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9 08:0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五课,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本课通过“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分立”三个子目,讲述了盛唐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直下并最终走向灭亡的过程。从历史发展的逻辑来看,安史之乱是盛唐的转折点,开始了藩镇割据的局面。黄巢起义给了唐朝致命一击,使藩镇格局逐渐形成。唐朝灭亡后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则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主题定位为:探索盛唐的衰亡。根据教学主题,我将本课内容整合为三个子目“盛极而衰”、“衰极而亡”、“亡后格局”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从学生的知识状况来看,通过之前的学习积累,她们对唐朝的基本概况有所了解,但是知识缺乏系统性,针对这一情况,我会在授课中注重时间、人物、内容的点线面联系,将内容串联,增强学生时空观念。针对学生的思维水平,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思考唐朝衰亡以及衰亡带给我们的启示,升华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
通过展示诗歌及史料分析,使学生能够掌握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及安史之乱的背景(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动态地图等资料,认识安史之乱的过程,培养学生运动历史地图及历史解释能力(素养目标:史料实证)。能通过材料对比、问题探究,分析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以及黄巢起义的必然性,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通过材料地图展示,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并让学生从朝代更迭、衰亡中吸取教训,理解在分裂动荡中孕育着统一这一历史趋势,让学生认识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影响以及黄巢起义教学难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中孕育着统一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历史视频(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由盛转衰——安史之乱致命一击——黄巢起义亡后格局——五代十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课堂版《唐人街探案》,穿越回唐朝,侦破关于唐朝衰亡的大案子。2.案情分析: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唐朝,繁荣强大、精美绝伦、流光溢彩,而在唐朝天宝年间后期却出现了杜甫笔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的悲惨状况,唐朝由盛转衰。此事大有有蹊跷,唐朝为什么会经历如此浩劫?具体结果如何?3.提供线索:安史之乱、黄巢起义、朱温灭唐、五代十国 身临其境,扮演小侦探,跟老师一起重回大唐天宝年间后期,带着问题、线索进入本课学习 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要点
一、由盛转衰—安史之乱 探究安史之乱的原因通过分析史料、诗歌,让学生逐条概括安史之乱的背景原因:①唐朝后期朝政日益腐败②国内矛盾日益尖锐(阶级矛盾、民族矛盾)③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大大削弱(概念解释:节度使)安史之乱代表人物扫描:安禄山、史思明安史之乱的过程通过播放中国通史之安史之乱的视频,更加直观了解过程。视频结束后,通过动态地图进行巩固,增强学生时空观念安史之乱的影响让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起来回答(经济、社会、中央和地方关系)展示唐朝发展时间轴,让学生概括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的重要意义 阅读分析史料,抓住关键词总结概括安史之乱的原因知道安史之乱的时间、过程,理解影响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增强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二、致命一击—黄巢起义 (一)黄巢起义背景由安史之乱的影响引出黄巢起义,设计问题并讨论:唐末谁过的最不容易?要是你生活在唐末,你会怎么做?让学生阅读课本24页,归纳黄巢起义背景(二)黄巢起义过程、结果1.对黄巢进行人物扫描2.利用动态地图重温黄巢起义军路线、时间3.史料展示:起义失败(让学生尝试分析原因)(三)朱温灭唐1.对朱温进行人物扫描2.史料展示:黄巢原来的手下部将朱温,投降了唐朝,被分为节度使,他逐渐控制朝政,兼并北方割据势力做大做强。907年,他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3.用时间轴展示唐朝289年的兴衰,直至画上句号。 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归纳出答案。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学会分析史料。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采用动态地图和时间轴,培养学生时空概念
三、亡后格局—五代十国 (一)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难点)1.图文展示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时间轴+表格展示)2.五代是指在北方黄河流域先后更迭出现的五个短命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3.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教给学生方便记忆的小歌谣)4.五代十国局面的实质和影响让学生阅读史料和25页相关史实,认识到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即为之前大部分都是节度使,开国君主是掌握军权的武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而南方相对稳定;看相关史事,南方君主修筑堤坝,发展农业,这说明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连经济都有一定的发展结语:虽然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思考:曾经盛极一时的唐朝衰亡了,给我们什么启示?接下来又是谁一统天下了呢? 知道五代十国在时间线上是什么空间概念知道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能够理解分裂中包含着统一,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家国统一很重要 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分析能力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
课堂小结 各位侦探,关于唐朝衰亡的案件,到这告一段落了。今天这个案子让我们重回大唐,见证了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到黄巢起义直到灭亡,以及纷争不断的五代十国。不论时局如何变化,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分裂中暗含统一,发展中孕育希望,历史肯定很快就会翻开新篇章。
教学反思
情景有趣,能够吸引学生兴趣,整堂课脉络比较清晰;但是师生互动还需增多,引导性问题也需要增加。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