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2 回延安
第一单元
学习目标 1.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体会比兴手法和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体会诗人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领会诗人对延安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自觉地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考点链接 比兴手法:
比,即比喻;兴,即先写其他事物引起要写的事物。
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第一句是以“比”开头的,用羊羔吃奶比喻第二句战士的成长,目的是要说明延安母亲对延安儿女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延安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对点训练 课前自学第3题
叙事线索 回延安 ( )延安 ( )延安 ( )延安 ( )延安
感情线索 激动
热爱
喜悦
真挚
感激
颂
看
话
忆
1.整体把握课文,填写以下内容。(教材母题变式)
2.品味下列诗句,说说修辞手法的使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1)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千声万声”所表现的是连声呼唤,“千”“万”是夸张,极写其呼唤声之多、之密。“母亲延安”把延安比作母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示亲切和敬意。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以人的情绪和行为,渲染了欢乐的气氛,烘托了诗人回延安途中急切、喜悦的心情。
(3)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想要身上生出千万的腿和眼,要把延安看个够,表明延安变化之大。
(4)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延安比作母亲,用“换新衣”来形容延安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形象地概括出了延安十年间的巨大变化,抒发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深厚感情和对延安旧貌换新颜的由衷歌颂。
★3.下列各句对比兴手法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这里的革命战士团结。)
B.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诗人如同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C.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文“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D.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浪潮!(先说杨家岭红旗的事,以引起下文说革命事业在延安发展的旺盛之势。)
A
解析:A.先说树的梢、枝、根是一体的,以引起下句“我”与延安亲人是密不可分的一家人,是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满心话dēng shí( )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2)东山的méi zi( )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3)米酒yóu mó( )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4)满窑里围得不透风,nǎo pàn( )上还响着脚步声。
(5)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yǎn kuàng( )里转。
眼眶
脑畔
油馍
糜子
登时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解析: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极点。不合语境。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顶尖学科计划吹响高校科研“集结号”,旨在打造一批有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支撑、能够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科技队伍为目的。(删去“为目的”)
B.做好2022年全民阅读工作,对推动书香社会,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凝聚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后加上“建设”)
C.《唐宫夜宴》单个视频的微博点赞量已经超过1000万以上。(删去“超过”或“以上”)
D.《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是首个国家语委面向外国中文学习者,全面评价学习者中文语言技能和水平的规范标准。(删去“和水平”)
D
解析:语序不当,应将“首个”放到“国家语委”后。
学习了本课后,语文学习小组对革命圣地延安进行拓展学习。请你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延安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相传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庙、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誉中外。延安更是中国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5字。
(2)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是知名度最高的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请你根据对联常识及材料内容,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宣传延安红色旅游的对联。
圣地 革命 精神 延安 游览 传承
游览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
延安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更是中国革命圣地。
班级组织大家阅读《经典常谈》一书,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辨析观点】下列说法与《经典常谈》一书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B.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
C.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D.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即觉得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那就没有辜负编撰者的本心。
D
解析:原文是“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分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孤负编撰者的本心了”。选项D表述与原文不符。
(2)【任务二:谈谈认识】请参考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入你对《经典常谈》的认识。
学术大家从事文化普及工作是中国学界的优良传统。新文化运动以来,面向大众的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播,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自觉担当。不少名家,如朱自清、顾颉刚、王力、李长之,他们笔下的文化读物虽篇幅不大、内容平易、语言轻松,却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与满腔教育热忱。朱自清的《经典常谈》, _
, ;李长之的《孔子的故事》,饱含深情地讲述孔子生平,展现孔子在风雨飘摇中的理想与坚持……无论“常谈”还是“故事”,前辈学者的努力形成了中国文化普及的优良传统。
为初学者娓娓讲述传统文化要义与精神
史子集中的经典著作
示例:用朴素清晰的笔触介绍经
解析:分析画波浪线的句子可知,要填写的是“作品内容+作品作用”,再结合《经典常谈》的内容和作用进行回答即可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1.概括诗歌所表达的内容。
回顾延安的光荣历史,对延安的赞美和展望。
2.“宝塔山下留脚印”一句说明了什么
毛主席在那里住过,留下了革命的足迹,点出延安对中国革命做出的伟大贡献。
3.“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你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
以“延河”借代延安革命精神,表明了延安革命精神将指引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4.诗歌的结尾两句是:“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这首诗是作者于1956年3月9日在延安写的,当时他并没有离开延安。那么,这样的结尾是不是欠妥呢
①“再回”,是紧扣题目和开头中的“回”字。以“回”字开头,再以“回”字结尾,首尾呼应。
②这样结尾表达了诗人与延安无法分割的感情。
③这样的结尾,还包含了作者对延安必定会与祖国各地一样飞速发展、大步前进的预见。所以,这样的结尾是妥当的。
牧羊歌手
郭震海
①这是一个难得清闲的周末,我和老三相约到太行山深处一个宁静的小镇,参加一位朋友的婚礼。婚礼开始前,我和老三信步走进小镇后面一个空旷的山谷。
②只见一位牧羊老汉手举鞭子,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啪啪啪”脆生生的鞭响,惊起一只正在觅食的山鸡,山鸡欢叫着振翅飞起又迅速落下。
③“庆生叔,这样好的天气,你咋不亮开嗓子唱一个呢 ”老三远远向那牧羊老汉打招呼。
④“哈哈,唱一个!”牧羊老汉乐呵呵地回道。
⑤老汉说着,大声咳嗽了几声后,便开了腔:
⑥嗨——/送郎送到大门口/扑上来看家的大黄狗/认了认是郎哥/摇了摇尾巴住了口口……
⑦“好!好——”老三高声叫好,同时双手举过头顶鼓掌。
⑨老三告诉我,这位牧羊老汉名叫侯庆生,他爹在世时,就是出了名的“喊号子”的人。他爹的“号子”喊得响亮,大家干起活很起劲儿。
⑩“你知道啥叫‘喊号子’吗 ”老三问我。
“就是劳动号子吧。”我说。
“小的时候,我爷爷和镇子里的人从山下往山上运石头的时候,七八个人用绳索用力拉着,一点一点上移,那时候庆生他爹就负责喊号子。喊的啥倒是不记得了。”老三的家就住在小镇上。
“没准,我还能喊上几句哩。”我说。
“你 ”老三停下脚步,回头一脸惊奇地望着我,眼里流露出怀疑。
我确实没有骗他。我曾经对劳动号子进行过乡村调查走访,听过多位至今依然健在的喊号子者喊过,也知道一些内容,只是从未亲口喊过。
“要不要现在就喊一回 不过,我需要你的配合。”我对老三说。
“好!喊一回!你说需要我咋配合 ”老三眼里的疑惑瞬间变成了兴奋,仿佛射出两道光。
我说:“很简单,比如,我喊‘劳动号子嘛吼嘿’,你就跟着喊‘嘛吼嘿’,我就是喊号子的人,你就当正在劳作的人。”
那天,我和老三竟然忘情地在山谷中喊起了劳动号子。
我越喊越投入,眼前仿佛山坡上真的出现了一群弓着身,光着背,负重前行的人,汗水在他们古铜色的脸上。随着号子声声,他们一步步向上,向着挂着太阳的地方走去……
“三娃子,三娃子,是谁教你们喊号子的,三娃子……”
我们太陶醉、太投入了,完全不知庆生叔何时停的歌声,更没有听到他急切的呼喊,直到他从山坡上连滚带爬,挂着一脸泥土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才停止喊声。我忙解释说自己之前曾经对劳动号子进行过乡村调查。
庆生叔听了,几步走近我,一双粗糙的手不容分说就紧紧抓住我的手,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后来我才知道,老人一辈子太爱民间艺术了,老人说他的父亲就爱唱民歌,爱喊号子,他继承父亲之所爱,比他的父亲还要痴狂。从小只要听他的父亲唱过一遍的民歌,他就能记在心里。
老三告诉我,庆生老汉的儿子大学毕业,在一个煤矿当技术工,家里小日子过得很不赖。只要跟庆生叔提到民歌,他总是张嘴便来,不同内容,不同形式。我问庆生叔肚子里到底装了多少首民歌,他笑笑说:“多得很,一箩筐肯定装不完。”
看着眼前的庆生老汉,想起刚才他那高亢有力、婉转动听的歌声,我想起了近几年一路走红的华阴老腔,那几位陕西老汉,在舞台上,忽而人喊马嘶、气吞山河,忽而鸣金收兵、四顾苍茫。每每看到他们这样的表演,扑面而来的是真实。这种真实让人震撼,更令人神往。
庆生叔告诉我,其实他啥也不图,更没有想过当歌唱家,只是觉得这些山歌经过数代人的口口相传,不能丢,丢了怪可惜。可我分明觉得这位牧羊歌者就是一位真正的歌唱家,是我在这山野中遇见的“歌王”。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4月22日 20 版,有删改)
.
. . . . .
情景 听老汉 唱山歌 “我”提议“喊号子” “我”要求他配合 “我”和他一起“喊号子”
老三的心理 ① ② ③ ④
忘情/陶醉
兴奋/开心
赞赏/佩服
1.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填写下表。
惊奇/
怀疑/疑惑
2.分析文章第⑨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①内容上交代了牧羊老汉的姓名及其父亲的专长,暗示了牧羊老汉受到他父亲的影响。
②结构上推动故事发展,为下文写牧羊老汉爱唱民歌,爱喊号子,听到“我”“喊号子”激动等内容做铺垫。
3.联系上下文,品味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活泛”指“活动、有活力”的意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群山的回声,从侧面表现了牧羊老汉的歌声高亢有力、婉转动听。
“紧紧”指“牢固,不放松”的意思,传神地表达了牧羊老汉听到“我们”喊号子时的激动心情。
4.文章结尾句中“真正的歌唱家”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分析其内涵。
①“真正的歌唱家”指牧羊老汉;
②牧羊老汉热爱民间艺术,达到痴狂的地步,内心纯真、朴实,具备了歌唱家的素质;
③表达了“我”对牧羊老汉的赞美之情,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