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 课标要求: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课标解读:唐朝前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中国与日本、新罗、天竺、大秦(东罗马帝国)、大食(阿拉伯帝国)等国均有交流,其中又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最有代表性。玄奘西行,是为向天竺求取佛法;鉴真东渡,是为向日本传播佛法。一来一往之间,体现出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除此之外,日本遣唐使、唐与新罗的关系也是这一时期中外交流的重要体现。
教材分析 从结构上看:本节课属于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的第4课,上承第3课《盛唐气象》,从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展现繁荣的盛唐气象。在频繁的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唐朝与其他国家双向交流,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形成了以唐朝为中心,辐射欧亚大陆的唐文化圈,进一步促进了唐朝的繁荣景象,呈现本单元主题“开放的时代”。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本单元“繁荣与开放”的主题。从内容上看:本课包括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行三个子目。三者属并列,通过与日本、新罗、天竺等国家交流的典型事例展现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局面。当下我国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本课对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启发学生感悟繁荣必须开放,开放促进繁荣的双向关系,继而理解在今天,中国作为东方大国加强与周围国家开展友好合作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情分析 从知识层面看,学生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已对繁荣富强、文化昌盛的大唐有较初步的了解,这为本课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兴趣基础。但由于接触历史学习的时间较短,对遣唐使、鉴真东渡等新历史名词接受需要时间;从能力层面看,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在总结提炼、由表及里认识问题等方面均有所发展,在本课中,也仍需要师生探究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繁荣的原因”这个问题;从情感层面看,探究唐朝对外交流繁荣的原因,有助于学生感受开放交流、兼收并蓄对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思路 本课重点在于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相关内容,教材补充了遣唐使及唐朝与新罗的关系,课后题涉及到了阿拉伯、东罗马与非洲黑人等相关内容,这些方面共同展现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属于并列的关系。本课的重点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都带有明显的“方向性”,玄奘向西求取真经,鉴真向东传播佛法,而长安作为这一时期中外交流的中心,成为遣唐使的目的地,“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况体现着唐与其他国家的交往。因此,我将本课主题定为“大唐的‘方向’”。借助“方向”这个关键词串联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并将其整合为四个部分。分别为:“中心:遣使入长安”“东渡:鉴真赴东瀛”“西行:玄奘往天竺”“万国:衣冠拜冕旒”。
核心素养 1. 说出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基本史实。(重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 识读图片,提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伟大历史人物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贡献。(重点:历史解释)3. 探究唐朝对外交流繁荣的原因,感受开放交流、兼收并蓄对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重点: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繁荣的原因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2’) 【新课导入】[呈现材料]唐朝首都长安是一座约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他们是作为商人、使节和雇佣军来到中国的。对外国人来说,唐朝统治下的中国比其他任何时期都开放。——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教师讲述]在上一节课的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唐朝前期呈现出一片盛唐气象。交汇繁荣的社会经济、交互融合的民族关系、交流开放的社会风气、交织多彩的文学艺术,无不展现出这是一个“开放”与“交会”的时代,而这种“开放”的特征在中外交流上体现的尤为明显。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他们所坚定选择的方向,也是这一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方向,是“大唐的‘方向’”。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寻大唐的“方向”,去领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繁盛气象。 阅读文字材料,初步感受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繁盛。 以“方向”为指引,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好奇心。
讲授新课(32’) 一、中心:遣使入长安1.遣唐使[呈现材料]日本遣唐人员构成示意图[教师讲述]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在遣唐人员中,留学生、留学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留学生阿倍仲麻吕,他通过科举考试考中进士,还得到唐玄宗赏识,常在玄宗身旁侍奉,并与李白等人交往密切。因羡慕中华礼仪,取汉名“晁衡”。[呈现图片]遣唐使来华航线图[教师活动]讲述遣唐使来华的概况[教师过渡]在那个时期,航行技术还十分落后。想要跨越茫茫东海来华,一路不仅备受艰辛,而且要冒着生命危险。据说每次航行,只有大约1/4的遣唐使能够成功到达,其余人都牺牲在了无情的海浪之中。既然来华路途如此遥远,条件如此恶劣,还要面临生命的威胁,遣唐使们为何还要一次又一次地前往中国呢? [呈现材料]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教师明确]日本认为唐朝具有先进的文化,需要经常派遣使节前往学习。事实也正是如此。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并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教师过渡]在遣唐使的不懈努力之下,唐朝先进的制度、城市布局、建筑风格、货币、文字、服饰、茶道等诸多方面传到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呈现材料]中央官制、城市布局、建筑风格、货币、文字、服饰、茶道方面唐朝对日本的影响2.唐与新罗[教师过渡]除了日本向唐朝派遣遣唐使之外,还有一个国家也派遣了大批使节与留学生前往唐朝,这个国家就是位于朝鲜半岛之上的新罗。[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0,归纳唐与新罗的交流的表现。[教师讲述]新罗仿照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与此同时,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新罗的药材、金属等成为唐朝重要的进口商品,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致富。 二、东渡:鉴真赴东瀛[教师过渡]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有一位中国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至今为中日两国人民所敬仰,成为中日友好往来的里程碑,他的名字就是鉴真。鉴真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有关鉴真东渡的更多内容,我们一起通过这个视频来了解一下。[观看视频]鉴真东渡[提出问题]根据视频内容,鉴真东渡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哪些方面作出了贡献 [教师明确]带去大量书籍文物;带去大量的药方;帮助辨别药物;设计唐招提寺。[呈现材料]鉴真东渡纪念碑[提出问题]为了纪念鉴真东渡的壮举,后人树立起这块鉴真东渡纪念碑,碑上的鉴真目光坚定,面向东方。请同学们说一说,鉴真面对东渡过程中的千辛万苦,体现出怎样的精神品质?[教师明确] 不畏艰险;坚忍不拔;开拓进取;……三、西行:玄奘往天竺[教师过渡]鉴真向东渡过茫茫大海,最终到达日本,将佛法弘扬至此地。同样是为了佛教事业,百余年前的玄奘却选择向西而行,开辟前往佛教圣地天竺的道路,求取真经。提起玄奘,你是否想起了熟悉的《西游记》呢?而真实情景下的玄奘西行又是怎样的呢? [呈现材料] “在写实主义的叙事中,玄奘不再是身披大唐皇帝御赐袈裟、奉旨游学的高僧,而是在唐初内忧外患的局面下私自出关、发愿西行的“偷渡者”。……真实的取经之路既无高徒护送,也无妖魔阻拦,而是一人一马念着佛号和经文,独自踏向未知的迷途。”——齐伟《<大唐玄奘>:识骨寻路的“偷渡者” 》[教师讲述]为消除在各地所闻佛法众说纷纭的困惑,玄奘于贞观元年上表请求西行求法,但未被准许。但玄奘决心已定,于是决定私自前往,毅然踏上了“取经之路”。[呈现材料] 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教师活动]结合数字,讲述玄奘西行与游学的经历。玄奘于贞观初年出发,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步行12000多公里,经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终于到达目的地——天竺。他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教师讲述] 玄奘西行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同时他也将中国的书籍译成梵文,推动了中印两国文化交流。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四、万国:衣冠拜冕旒[呈现材料]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教师过渡]除了日本、新罗、天竺这些与唐朝比较邻近的国家,唐朝与其他国家也有友好的往来。王维曾有诗云:“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描述了万国来朝的盛大场景。唐朝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往来情况如何呢?[呈现材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教师讲述] 汉唐时期中国文献称罗马为拂菻(fú lǐn)或大秦,东罗马帝国常有使臣与商人来到长安地区。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也在唐代传入中国,被称作“景教”。现陕西碑林博物馆存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呈现材料]大食人俑[教师讲述] 阿拉伯帝国与唐朝互通使节多达三十余次,倭马亚王朝被称作白衣大食,阿拔斯王朝被称作黑衣大食。651年,唐高宗即为穆斯林使节敕建清真寺,伊斯兰教自此传入中国。阿拉伯的伦理学、语法学、天文学、算学、航海学等也随之传到中国。中国的造纸术、火药等通过阿拉伯传入西方。 了解日本遣唐人员的构成,明确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等概念。总结遣唐使来华概况的特点。感受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们的艰辛旅途。根据所展示的图片及文字史料,了解唐文化对日本文化诸多方面的影响。归纳唐与新罗的交流的表现。观看视频,了解鉴真东渡的事迹。归纳鉴真为日本文化发展所作贡献。总结鉴真的精神品质。了解玄奘西行的原因、概况和贡献。了解唐与阿拉伯地区、欧洲等地都有往来,并据此说明唐对外交流范围广泛的特点。 通过数据说明日本向唐朝大量派遣遣唐使的史实,口述当时的交通条件的艰难,引出日本派遣遣唐使的原因。补充大量图片史料并辅之以文字史料,对唐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进行有力佐证,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内容安排上做到有详有略。引导学生认识到唐巨大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引来大量外来使者,也表现在向外输出大量人才。说明鉴真东渡的艰难,感知其精神价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面对困难亦要有不畏艰险、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等积极的精神品质。通过玄奘西行地图,说明玄奘西行的路线,以数字直观感受路途的艰辛,体会玄奘不畏艰险、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识读地图,直观感受盛唐时期中外交流之广,反映唐朝为世界文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探究思考(4’) [教师过渡]从上面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遣唐使、唐与新罗的关系、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以及唐与其他国家的交往等方面了解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那么,为何这一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如此繁荣呢?可以总结为哪几个方面呢?[教师明确]强大的经济实力、开放的对外政策、先进的政治制度、发达的中外交通、杰出人物的努力。[教师结语]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它的核心文明体不是固步自封的,而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如此才造就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繁荣。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吸引万邦,这种开放不仅仅是向外传播我们先进的制度、文化,更是以一种强大的亲和力,将进入中国的外域文化加以消化、改造,为我所用。这种建立在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上的大规模的吸收不仅推动以中华文化为轴心的中华文化圈的形成,更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这种开放进取的基因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当中,传承至今,由此我们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呼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不仅仅体现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更表明中华民族将延续兼收并蓄、惠泽四方的理念,携手其他国家共创人类更美好的明天。 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繁荣的原因。思考繁荣与开放的关系,树立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观念,更深刻地理解“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板书设计
习题演练(2’) 1.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 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020年,日本捐赠给中国的抗疫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历史上,为弘扬佛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伟大实践的是A. 鉴真东渡日本 B. 玄奘西游天竺 C. 张骞通西域 D. 遣唐使到中国3.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 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 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 唐朝对外政策开放 D.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