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8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8 23:2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捣药(dǎo) 乒乓(ping)
B.嚣张(xiāo) 高尚(shànɡ)
C.哺育(fǔ) 余晖(huī)
D.火焰(yàn) 欺侮(rǔ)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依赖 耸立 擦拭 B.膨胀 钢材 躲开
C.慰藉 漫长 怒火 D.待候 供养 收纳
3.选出加点字正确的释义。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  )
A.用头支承。 B.从下面拱起。
C.相当,抵。 D.表示程度最高。
4.下列句中所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一只小苍蝇展开 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2)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 地扫荡了这世界。
A.柔嫩 猛厉 B.柔软 猛烈
C.柔嫩 严厉 D.柔和 严肃
5.下列诗句不是写景的一项是(  )。
A.日常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B.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C.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D.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6.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北京的长安街从早到晚都是车水马龙。
B.每当夜幕降临,整条街道一片灯火辉煌。
C.桃源村风景如画,平日间鸡犬相闻,如世外桃源一般。
D.繁华的都市,到了傍晚,家家户户炊烟袅袅。
7.下列不属于景物描写的一项是(  )。
A.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
B.圆月逐渐升高,她那银盘似的脸,流露着温柔的光芒。
C.竞相开放的花儿,五彩缤纷的蝴蝶,富有生机的动物们,构成了一幅春景图。
D.夏天阵雨来了,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
二.填空题(共7小题)
8.看拼音,写词语。
zhù sù     xī shū     qīng tíng    
máo wū     lǎo wēng     hú dié    
9.眼金睛,辨字组词。
梅     唯     蛱    
海     惟     峡    
宿     经     彩    
宜     径     菜    
10.选词填空。
风趣 兴趣
(1)乡下人家屋前瓜架上那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    的装饰,好看极了。
(2)我对旅游很有    。
钻 探
(3)春天来了,一场春雨过后,小草偷偷地从土里    出来,春笋也成群结队地从土里    出头来。
11.词语巧搭配。
   瓜架    南瓜    装饰    浓荫
   尾巴    旗杆    桌椅    梦乡
   的装饰    的农家风光    的浓荫    的笋
   的微风    的鸟儿    的夜里    的风景
12.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
引号的作用:①表示引用;②表示特定称谓;③表示特殊含义。
(1)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2)“到屋里来啊!”随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    
(3)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    
13.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1)青   红的瓜    碧绿的藤和叶    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2)   爸爸    你看    他快活地叫起来    这是什么    
(3)不管怎样    科学家们认为    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    鸟类。
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乡下人家》描写了    、   、   、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睡梦等六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展现了乡下人家    、   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    的美好品质。
(2)毛泽东在诗词中描写了梅花傲雪的风姿:风雨送春归,   。    ,犹有花枝俏。
(3)古诗中有很多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词,如杨万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中描写儿童追蝴蝶的两句是“   ”;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中的“   ”两句将儿童顽皮的样子写得生动形象。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5.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人们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用关联词语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
   
(2)纺织娘唱起歌。(把句子说具体)
   
(3)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锋利起来!(修改病句)
   
(4)妈妈对爸爸说:“我们一起出去买点菜”。(转述句子)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6.课内阅读。
三月桃花水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木,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在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咚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木,叫人多沉醉。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①美丽    
②柔软    
③督促    
(2)仿写词语。
草如茵 柳如眉        
(3)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①第一自然段作者把    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    的情景。
②“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这是一种    的写法,写出了    。
(4)感悟全文,请你从三个方面说说桃花水的美。
   
(5)看到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
   
(6)“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说说你从明镜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看见    ,我还看见    。
(7)写一句关于春天的谚语。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乡间荷塘
①家乡的村口,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②我们在这里玩耍的内容可多着呢,除了折纸船以外,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塘里的小鱼小虾。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   )泥巴,捏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护,玩起水中的捉迷藏!
③盛夏之际,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鼓掌欢迎我呢。A.最引人注目的是雨打荷叶时,荷叶那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
④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那一(   )迎风摇曳的荷花,经过雨水的洗礼,宛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   )的池塘中,显得更加妩媚,更加艳丽,更加(   )动人!更为诱人的是在那(   )硕大的荷叶上面,还盛着一瓢瓢雨水。B.当阵阵微风吹来,荷叶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⑤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盛夏之夜,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   )的银光。这时的荷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呱呱”的蛙鸣。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令人如痴如醉……
(1)请将下列叠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楚楚 盈盈 闪闪 朵朵 团团 枝枝
(2)小时候,“我们”在荷塘边玩耍,除了折纸船,“我们”还会   、   、   (用三个字概括)等,这体现了“我们”童年生活的   (填成语)。
(3)句子A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在风雨中的姿态。句子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荷叶比作   ,把   比作珍珠玛瑙。
(4)请依次给短文第③④⑤段各拟一个小标题(不超过五个字)。
③   ④   ⑤   
(5)第⑤段“恰在这个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令作者如痴如醉的仅仅是满塘月光与琅琅蛙鸣吗?如果不是,你认为还有什么?
   
五.习作(共1小题)
18.习作。
题目:《我的小天地》
提示:你的小天地在哪里?是什么样的?里面有什么?你在小天地里会做些什么事?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
要求:条理清晰,情感真挚。
第一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解答】A.有误,“乒乓”的“乒”读音应为“pīng”。
B.正确。
C.有误,“哺育”的“哺”读音应为“bǔ”。
D.有误,“欺侮”的“侮”读音应为“wǔ”。
故选:B。
2.【解答】A、B、C正确。
D.有误,侍候:服侍。故“待候”的“待”错误。
故选:D。
3.【解答】顶喜欢:很喜欢。顶:表示程度最高。
故选:D。
4.【解答】柔嫩:软而嫩。柔和:温和而不强烈。猛厉:严厉刚烈。猛烈:气势大,力量大。严厉:严肃而厉害。严肃:(神情、气氛等)使人感到敬畏的。
(1)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柔嫩”。
(2)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猛厉”。
故选:A。
5.【解答】A、B、C都是写景。
D.不是写景,句意:大儿子在溪水东面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写的是人物活动。
故选:D。
6.【解答】A、B、C正确。
D.有误,炊烟袅袅:古时人们做饭时徐徐轻烟回旋上升,随风而逝的景象。与“繁华的都市”语境不符。
故选:D。
7.【解答】A、B、C是对景物的描写。
D.这句话描写的是孩子们在雨天玩耍的情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7小题)
8.【解答】故答案为:
住宿 稀疏 蜻蜓
茅屋 老翁 蝴蝶
9.【解答】例如“梅”与“海”,音不同,部首不同,义不同。梅: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叶子卵形,早春开花,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气味清香。可组词“梅花”。海: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可组词“大海”。
故答案为:
梅花 唯一 蛱蝶
大海 惟独 山峡
住宿 经过 彩色
适宜 小径 白菜
10.【解答】风趣:幽默或诙谐的趣味。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
(1)结合语境选择“风趣”。
(2)结合语境选择“兴趣”。
钻:表用尖的物体在另一物体上转动或者穿过的意思。探:向前伸出(头或上体)。
(3)结合语境依次选择“钻”“探”。
故答案为:
(1)风趣;
(2)兴趣;
(3)钻 探。
11.【解答】后面为名词,前面可搭配合适的动词组成动宾词组,如“搭瓜架”。
短语中间为“的”,一般“的”前的词语应是形容词,“的”后的词语为名词,如“别有风趣的装饰”。
故答案为:
搭 种 构成 投下
耸 竖 搬 进
别有风趣 独特 绿绿 鲜嫩
向晚 归巢 月明人静 迷人
12.【解答】(1)“天窗”是当地人对屋顶小方洞的特定称谓,故选②。
(2)“到屋里来啊!”是引用了人们的语言,故选①。
(3)“休息”是表示特殊含义,故选③。
故答案为:
(1)②;
(2)①;
(3)③。
13.【解答】(1)“青”“红”构成并列关系,中间用顿号,句末用句号,句子中间的停顿用逗号。
(2)“他快活地叫起来”为提示语在中间,后面加逗号,提示的内容加引号;“爸爸”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后面加逗号;“你看”带有强烈的语气,后面加感叹号;“这是什么”带有疑问语气,后面加问号。
(3)“不管怎样”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后面加逗号,“科学家们认为”后面是具体的观点,应该用冒号,“鸟类”是对前文的解释说明,用破折号。
故答案为:
(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2)“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3)不管怎样,科学家们认为: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
14.【解答】(1)《乡下人家》描写了青瓜绿藤、鲜花盛开、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睡梦等六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2)选自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词中描写梅花傲雪的风姿的句子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3)杨万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中描写儿童追蝴蝶的两句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中的“最喜小儿亡赖,溪边卧剥莲蓬”两句将儿童顽皮的样子写得生动形象。
故答案为:
(1)青瓜绿藤 鲜花盛开 雨后春笋 自然和谐 充满诗意;
(2)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3)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最喜小儿亡赖,溪边卧剥莲蓬。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5.【解答】(1)用关联词语连句子,两个句子间是假设关系,可以用“倘若……就……”相连。
(2)扩写句子,添加修饰语“在月明人静的夜里、动听的”。
(3)修改病句,“想象锋利”搭配不当,应改为“想象锐利”。
(4)改为转述句,把引号里的“我们”改为“他们”,去掉引号和冒号。
故答案为:
(1)倘若人们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就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
(2)纺织娘在月明人静的夜里唱起动听的歌。
(3)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4)妈妈对爸爸说,他们一起出去买点菜。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6.【解答】(1)考查了对近义词的理解。①美丽:美好艳丽;好看。故近义词为“绚丽”。②柔软:软和;不坚硬。故近义词为“轻柔”。③督促:监督催促。故近义词为“催促”。
(2)考查了仿写词语。结合例子可知,要求写“……如……”的词语,如:夜如水、月如盘。
(3)考查了根据文章内容的填空。联系上下文理解,①从“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可知,作者把“三月的桃花水”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融化,欢快地向前奔腾的情景。②从“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可知,运用写人的词语写“三月的桃花水”,这是一种拟人的写法,写出了河水映照着朝霞向前流动的情景。
(4)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开篇由两个比喻精巧的疑问句引领全文,接下来,用“是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充分展现三月桃花水的美丽,它的美,美在“有声”又“有色”,结尾是作者由衷的赞美,直抒胸臆,这三月桃花水,已经流进了爱它的人们的心中,已经为它深深着迷、沉醉。即美在有情。
(5)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看到这么美的桃花水,作者是的心情是:惊喜、高兴、激动。
(6)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概括能力。阅读句子“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可知,我看见燕子飞过天空,垂柳披上了长发,我还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
(7)考查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学生结合课下积累回答即可。即: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故答案为:
(1)绚丽 轻柔 催促;
(2)夜如水 月如盘;
(3)①三月的桃花水 融化,欢快地向前奔腾;
②拟人 河水映照着朝霞向前流动的情景;
(4)美在有声,美在有色,美在有情。
(5)惊喜、高兴、激动。
(6)燕子飞过天空,垂柳披上了长发 一群姑娘来到河边;
(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17.【解答】(1)考查了选词填空的能力。“朵朵、团团、枝枝”为表示复数的量词,结合事物的特点选择,如:朵朵迎风摇曳的荷花。然后结合对词语的积累补充词语,如:楚楚动人。
(2)考查了根据短文内容填空的能力及对词语的积累。结合第二自然的阅读,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概括我们还在荷塘做什么。第二自然段主要描写了“我”与小伙伴们在家乡荷塘玩耍的情景,体现了“我们”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
(3)考查了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句子A中,将“荷叶”赋予人的行为特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子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荷叶”比作“玉盘”,把“雨水”比作“珍珠玛瑙”。
(4)考查了加标题的能力。认真阅读第③④⑤段,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抓关键词句的方法进行概括加标题。如第③段主要描写了下雨时,雨水打在荷叶上,从声音、形态方面描写了荷叶,可加标题“雨打荷叶”。第④段主要写夏雨过后荷塘迷人的景色,可加标题“雨后荷塘”。第⑤段主要写了月色下的荷塘,可加标题“荷塘月色”。
(5)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结合“恰在这个时候”的前一句可知,“恰在这个时候”指的是月光照耀着荷塘,荷塘中不时传出一阵阵“呱呱”的蛙鸣的时候。通过阅读可知,令作者如痴如醉的不仅仅是满塘月光与琅琅蛙鸣,还有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故答案为:
(1)团团 朵朵 盈盈 楚楚 枝枝 闪闪;
(2)捉鱼虾 捏泥人 捉迷藏 无忧无虑;
(3)拟人 玉盘 雨水;
(4)③雨打荷叶 ④雨后荷塘 ⑤荷塘月色;
(5)“恰在这个时候”指的是月光照耀着荷塘,荷塘中不时传出一阵阵“呱呱”的蛙鸣的时候。令作者如痴如醉的不仅仅是满塘月光与琅琅蛙鸣,还有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习作(共1小题)
18.【解答】范文:
我的小天地
曾经的我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快乐无比。每天都是“早出晚归”,那是我找到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小天地。
小天地的位置在我家楼下。那儿有块空地,我和我的小伙伴经常在那儿玩。
春天,那里有绿油油的小草,小草们仿佛向我们微笑。刮风的时候,我们就带上自己的风筝在草地上放飞。我们有说有笑。“看,我的风筝飞得比你高耶…哈哈”“看,现在我的风筝飞得比你高了。”
我们在这绿油油的草地上玩得不亦乐乎,像一只快乐的小鸟。
夏天,那儿长满了野草,野草足足有几十公分。下午,我们在野草堆里捉虫子玩。那些虫子在野草上跳来跳去,从这株草蹦到另一株草,好像在展示自己的跳高技术有多么好,展现自己的身体有多么“强壮”,把自己当成了施瓦辛格。不过尽管它们的身体这么“强壮”,我们还是捉到了好几十只。我们把它放到罐子里观察,它们在罐子里蹦蹦跳跳,活像一个打了鸡血的小男孩,我们在草丛堆里玩得不亦乐乎。
秋天,那里的梧桐树开始落叶了,一片一片的金黄树叶落下来,翩翩起舞,好像在比谁跳的舞更优美呢!
我们采集树叶。“一片、两片、三片……”把它们做成花冠,戴在头上,好像自己就是森林之王,还拿各自的花冠互相炫耀。
那时候,我们把心情愉悦,什么烦恼都没有。
冬天,树木可能感觉到冷了,铺上了雪白的大衣,戴上了雪白的帽子,草地像是在迎接我们的到来,个个铺上了雪白的地毯。
我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你打他一下,他打我一下,心中的杂念荡然无存。我堆的雪人有大大的啤酒肚,手像哆啦A梦的手圆滚滚的,可爱极了,雪人的鼻子是一根胡萝卜,红红的,眼睛是两个黑黑的豆豆,好可爱啊!
我的小天地有迷人的景色,有我快乐的回忆,我爱我的小天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