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9 13:3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央与地方关系、君权和相权的发展演变,并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特征。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以典型的史事作为例证,说明中央王朝对地方治理的历史验和教训,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通过了解历史上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理,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基础知识】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政治制度:禅让制到世袭制
2、商朝的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商王对地方的控制有限)
3、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⑴分封制:
①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②对象
同姓亲族(主体);
异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
③内容:土地和人口
④权利与义务:
诸侯享有受封土地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⑤影响
积极: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巩固了统治。扩大了周文化范围。
消极:西周后期,导致诸侯国势力膨胀,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民”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干预朝政。
5、分封制下,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6、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君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中央官制 地方制度
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中央权利不断加强的趋势
秦朝确立形成 汉到元完善发展 明清顶峰
2、皇帝制度:
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3、三公九卿制
(1)丞相:是“百官之首”,秉承皇帝旨意,统领百官,处理全国政务。
(2)御史大夫(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又是最高监察官。
(3)太尉:是最高武官,掌军事。
4、郡县制
(1)内容: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郡下设县或道,置县令、县丞、县尉
(2)特点:①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②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
(3)意义:
①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②有利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统一;
③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划时代的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
5、文书制度
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送到全国各地。
作用:
①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②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③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中央制度演变
1、西汉:中外朝制
2、东汉:尚书台
3、隋唐:三省六部制
(1)中书省:草拟决策
(2)门下省:审议批驳
(3)尚书省:执行。其下设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
相权一分为三,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
4、宋朝:二府三司制
二府:中书门下(东府)掌行政,最高长官为宰相。和枢密院(西府)掌军事。
三司掌财政。
5、元朝:中书省制
6、明朝:
明太祖:废丞相
明成祖:设内阁(内阁自始至终都不是法定的决策机构和行政机构,只是以备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
内阁职权:票拟 皇帝批红
7、清朝:军机处
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只能跪受笔录,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四、秦汉至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层级管理
1、秦:郡县制
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影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打破了贵族世卿世禄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2、汉: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王国和侯国,威胁中央);东汉晚期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3、魏晋南北朝:州、郡、县三级制
4、隋朝:实行州、县二级制
5、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制(道由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唐中期后,节度使形成割据势力
6、宋朝:改道为路,形成了路、府(州)、县三级制
7、元朝:设置行中书省(后演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行省制的确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了省、路、府、州、县,形成多级行政体制。)
8、明清:明初废除行省(地方权力由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分割)。后设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清继明制,巡抚变为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体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并发展的原因、特征、影响
1.原因:
(1)经济上,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需要中央集权的保护。
(2)政治上,地主阶级巩固统治地位的需要,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3)思想上,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4)自然环境上,疆域辽阔,需要中央集权政权进行管理。
(5)直接条件,秦的强大与统一的完成以及后世的沿用。
2. 特征:(1)矛盾: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2)趋势:削弱相权,强化皇权;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3. 影响: (1)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华文化的延续和传播。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2)消极影响: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现象;思想专制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