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昼夜/元旦 幼稚/困难 B.供奉/共同 闰土/滋润
C.樱桃/晶莹 倭瓜/委屈 D.正确/正月 胯下/跨上
2.下列标点符号的运用没有错误的是哪一项?( )
A.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B.竹匾下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鹑鸪、蓝背……
C.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D.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3.对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分析错误的是哪一项?( )
A.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动作描写)
B.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语言描写)
C.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神态描写)
D.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环境描写)
4.下列对本单元三首古诗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
B.“童孙未解供耕织”这句诗赞美了人们辛勤劳作的精神。
C.《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首诗描写农村春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D.《村晚》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5.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耕云 桑树 春晓 B.铲子 祭祀 湃见
C.河蚌 竹匾 畜生 D.伶俐 水瓢 栓住
6.阅读《祖父的园子》课后“阅读链接”对课文体会有误的一项是( )
A.从“阅读链接”的内容可以看出,萧红后来无限怀念祖父,怀念祖父的园子。
B.萧红之所以怀念祖父的园子,是因为祖父的园子里有祖父对萧红的疼爱,有快乐的童年。
C.萧红后来长大了,童年这段生活已成了过去,慢慢忘记了。
D.童年幸福、自由、快乐的生活在她的生命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永远铭记在心。
二.填空题(共6小题)
7.看拼音,写词语。
zǔ xiān zǒu kāi nóng lǜ xī wàng lán tiān
zhāi xià tāo chū sài pǎo jì yì kàn wàng
8.在横线上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今天的人类只能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了。
(2)有一段时间,地球上突然变得十分寒冷。
(3)恐龙耐不住寒冷,就慢慢地消失了。
9.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不可 数 一望无 恍然大 乐此不
良辰 景 相映成 乡背井 波万顷
(1)描写景色的词语是 ,“百思不解”的反义词是 。
(2)爷爷从小就 ,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
10.给下面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租:①出代价借用;②把东西借给别人收取金钱或实物;③出租收取的金钱或实物。
(1)爸爸租了一辆车把家具拉回了家。
(2)胖叔叔开了一家汽车租赁公司,今天他去客户那里收租了。
讲究:①讲求,重视;②值得注意或推敲的内容;③精美。
(3)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
(4)姥姥是一个非常讲究卫生的人。
11.我能给句子选择最恰当的标点符号。
①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 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 一枝画梅 有什么稀罕的呢
②有一次命题作文写 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我的情绪分外激动 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 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 像酵母一样似的发挥了作用
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关心和照顾。你能想到的歌颂母爱的诗句是“ , ”。
(2)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 , ”描绘了小孩脱冰游戏的情景;“ , ”描写了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自在地吹笛的情景;“ , ”写出了儿童学种瓜时的情景。
(3)季羡林先生认为月是 明,这表达了他对 之情。很多诗人留下了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如“独在异乡为异客, ”“举头望明月, ”。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3.
梅花魂(节选)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用“ ”在片段中画出写梅花的特点和品格的句子。
(2)阅读这段文字,我们知道外祖父送“我”墨梅图是因为
A.外祖父与“我”分别十分不忍,赠送礼物,希望“我”时刻想念他。
B.梅花在冰雪中闱放,姿容美丽,与众不同,惹人喜爱。
C.梅花具有永不服输、永不低头的气节。外祖父希望“我”传承梅花精神和气节,永葆梅花的秉性。
D.墨梅图十分罕见。
(3)课文以“梅花魂”为题,表达了海外游子
A.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B.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C.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D.对故友的不舍之情。
(4)“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从古到今,很多诗人描绘、赞美过梅花,在卢钺的笔下,“梅须逊雪三分白, ”,在王冕的笔下,“不要人夸好颜色,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攀在树上的童年
方华
①小小的身子在高高的枝叶间,随着风的舞动而弹跳,当细长的树枝快要承受不住一个儿童的重量时,我终于在小伙伴们的一片惊呼声中,得意地取下那只筑在树梢的鸟窝。
②“这伢子很皮。”这是大人们在得知我的一次次树上历险后,给童年的我下的一个评语。可他们不知道,房前屋后、村里庄外、田间坡头,那一棵棵或高大、或粗壮、或繁茂、或遒劲的树,给了我多少童年的欢乐!
③我想,有多少种树生长在我的童年里,我的童年就该有多少快乐吧。
④春天来了,椿树发芽。在大人手中的竹竿够不到的时候,就轮到我了。一溜烟,就蹿上了树的半腰。因椿树的枝丫是脆的,站在粗壮点的枝杈间,接过递上来的竹棍,一茎茎散发着浓香的香椿头就落在春天的怀抱里。
⑤当槐花把一座座村庄笼罩在它纯净的香气里时,透过垂悬的一串串洁白花瓣,中午静静的阳光总可照见我及小伙伴们攀在树头的身影。芬芳的四月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剔透润玉般的水饺。
⑥我的童年时代,没有肯德基、麦当劳,没有超市里的各色零食与水果。馋了,自己朝大自然要。春摘野桃,夏打酸枣,秋偷青柿,冬掏鸟蛋,不会爬树,那你就只好在树下流口水吧。
⑦一次,铁蛋的爸从县城回来后,铁蛋就炫耀地手托着一块焦酥透黄的糕片来到一群伢子中间。每个小喉嗓都在动,偷偷地咽着口水。受不了的,就向铁蛋求讨:“给一点点,一点点可以吗?”谁知铁蛋一指村口那棵大三角枫树梢上的鸟窝:“哪个有本事把那个鸟窝给我,我就给他半块。”天哪,半块啊。小伙伴们虽心中跃跃欲试,但都望而却步。因为那只鸟窝实在是太高了。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⑧没人理我的日子,一个人也能在树上寻找乐趣。拿出父亲打水的井绳、母亲洗衣的捶棒,拴吊在树丫上荡秋千;或爬到山坡上的那棵大树上,鸟瞰村庄或校园里小伙伴们的身影;或将一只只蝉捉入书包里,“知了知了”地博取同学们的欢心……
⑨童年随着时光蝴蝶越飞越远了,不禁有一丝忧伤。只是不知,故乡那一棵棵给我欢乐的树是否依然健壮葱茏,那上面,是否还攀附着一个个快乐的童年?
(1)“我”在乡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中都干过哪些事儿?认真读文章,在事件前的横线上打“√”。
掏鸟窝 爬树 摘香椿 吃肯德基
摘野桃 荡秋千 捉知了 下河游泳
偷青柿 摘槐花 打酸枣 玩电子游戏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小伙伴们虽心中跃跃欲试,但都望而却步。
A.小伙伴们看到鸟窝太高了,于是往后退了退,准备一试身手。
B小伙伴们看到鸟窝太高,自己爬树本领不高,于是就退缩放弃了。
C.小伙伴们非常想爬树掏鸟窝,什么困难也难不倒他们。
②芬芳的四月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剔透润玉般的水饺。
A.槐花很香,一篮篮花儿被母亲揉进面粉,做成了小巧精致的水饺。
B.母亲聪明伶俐,会用槐花包饺子。
C.春天很美,槐花盛开。
(3)读第①~⑦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攀在树上的两件得意事儿。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4)找出与文中画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用“ ”画下来。对于这样写的作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用有趣的爬树场景开头,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出童年爬树的话题。
B.开篇来个精彩的亮相,显摆显摆“我”的本领,突出“我”扬扬自得的情绪。
C.用“我”爬树的得意开篇,更能突出表现爬树给“我”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5)文章为什么以“攀在树上的童年”为题?
四.习作(共1小题)
15.题目:难忘的一刻
提示:选择合适的材料,表达自己难忘的“一刻”。展开回忆,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并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语句要通顺连贯,400字左右。
第一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解答】A.每组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昼夜”的“昼”读“zhòu”。“元旦”的“旦”读“dàn”。“幼稚”的“稚”读“zhì”。难:[nán]做起来费事的;不容易(跟“易”相对)。(可组词为:困难。)[nàn]灾祸。(可组词为:灾难。)“困难”的“难”应读“nán”。
B.每组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供:[gòng]把祭品陈列在祖先、神佛的像或牌位前以示敬奉。(可组词为:供奉。)[gōng]供给(jǐ);提供东西或条件给需要的人应用。(可组词为:供应。)“供奉”的“供”应读“gòng”。“共同”的“共”读“gòng”。“闰土”的“闰”和“滋润”的“润”都读“rùn”。
C.每组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樱桃”的“樱”读“yīng”。“晶莹”的“莹”读“yíng”。“倭瓜”的“倭”读“wō”。“委屈”的“委”读“wěi”。
D.每组加点字读音不都相同。正:[zhèng]符合实际,没有错误。(可组词为:正确。)[zhēng]正月。故“正确”的“正”应读“zhèng”,“正月”的“正”应读“zhēng”。“胯下”的“胯”和“跨上”的“跨”都读“kuà”。
故选:B。
2.【解答】A.有误,逗号应放在引号的后面。
B.有误,“都有”的后面应是逗号。
C.有误,“太阳也不知道”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后面用句号。
D.正确。
故选:D。
3.【解答】A、B、D正确。
C.有误,“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是环境描写。
故选C。
4.【解答】A.有误,“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B.有误,“童孙未解供耕织”这句诗赞美了儿童勤劳懂事。
C.有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D.正确。
故选:D。
5.【解答】A.有误,耕耘:耕地与除草。泛指田间劳作。也比喻其他方面的辛勤劳动。故“耕云”的“云”错误。
B.有误,拜见:拜会;会见(从客人方面说)。故“湃见”的“湃”错误。
C.正确。
D.有误,拴住:用绳子系住,引申为打结。故“栓住”的“栓”错误。
故选:C。
6.【解答】A、B、D正确。
C.有误,《祖父的园子》记叙了作者在祖父的呵护下,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表达作者对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的怀念的思想感情。这段生活成为了萧红美好的回忆,一直没有忘记。
故选:C。
二.填空题(共6小题)
7.【解答】答案为:
祖先 走开 浓绿 希望 蓝天
摘下 掏出 赛跑 记忆 看望
8.【解答】(1)往日:以前;往日。近义词是:昔日。
(2)十分:非常,表示程度相当高。近义词是:特别。
(3)消失:(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踪迹。近义词是:消亡。
故答案为:
(1)昔日;
(2)特别;
(3)消亡。
9.【解答】不可胜数 一望无际 恍然大悟 乐此不疲
良辰美景 相映成趣 离乡背井 碧波万顷
(1)碧波万顷:水面或 天空 或草原一片碧绿或碧蓝,广阔无际。百思不解:怎么想也没想明白。反义词为“恍然大悟”。
(2)离乡背井:离开家乡到外地。
故答案为:
胜 际 悟 疲
美 趣 离 碧
(1)碧波万顷 恍然大悟;
(2)离乡背井。
10.【解答】(1)“租了一辆车”中的“租”意思是出代价借用,故选①。
(2)胖叔叔“去客户那里收租”中的“租”意思是把东西借给别人收取金钱或实物,故选②。
(4)“祭器很讲究”的中的“讲究”意思是精美,故选③。
(5)“讲究卫生”的中的“讲究”意思是讲求,重视,故选①。
故答案为:
(1)①;
(2)②;
(3)③;
(4)①。
11.【解答】①一句话中间的停顿用逗号;表示提起下文用冒号;表示疑问用问号。
②作文名称用书名号;一句话说完用句号,中间的停顿用逗号。
故答案为:
①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②有一次命题作文写《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我的情绪分外激动,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一样似的发挥了作用。
12.【解答】(1)我能想到的歌颂母爱的诗句是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作《稚子弄冰》中的诗句“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描绘了小孩脱冰游戏的情景。“”宋代诗人雷震的《村晚》中“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描写了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自在地吹笛的情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学种瓜时的情景。
(3)《月是故乡明》一文中季羡林先生认为月是故乡明,这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很多诗人留下了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如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答案为:
(1)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2)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3)故乡 故乡的思念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低头思故乡。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3.【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可知,这是写梅花的特点和品格的句子。
(2)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外祖父送“我”墨梅图是因为梅花具有永不服输、永不低头的气节。外祖父希望“我”传承梅花精神和气节,永葆梅花的秉性。
(3)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课文以“梅花魂”为题,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4)考查学生的古诗积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是梅花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意思是不要旁人来夸梅花的颜色好,只需要清新的香气留在这天地间就足够了。
故答案为:
(1)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2)C;
(3)B;
(4)雪却输梅一段香 只留清气满乾坤。
14.【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概括。由文中“春天来了。椿树发芽。在大人手中的竹竿够不到的时候,就轮到我了。一溜烟,就蹿上了树的半腰。”“当槐花把一座座村庄笼罩在它纯净的香气里时,透过垂悬的一串串洁白花辩,中午静静的阳光总可照见我及小伙伴们攀在树头的身影。”“春满野桃、夏打酸枣,秋偷青柿,冬掏鸟蛋”“拴吊在树丫上荡秋千”“火将一只只蝉捉入书包里。”等句子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①“望而却步”指远远望见了就吓得直后退,不敢前行。文中小伙伴是因为鸟窝太高不敢尝试,所以后退。因此选择B项。②结合上下文可知,此处的“芬芳的四月”特指在四月盛开的香甜的槐花,以及母亲将槐花揉进面粉,包成“我们”渴望的喷香的水饺。因此选择A项。
(3)本题考查对文章事件的概括。结合文章第④段可知,“我”攀在树上的得意事儿是春天,“我”在大人的竹竿够不到榛芽的时候,攀上椿树打下香椿头。结合文章第⑦段可知,为了得到铁蛋的糕片,“我”爬上很高的树取到鸟窝。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及句子的理解。第一问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本文开头的一幕。由此可知相照应的句子为小小的身子在高高的枝叶间,随着风的舞动而弹跳,当细长的树枝快要承受不住一个儿童的重量时,我终于在小伙伴们的一片惊呼声中,得意地取下那只筑在树梢的鸟窝。“我”之所以爬树摘鸟窝,是为了得到铁蛋手里的半块糕片,并不是为了显摆“我”的本领。故选B项。
(5)以“攀在树梢上的童年”为题,首先表面意思是攀树的得意之情,进而寄托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答案要全面,语言通顺,逻辑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
(2)①B; ②A;
(3)春天,“我”在大人的竹竿够不到榛芽的时候,攀上椿树打下香椿头。为了得到铁蛋的糕片,“我”爬上很高的树取到鸟窝。
(4)小小的身子在高高的枝叶间,随着风的舞动而弹跳,当细长的树枝快要承受不住一个儿童的重量时,我终于在小伙伴们的一片惊呼声中,得意地取下那只筑在树梢的鸟窝;B;
(5)以“攀在树上的童年”为题,点明了文章是以“攀树”为脉络展开的,表现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不舍;这个标题别致新颖,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习作(共1小题)
15.【解答】范文:
难忘的一刻
生活中,我们经常要面临选择,只有亲自经历过,你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无法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的。
暑假,我参加了游泳学习班,每个星期天下午都要坐公交车去体育馆。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坐在公交车上,欣赏着车窗外流动的风景,感觉很是舒服。
一会儿,上来了一位老爷爷,只见他颤颤巍巍地走到我和一位阿姨的座位旁,只手扶住我的后背椅,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钩住了头顶的把手。看到他站定了,我心里美滋滋地想:幸好他站在我后面,这样我就不用让座了,因为我还有好多站才到呢,况且车上还有那么多的叔叔阿姨,他们一定会让座的!我用眼角余光偷偷瞄着那些叔叔阿姨,可是出人意料的是,那些叔叔阿姨非但不让座,竟然还把头扭向窗外,假装看街上的风景,一点都不理老爷爷。
我犹豫了,此时,我感觉自己好像站在了十字路口上,不知道往哪边走才是对的,让?不让?思忖片刻,还是决定把座位让给老爷爷。我极不情愿地站了起来,转向老爷爷,拉了拉他的衣角,挤出一丝笑容说:“老爷爷,您坐这里吧。”老爷爷笑眯眯地坐了下来,嘴里不停地说:“谢谢你啊!小朋友,你真是一个懂事的乖孩子。”我惭愧地低下了头,心想:其实我不应该得到这份称赞。因为我没有主动让座,而是看到别人没有给老爷爷让座,才勉强给他让座的。
看着老爷稳稳地坐在座位上,我心里除了开心,还暗下决心:下次,不管有没有人让座给老人,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第一个站起来!“让不让座”这个选择题,我最终给出了无愧于心的答案。生活中,一定还会遇到更多的选择题,那个时候,我也要像今天一样,做出正确的选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