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9张PPT。成才之路·化学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 必修2 知识网络·宏观掌控 专题突破·纵引横连章末综合检测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2012·武威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一定不正确的是( )
A.某些花岗石产生氡(Rn),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Rn的质量数是222
B.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Se和Se互为同位素
C.C-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C的中子数为6
D.U的浓缩一直被国际社会关注,U与U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答案:C
2.(2013·经典习题选萃)14C具有放射性,它能自发放出某种射线,而衰变成其他元素。考古学对出土生物遗骸的年代断定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其中较精确的一种是基于14C放射性的方法,但被断定的年代一般不超过5万年。下列考古遗址发现的遗物中能用14C测定年代的是( )
A.战国曾侯乙墓的青铜编钟(距今约2400年)
B.马家窑文化遗址的粟(距今约5300年)
C.秦始皇兵马俑(距今约2200年)
D.元谋人的门齿(距今约170万年)
答案:B
点拨:A中青铜编钟,C中兵马俑不是生物,D中元谋人的门齿其年代已经超过5万年。
3.(2013·试题调研)目前人类已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共16种。对这16种元素的相关判断:①都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作氧化剂,③氢化物常温下都呈气态,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点拨:H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①错误;H2、C等常作还原剂,Cl2等在反应中也可作氧化剂,还可作还原剂,②错误;H2O常温下为液态,③错误;SiO2与H2O不反应,④错误,故选D。
4.(2012·湘西高一检测)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A.NaOH、KOH、CsOH碱性依次增强
B.Li、Na、K、Rb、Cs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C.Al3+、Mg2+、Na+的离子半径依次减小
D.F2、Cl2、Br2、I2的熔沸点依次升高,密度依次增大
答案:C
点拨:同主族,自上至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增强,A、B正确;Al3+、Mg2+、Na+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依次减小,C错误;F2、Cl2、Br2、I2的熔沸点依次升高,密度依次增大,D正确。
5.(2012·聊城高一检测)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A.[::H]- B.:N??N:
C.::C:: D.Na+[:::]2-Na+
答案:C
点拨:C项中碳原子与每个氧原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均满足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其余各项均正确。
6.(2012·温州高一检测)砷为第4周期第ⅤA族元素,根据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砷在通常情况下是固体
B.可以存在-3、+3、+5等多种化合价
C.As2O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弱
D.AsH3的稳定性比PH3强
答案:D
点拨:根据氮气是气体,磷是固体,判断砷是固体,A正确;第ⅤA族的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是+5价,最低负价是-3价,中间价态是+3价,B正确;同主族,自上至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C正确,D错误。
7.(2013·江苏单科,10)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的原子半径比Y的小,X与W同主族,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r(Z)>r(W)
B.元素Z、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
C.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
D.只含X、Y、Z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答案:D
点拨:由题意可知X、Y、Z、W依次为H、N、O、Na;原子半径r(Na)>r(N)>r(O),A项错误;O2-和Na+电子层结构相同,B项错误;H2O的热稳定性强于NH3,C项错误;NH4NO3为离子化合物,HNO3、HNO2为共价化合物,D项正确。
8.(2012·张掖高一检测)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的离子化合物,其中钠显+1价,NaH与水反应放出氢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H在水中显酸性
B.NaH中氢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氦原子相同
C.NaH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小
D.NaH中氢离子被还原为氢气
答案:B
点拨:根据题干信息,NaH是离子化合物,钠显+1价,由此得出其中H为H-。因NaH与水反应放出氢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可推知,另一产物必为氢氧化钠,溶于水显碱性,则A错误;H-是H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则核外有两个电子,与氦原子电子层排布相同,B正确;H-与Li+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按其规律判断核电荷数大的半径小,则C错误;H-―→H2,化合价升高,被氧化,D错误。
9.(2013·试题调研)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X
Y
Z
W
原子半径/pm
160
143
70
66
主要化合价
+2
+3
+5、+3、-3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Y元素的金属性X<Y
B.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D.Z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答案:D
点拨:通过四种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大致确定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再结合原子半径数值确定出元素。W只有-2价,为氧元素,Z为第ⅤA族元素,原子半径略大于氧元素,为氮元素,X、Y的原子半径远远大于N、O,应为第3周期ⅡA族、ⅢA族元素,X为镁元素,Y为铝元素。金属性X>Y;一定条件下N2与O2直接生成NO;Al(OH)3不能溶于稀氨水。Z的氢化物为NH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NO3,两者反应生成的NH4NO3属于离子化合物,D项正确。
10.(2013·试题调研)门捷列夫在19世纪中叶,曾根据他所发现的周期律,预言过第四周期ⅣA族元素X(当时他称为“类硅”),下列有关“类硅”元素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H4不稳定,但有强还原性
B.可用焦炭在高温下从XO2中冶炼X
C.X的单质的熔点比硅低
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子式为X(OH)4,其酸性比H2SiO3强
答案:D
点拨: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H2SiO3弱。
11.(2013·经典习题选萃)A、B两元素为某周期ⅡA族和ⅢA族元素,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 )
①x+1 ②x+81 ③x+11 ④x+18 ⑤x+25 ⑥x+32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答案:C
点拨:在同一周期的前提下,若A、B为第2或第3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之差为1,即B的原子序数为x+1。若A、B为第4或第5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之差要加上10种过渡元素,B的原子序数为x+11。若A、B为第6或第7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之差还包括15种镧系或锕系元素,即有24种过渡元素,B的原子序数为x+25。
12.如下图是从元素周期表中截取下来的,A、B、C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一定是金属元素,其金属性比C强
B.C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显强酸性
C.B的氢化物是以分子形式存在,且分子间存在氢键
D.E的原子序数一定是A的5倍,且原子半径比A大
答案:C
点拨:A中D不一定是金属元素,A为O,B为Ne,C为Cl,则D为硒(Se)。B中C的最高价化合物水化物不一定显强酸性。A为硼、B为氮,则C为硅,硅的最高价氧化物是H2SiO3,H2SiO3是弱酸不显强酸性。D中E的原子序数不一定是A的5倍。如A为O、B为Ne、C为Cl、D为Se、E为Kr,36号元素Kr不是8号元素O的5倍。
13.(2013·试题调研)下列微粒中:①13Al3+ ② ③[??]- ④F-,其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点拨:①②④中核外电子数都是10个,故C项正确。
14.(2013·浙江理综,9)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钠与W可能形成Na2W2化合物
B.由Z与Y组成的物质在熔融时能导电
C.W得电子能力比Q强
D.X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Y不存在同素异形体
答案:A
点拨:依题意可先确定X为碳(C)元素,再根据其他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确定Y、Z、W、Q分别为氧(O)、硅(Si)、硫(S)和氯(Cl)。Na与S可形成类似Na2O2的化合物Na2S2,A正确;SiO2为原子晶体,熔融时不导电,B错误;S的得电子能力比Cl弱,C错误;氧存在同素异形体O2和O3,D错误。
15.某元素最高正价与负价绝对值之差为4,该元素的离子与跟其核外电子排列相同的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是( )
A.K2S B.MgO
C.MgS D.NaF
答案:A
点拨:O、F无正价,B、D错。C中Mg2+与S2-核外电子排布不相同,C错,A中S的最高正价+6价与负价-2价绝对值差为4,且S2-与K+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故A正确。
16.下列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Na+<Mg2+<Al3+<O2-
B.S2->Cl->Na+>Al3+
C.Na<Mg<Al<S
D.Ca<Rb<K<Na
答案:B
点拨:A项,4种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增多,离子半径依次减小Al3+<Mg2+<Na+<O2-,A错误。B项,S2-、Cl-比Na+、Al3+多一个电子层,则S2-、Cl-半径比Na+、Al3+大,又因为S2-、Cl-核外电子数相同,S2-核电荷数小于Cl-核电荷数,半径S2->Cl-,Na+与Al3+核外电子数相同,核电荷数Na+<Al3+,半径Al3+<Na+,即S2->Cl->Na+>Al3+,B项正确。C项,Na、Mg、Al按照元素周期律半径依次减小,C项错误。D项,Na、K、R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增大,D项错误。
17.(2013·试题调研)A、B、C、D为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A、C同主族,B、D同周期,A的气态氢化物比C的气态氢化物稳定;B的阳离子比D的阳离子氧化性强;若B的阳离子比C的阴离子少一个电子层,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A>B>D>C
B.单质熔点:D>B>C>A
C.原子半径:D>B>C>A
D.简单离子半径:C>A>D>B
答案:CD
点拨:结合已知条件B的阳离子比C的阴离子少一个电子层可知:B、C同周期,原子序数B<C,再由B的阳离子比D的阳离子氧化性强,可推出原子序数D<B。由A、C同主族,A的气态氢化物比C的气态氢化物稳定可知原子序数A<C且在C的上一周期,由此推出原子序数为A<D<B<C,原子半径D>B>C>A。离子半径C>A>D>B,单质熔点比较无此规律,假若A为C,C为Si;B为Mg,D为Na则单质熔点为A>C>B>D。
18.(2013·经典习题选萃)在一定条件下,RO与R-可发生反应:RO+5R-+6H+===3R2+3H2O,下列关于R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元素R位于周期表中第ⅤA族
B.RO中的R只能被还原
C.R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
D.若1 mol RO参与该反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 mol
答案:D
点拨:R元素可形成R-。说明R是ⅦA族元素并不是ⅤA族。RO中R元素是+5价不是最高正价。RO中R既能被氧化,也能被还原。R2在常温下不一定是气体,还可以是液体、固体,故A、B、C错。D中1 mol RO参与该反应变为R2,由+5价到0价,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 mol,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6分)
19.(2013·试题调研)(10分)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在学习、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下表列出了①~⑩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①
⑩
2
⑥
⑦
3
②
③
④
⑧
4
⑤
⑨
请回答:(以下用相应的元素符号回答问题)
(1)在表里填写①~元素符号,写出元素符号①________、③________、⑧________。
(2)其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在②、③、④三种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4)元素①、②、⑤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填元素符号),原因________。
(5)元素⑥的氢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该氢化物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________(填“<”、“>”或“=”)7。该氢化物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元素②与元素⑧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电子式是________,高温下灼烧该化合物火焰呈________色。
(7)________(填化学式)的单质既可以和盐酸又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其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 Mg Cl (2)He (3)NaOH
(4)K>Na>H 处于同一主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5)NH3 > NH3+H2O??NH3·H2O
(6)NaCl Na+[::]- 黄
(7)Al 2Al+2NaOH+2H2O===2NaAlO2+2H2↑
20.(2013·试题调研)(8分)
(1)请用下列4种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O2 ②NH4NO3 ③K2O2 ④NH3
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是________。
(2)X、Y两种主族元素能形成XY2型化合物,已知XY2中共有38个电子,若XY2为常见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________。
(3)氯化铝的物理性质非常特殊,如:氯化铝的熔点为190 ℃(2.02×105 Pa),但在180 ℃就开始升华。据此判断,氯化铝是________(填“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可以证明你的判断正确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a~g 7种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元素的原子间反应最容易形成离子键的是________。
A.c和f B.b和g
C.d和g D.b和e
②d与g元素形成的分子中所有原子________(填“是”或“不是”)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
答案:(1)② (2)[::]-Ca2+[::]-
(3)共价化合物 氯化铝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
(4)①B ②是
点拨:(1)①O2只含共价键,NH4NO3含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K2O2含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NH3含共价键;(2)1:2型离子化合物,通常X为+2价,Y为-1价,故X可能是Mg2+或Ca2+,Y可能是F-或Cl-,结合“XY2中共有38个电子”可推出XY2为CaF2;(3)根据氯化铝熔点较低可判断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可根据在熔融状态下氯化铝不能导电加以证明;(4)a~g 7种元素分别是H、Na、Mg、C、N、P、Cl,其中Na的金属性最强,Cl的非金属性最强,二者最易形成离子键;d与g元素形成的分子是四氯化碳,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21.(2013·试题调研)(12分)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处于同一周期,C、D、E同处另一周期。C、B可按原子个数比2:1和1:1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乙物质的电子式是________。
(2)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填写)。
(3)E的单质加入到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比较D与E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三周期第ⅡA族
Na+[:::]2-Na+
(2)O<N<Al<Mg<Na
(3)2Al+2OH-+2H2O===2AlO+3H2↑
(4)镁与热水可以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但铝和热水不反应(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22.(2012·南阳高一检测)(8分)短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变小。A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态,B、D属于同一主族,C为自然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的2倍,E为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1)A、B的元素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2)B、D的原子半径大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A、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弱的是________,氢化物稳定性强的是________(用化学用语填写)。
答案:(1)氯 硅 (2)Si
(3)Al(OH)3+3H+===Al3++3H2O
(4)H2CO3 HCl
点拨:据“C为自然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知C是铝;据“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的2倍”知D是碳,则B是硅,又因A的原子序数最大且单质是气体,故A是氯;据“E为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知E是氢。
23.(2013·试题调研)(8分)实验探究是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基本途径。下面是某同学完成的探究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名称: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比较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①氯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氯、溴、碘
②NaBr溶液+氯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③KI溶液+氯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实验药品:KBr溶液、KI溶液、氯水、溴水、碘水、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钾试纸
实验设计如下,请回答:
(1)完成该实验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2)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CCl4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4)该同学的实验设计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进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试管 胶头滴管
(2)2NaBr+Cl2===2NaCl+Br2
Cl2+2I-===2Cl-+I2
(3)萃取剂
(4)没能比较出溴和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 将第③改为:KI溶液+溴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