不能有“钱”这个字,一个只为钱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民族必须有精神。
8.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事迹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
②他为核物理研究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在刚过 62 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③有一个英雄群体不计名利、舍生忘死、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
④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怀念着他,他对祖国的贡献永载史册。
⑤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A.③⑤①②④ B.④②①③⑤ C.②④③⑤① D.③⑤②①④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朗读课文,收集有关杨振宁的资料。
⑴殷
⑵鲜
⑶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
《邓稼先》
杨振宁
同学们,科技发展到今天,中国的航天事业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今天,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了许许多多卓越的科学家和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活力,甚至生命和热血,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起来,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这篇回忆性散文,去认识、了解一位为中国的强大做出巨大贡献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2.学习选取典型事件和通过对比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中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3.学习邓稼先默默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2.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中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教学难点〗
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中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杨振宁,美籍华人,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理论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发现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他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和报告,著作有《杨振宁文集》《曙光集》等。
1.作者简介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文章以人名为题,郑重简洁,既表明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又点明了所记叙、颂扬的人物。
2.题目解说
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有改动。这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教授无限悲痛。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3.写作背景
殷( )红 无垠( ) 彷徨( )( ) 鞠( )躬尽瘁( ) 妇孺( )皆知
夐( )不见人 风悲日曛( )
兽铤( )亡群 黯( )兮惨悴( )
pánɡ huánɡ
yān
cuì
yín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àn
xiònɡ
cuì
xūn
tǐnɡ
⑴殷
⑵鲜
⑶燕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殷( )______
殷( )______
鲜( )______
鲜( )______
燕( )______
燕( )______
yīn
殷切
yān
殷红
xiān
鲜红
yàn
燕子
xiǎn
鲜为人知
yān
燕然
⑴萦带:
⑵鲜为人知:
⑶可歌可泣:
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⑸当之无愧:
⑹家喻户晓:
3.解释下列词语
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很少有人知道。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直到死为止。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每家每户都知道。
⑺锋芒毕露:
⑻妇孺皆知:
⑼热泪满眶:
⑽马革裹尸:
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
形容因非常高兴、感激或悲伤而流的眼泪充满了眼睛。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突出了邓稼先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4.自主阅读课文,概述一下课文主要讲述的内容。
第一部分(1-9)概述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点明邓稼先是为民族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第二部分(10-18)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表明他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19-29)将邓稼先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突出中邓稼先忠厚平实、无私的品格。
第四部分(30-33)作者为中国独立自主研制出原子弹而自豪,为朋友邓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34-39)邓稼先始终战斗在艰苦卓绝的第一线——戈壁沙滩。
第六部分(40-44)引用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总体评价邓稼先,表达对朋友的深情。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六部分的内容。
阅读提示:注意⑴文中的小标题⑵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⑶文章的开头和结尾⑷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是第一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延伸;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邓稼先贡献之大,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六个部分各有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2.通读全文,说说六个部分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满腔的爱国热忱)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奉献精神)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归纳:邓稼先是一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3.课文写了哪些事例?从中可以看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本文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来描写、评价,展现了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形象,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崇高品质及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4.概括文章的主旨。
殷( )红 无垠( ) 大厦( )
鲜( )为人知 至死不懈( )
xiònɡ( )不见人 风悲日xūn( )
兽tǐnɡ( )亡群 àn( )兮惨cuì( )
shà
xiè
xiǎn


yān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yín
D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谣言 元勋 亡国灭种 至死不獬
B.彷徨 竞能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C.颤抖 签名 引人注目 知人之名
D.逝世 永恒 燕然勒功 鞠躬尽瘁
A.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可以歌唱,可以哭泣)
B.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可以毫无愧疚地接受荣誉或称号)
C.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D.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带黑的红色)
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当之无愧的。
B.杨振宁教授在中国几乎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
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虽然明明知道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但他仍旧不以为然。
D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⑴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_______熟识/熟悉)。
⑵在北京,见到_______(阔别/分别)了22年的稼先。
⑶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_______震荡/振荡)。
⑷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_______(重要/新生)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_______(重要/新生)日子!
熟识
5.根据句意,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阔别
震荡
重要
新生
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C.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D.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6.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句中的冒号应为破折号
D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疫情期间,人们可以通过加大自我防护措施避免与其他人员的接触。
B.邓稼先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D.所谓的民族价值观一定不能有“钱”这个字,一个只为钱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民族必须有精神。
搭配不当,“加大”应改为“加强”
句式杂糅,可删去“榜样”
两面对一面,可删去“与失败”
①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事迹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
②他为核物理研究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在刚过 62 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③有一个英雄群体不计名利、舍生忘死、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
④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怀念着他,他对祖国的贡献永载史册。
⑤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A.③⑤①②④ B.④②①③⑤
C.②④③⑤① D.③⑤②①④
D
8.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通读所有的句子,明确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中心句是③句,⑤②两句列举邓稼先的事例进行论证,①④两句则抒发对邓稼先的赞美和怀念之情。因此选 D。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试着给邓稼先邓稼先写一段“颁奖词”。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邓稼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2.学习选取典型事件和通过对比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中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3.学习邓稼先默默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学习重点〗
1.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2.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中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学习难点〗
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中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教学时间〗
2课时
〖学习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科技发展到今天,中国的航天事业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今天,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了许许多多卓越的科学家和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活力,甚至生命和热血,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起来,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这篇回忆性散文,去认识、了解一位为中国的强大做出巨大贡献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二、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杨振宁,美籍华人,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理论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发现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他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和报告,著作有《杨振宁文集》《曙光集》等。
2.题目解说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文章以人名为题,郑重简洁,既表明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又点明了所记叙、颂扬的人物。
3.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有改动。这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教授无限悲痛。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三、预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殷( )红 无垠( ) 彷徨( )( ) 鞠( )躬尽瘁( ) 妇孺( )皆知 夐( )不见人 风悲日曛( ) 兽铤( )亡群 黯( )兮惨悴( )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殷( )殷切 鲜( )鲜红 燕( )燕然
殷( )殷红 鲜( )鲜为人知 燕( )燕子
3.解释下列词语
⑴萦带:
⑵鲜为人知:
⑶可歌可泣:
⑷鞠躬尽瘁,
⑸当之无愧:
⑹家喻户晓:
⑺锋芒毕露:
⑻妇孺皆知:
⑼热泪满眶:
⑽马革裹尸:
4.自主阅读课文,概述一下课文主要讲述的内容。
四、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六部分的内容。
阅读提示:注意⑴文中的小标题⑵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⑶文章的开头和结尾⑷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2.通读全文,说说六个部分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3.课文写了哪些事例?从中可以看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4.概括文章的主旨。
五、课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殷( )红 无垠( ) 大厦( ) 鲜( )为人知 至死不懈( )
xiònɡ( )不见人 风悲日xūn( ) 兽tǐnɡ( )亡群 àn( )兮惨cuì( )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谣言 元勋 亡国灭种 至死不獬 B.彷徨 竞能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C.颤抖 签名 引人注目 知人之名 D.逝世 永恒 燕然勒功 鞠躬尽瘁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可以歌唱,可以哭泣)
B.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可以毫无愧疚地接受荣誉或称号)
C.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D.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带黑的红色)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当之无愧的。
B.杨振宁教授在中国几乎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
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虽然明明知道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但他仍旧不以为然。
5.根据句意,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⑴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_______熟识/熟悉)。
⑵在北京,见到_______(阔别/分别)了22年的稼先。
⑶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_______震荡/振荡)。
⑷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_______(重要/新生)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_______(重要/新生)日子!
6.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C.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D.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疫情期间,人们可以通过加大自我防护措施避免与其他人员的接触。
B.邓稼先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D.所谓的民族价值观一定不能有“钱”这个字,一个只为钱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民族必须有精神。
8.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事迹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
②他为核物理研究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在刚过 62 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③有一个英雄群体不计名利、舍生忘死、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
④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怀念着他,他对祖国的贡献永载史册。
⑤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A.③⑤①②④ B.④②①③⑤ C.②④③⑤① D.③⑤②①④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朗读课文,收集有关杨振宁的资料。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三、1.yān yín pánɡ huánɡ jū cuì rú xiònɡ xūn tǐnɡ àn cuì
2.
殷(yīn)殷切 鲜(xiān)鲜红 燕(yān)燕然
殷(yān)殷红 鲜(xiǎn)鲜为人知 燕(yàn)燕子
3. ⑴环绕。⑵很少有人知道。⑶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⑷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直到死为止。⑸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⑹每家每户都知道。
⑺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⑻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⑼形容因非常高兴、感激或悲伤而流的眼泪充满了眼睛。⑽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4.突出了邓稼先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四、1.第一部分(1-9)概述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点明邓稼先是为民族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第二部分(10-18)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表明他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19-29)将邓稼先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突出中邓稼先忠厚平实、无私的品格。
第四部分(30-33)作者为中国独立自主研制出原子弹而自豪,为朋友邓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34-39)邓稼先始终战斗在艰苦卓绝的第一线——戈壁沙滩。
第六部分(40-44)引用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总体评价邓稼先,表达对朋友的深情。
2.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是第一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延伸;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邓稼先贡献之大,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六个部分各有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3.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满腔的爱国热忱)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奉献精神)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归纳:邓稼先是一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4.本文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来描写、评价,展现了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形象,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崇高品质及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五、1.yān yín shà xiǎn xiè 夐 曛 铤 黯 悴
2.D A.獬→懈。B.竞→竟。C.名→明。
3.A “可歌可泣”的意思为“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4.D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用在句中不合句意,应为“不以为意”。
5.(1)熟识 (2)阔别 (3)震荡 (4)重要 新生
6.A 句中的冒号应为破折号。
7.D A项,搭配不当,“加大”应改为“加强”;B项,句式杂糅,可删去“榜样”;C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与失败”。
8.D(通读所有的句子,明确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中心句是③句,⑤②两句列举邓稼先的事例进行论证,①④两句则抒发对邓稼先的赞美和怀念之情。因此选 D。)
⑴殷
⑵鲜
⑶燕
⑴殷
⑵鲜
⑶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2.学习选取典型事件和通过对比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中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3.学习邓稼先默默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2.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中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教学难点〗
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中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科技发展到今天,中国的航天事业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今天,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了许许多多卓越的科学家和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活力,甚至生命和热血,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起来,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这篇回忆性散文,去认识、了解一位为中国的强大做出巨大贡献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二、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杨振宁,美籍华人,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理论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发现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他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和报告,著作有《杨振宁文集》《曙光集》等。
2.题目解说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文章以人名为题,郑重简洁,既表明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又点明了所记叙、颂扬的人物。
3.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有改动。这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教授无限悲痛。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三、预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殷( )红 无垠( ) 彷徨( )( ) 鞠( )躬尽瘁( ) 妇孺( )皆知 夐( )不见人 风悲日曛( ) 兽铤( )亡群 黯( )兮惨悴( )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殷( )殷切 鲜( )鲜红 燕( )燕然
殷( )殷红 鲜( )鲜为人知 燕( )燕子
3.解释下列词语
⑴萦带:
⑵鲜为人知:
⑶可歌可泣:
⑷鞠躬尽瘁,
⑸当之无愧:
⑹家喻户晓:
⑺锋芒毕露:
⑻妇孺皆知:
⑼热泪满眶:
⑽马革裹尸:
4.自主阅读课文,概述一下课文主要讲述的内容。
答案:1.yān yín pánɡ huánɡ jū cuì rú xiònɡ xūn tǐnɡ àn cuì
2.
殷(yīn)殷切 鲜(xiān)鲜红 燕(yān)燕然
殷(yān)殷红 鲜(xiǎn)鲜为人知 燕(yàn)燕子
3. ⑴环绕。⑵很少有人知道。⑶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⑷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直到死为止。⑸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⑹每家每户都知道。
⑺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⑻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⑼形容因非常高兴、感激或悲伤而流的眼泪充满了眼睛。⑽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4.突出了邓稼先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四、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六部分的内容。
阅读提示:注意⑴文中的小标题⑵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⑶文章的开头和结尾⑷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第一部分(1-9)概述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点明邓稼先是为民族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第二部分(10-18)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表明他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19-29)将邓稼先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突出中邓稼先忠厚平实、无私的品格。
第四部分(30-33)作者为中国独立自主研制出原子弹而自豪,为朋友邓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34-39)邓稼先始终战斗在艰苦卓绝的第一线——戈壁沙滩。
第六部分(40-44)引用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总体评价邓稼先,表达对朋友的深情。
2.通读全文,说说六个部分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是第一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延伸;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邓稼先贡献之大,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六个部分各有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3.课文写了哪些事例?从中可以看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满腔的爱国热忱)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奉献精神)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归纳:邓稼先是一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4.概括文章的主旨。
本文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来描写、评价,展现了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形象,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崇高品质及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五、课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殷( )红 无垠( ) 大厦( ) 鲜( )为人知 至死不懈( )
xiònɡ( )不见人 风悲日xūn( ) 兽tǐnɡ( )亡群 àn( )兮惨cuì( )
答案:yān yín shà xiǎn xiè 夐 曛 铤 黯 悴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谣言 元勋 亡国灭种 至死不獬 B.彷徨 竞能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C.颤抖 签名 引人注目 知人之名 D.逝世 永恒 燕然勒功 鞠躬尽瘁
答案:D A.獬→懈。B.竞→竟。C.名→明。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可以歌唱,可以哭泣)
B.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可以毫无愧疚地接受荣誉或称号)
C.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D.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带黑的红色)
答案:A “可歌可泣”的意思为“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当之无愧的。
B.杨振宁教授在中国几乎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
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虽然明明知道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但他仍旧不以为然。
答案:D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用在句中不合句意,应为“不以为意”。
5.根据句意,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⑴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_______熟识/熟悉)。
⑵在北京,见到_______(阔别/分别)了22年的稼先。
⑶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_______震荡/振荡)。
⑷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_______(重要/新生)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_______(重要/新生)日子!
答案:(1)熟识 (2)阔别 (3)震荡 (4)重要 新生
6.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C.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D.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答案:A 句中的冒号应为破折号。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疫情期间,人们可以通过加大自我防护措施避免与其他人员的接触。
B.邓稼先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D.所谓的民族价值观一定不能有“钱”这个字,一个只为钱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民族必须有精神。
答案:D A项,搭配不当,“加大”应改为“加强”;B项,句式杂糅,可删去“榜样”;C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与失败”。
8.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事迹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
②他为核物理研究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在刚过 62 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③有一个英雄群体不计名利、舍生忘死、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
④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怀念着他,他对祖国的贡献永载史册。
⑤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A.③⑤①②④ B.④②①③⑤ C.②④③⑤① D.③⑤②①④
答案:D(通读所有的句子,明确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中心句是③句,⑤②两句列举邓稼先的事例进行论证,①④两句则抒发对邓稼先的赞美和怀念之情。因此选 D。)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朗读课文,收集有关杨振宁的资料。
⑴殷
⑵鲜
⑶燕
⑴殷
⑵鲜
⑶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