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第三课,本课讲述了女真族的崛起,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金政权消灭辽与北宋,南宋建立初期岳飞抗金,最终宋金形成了对峙局面。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初一上学期的历史学习,同学们已初步掌握历史学科学习方法,对于历史知识学习具有一定的思考和理解能力。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集中体现在感性认识上,因此通过地图、漫画、照片等呈现,通过生动语言进行陈述,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和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的偏安。1、能借助女真族的崛起和金灭辽与北宋等史实得出“民族交融有利于社会进步”、“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2、能通过时间轴和地图直观了解女真族的崛起四步走和金灭辽、金灭北宋等史实,形成清晰的时空观念。3、能通过文字、图片等史料,分析辽、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并尝试评价宋金议和,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4、能借助课本40页《人物扫描》的文字材料,分别从岳飞和岳飞抗金两个角度分析人们尊崇和怀念岳飞的原因,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通过本课学习,结合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尝试评价不同时期的民族关系,初步认识“中华民族同宗同源,多元一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的史实;从南宋建立、岳飞抗金、宋金对峙的局面形成来认识南宋的偏安;教学难点学会正确评通价岳飞抗金的行为,培养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PPT、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学案。(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景体验法、对比分析法、史料分析、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3道客观题,回顾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的基础知识。【导入新课】展示南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引导学生结合预习回答:岳飞是何人?“靖康耻”指的是什么 “胡虏”“匈奴”是哪个少数民族?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要点。设问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将军年少,对手崛起——女真族的崛起 根据图片及文字资料说说女真族生活的区域与生活方式,简析女真族的发展概况。学生阅读课本37-38页,简述女真族的崛起概况,结合时间轴填写《女真族崛起四步走》,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分析少数民族巩固政权措施的共同点——汉化,进一步点拨学生认识“民族间的交融学习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靖康之耻,国破家亡——金灭辽及北宋 1、学生对比《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年》和《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分析,得出“在1111年-1142年间主要发生了金灭辽和金灭北宋”两件事。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和课本38页第3和4段,概述大金灭辽、北宋的过程,教师点拨学生了解“海上之盟”、“靖康之变”等概念。3、提供三段文字史料,学生按照老师的学法指导,分别从金、辽与北宋(朝政、军队)两个角度分析辽、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4、对比分析:教师指导学生说说从金灭辽和北宋得到启示——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三、将军陨落,夙愿难遂——南宋的偏安 1、学生结合《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了解南宋建立的相关史实。2、教师点拨学生认识迁都临安后南宋军民抗金活动的战绩,掌握岳飞抗金的历史背景。3、教师展示《南宋中兴四将》图片,重点介绍岳飞,学生结合脱脱等《宋史》中“郾城大捷”的文字史料,感悟岳飞和岳家军抗金的赫赫战绩。4、学生对比岳飞“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和“十年之功,毁于一旦!”的前后矛盾,认识岳飞抗金的结果。5、情景体验:教师设计宋高宗和秦桧的独白,学生结合独白分析:朝廷为何在抗金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命岳飞撤军?岳飞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学生进一步区分岳飞之死的真原因和假借口。6、读图知史,邀请学生讲讲岳飞的故事,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7、从故事的讲述中可知人们十分尊崇和怀念岳飞,学生结合课本40页《人物扫描》文字,根据教师的学法指导分别从“岳飞”“岳飞抗金”两个角度分析原因,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提升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8、学生根据漫画《绍兴议和》和《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认识宋金议、宋金对峙的基本事实。结合课本40页《知识拓展》和《课后活动2》,教师指导学生对比分析金朝的统治改革与南宋的偏安。10、教师展示学法指导(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一分为二),学生结合史料进行合作探究,分别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尝试评价宋金议和。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史料实证的能力。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提升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史料实证的能力。
课堂小结 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两宋与辽、金、西夏并立示意图。教师点拨学生从“民族政权”和“民族交融”两个角度归纳时代特征,知道“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2、结合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学生尝试认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民族关系,教师升华主题,指导学生知道“中华民族同宗同源、多元一体”的概念。 做好初高中教学一体化的衔接,激发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教学反思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