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1课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1课时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3-13 19:57:58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找地方避雨 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迎面扑来,这时候,你会怎样做呢?设想:你怎么判断出要下雨呢?乌云:看——
狂风:感——
闪电:看——
雷鸣:听——
视觉触觉视觉听觉 同所有生物一样,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角膜瞳孔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巩膜脉络膜视神经视觉是怎样形成的?视觉的形成过程想:1.在光线到视网膜之前,经过哪些结构?2.有人摔伤了后脑勺,结果就失明了,为什么?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 仅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昕图像还不够,还必须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的一定区域,才能形成视觉。眼球结构知识巩固视觉的形成过程:物体反射的光线在视网膜成像经视神经传导在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视觉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重点 有一个小女孩,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她看不见周围的物体,想一想,这种眼睛可能是哪部分发生了病变?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
眼球的完好
视神经没断
大脑正常
如果你看电影迟到了,刚进电影院时伸手不见五指,过一会儿,你才能看见周围的人和座位。当你刚走出电影院时,你会感到外面太亮了,不由地眯起双眼。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人的瞳孔也能这样调节的。猫能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使自己在明处和暗处都能看清物体。在亮处 在暗处我们大家都知道,拿望远镜看风景,看近处的风景和远处的风景时,都要对望远镜进行调节才能看得清楚;我们的眼睛既可以看近处的,也可以看远处的东西,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眼睛有没有进行相应的调节呢??讨论:晶状体的自动调节近视及其预防近视眼的预防“三要”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四不看”
不在直射的光线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1、在眼球的结构中,能改变曲度使人可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是( )
A.角膜 B.瞳孔 C .晶状体 D.玻璃体
2、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
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 D.视网膜
3、矫正近视眼佩戴的镜片是(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DCB练一练4、外界物体发射过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到达视网膜。
A、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
B、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
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
5、眼球中具有折光作用的结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巩膜 D、虹膜CB练一练6、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
7、为了节约时间,应边走路边看书学 习。( )
8、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10厘米左右。( )
9、躺卧看书很舒服,应当提倡。( )
10、当人观看一个由远处移近的物体时,晶状体会逐渐变厚。( )××××√练一练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