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导入新课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学习目标
1、了解契丹兴起和西夏建立的基本史实。
2、知道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战与和。
3、掌握澶渊之盟的内容及影响。
辽河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辽水上游的潢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以游牧为主。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①隋唐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②唐朝末年 ,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
发展历程
1.契丹族
契丹武士
国号
建立者
时间:
定都
契丹或辽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916年
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2)辽的建立
耶律阿保机的贡献(措施)
契丹文字与汉字
①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主要)
②发展生产;
③创制文字
④国力不断增强
契丹货币
重大事件:
占领幽云十六州(辽太宗)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族的一支。
(1)起源:
(2)发展:
唐朝时,与中原文化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2、党项族
2.西夏的建立
2.党项族
国号:
建立者:
时间:
定都:
元昊
大夏,史称西夏
元昊
11世纪前期(1038年)
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西夏货币
西夏买牛契约
西夏铜牌
(1)元昊仿效唐宋制度, 订立官职、军制和法律;
(2)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3)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西夏的统治措施有哪些?
西夏
宁夏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的西夏王陵,距银川城区42公里,是历代西夏帝王的陵墓。
建立时间: 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契丹(辽)
西
夏
都城:兴庆
建立者:元昊
建立时间:1038年
建立时间: 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北
宋
1.辽宋冲突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辽宋冲突加剧
燕云十六州示意图
十六州所辖土地囊括了当时中国东北和北部地区最重要的险关要塞与天然屏障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将领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的总称,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燕指幽州,云指云州。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当上了皇帝,将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
《杨家将的故事》
发生澶州之战,签订澶渊之盟
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宋太祖晚期
2
辽太宗
1
宋太宗时
3
宋真宗时
4
战
战
和
和
西夏
辽
北宋
宋真宗(赵恒)
宰相:寇准
澶州之战
1004年秋,辽军进攻北宋,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宋真宗亲征,在澶州打退辽军。
宋真宗
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辽撤兵,北宋答应送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为兄弟之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
宋辽和战
澶渊之盟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战:1、辽占领燕云十六州,北宋防御。
2、澶州之战
和:1、宋辽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2、内容:辽宋达成和议,辽撤兵,北宋答应送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为兄弟之国
3、影响: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时间:宋真宗时
经过:辽军大举攻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
结果:打退辽军
材料一
(宋太宗认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需谨此。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北方的强敌,一时既无法驱除,而建都开封,尤使宋室处一极不利的形势下。……这一层,宋人未尝不知。然而客观的条件,使他们无法改计。”——钱穆《国史大纲》
为什么北宋打了胜仗还要签订盟约呢?
认为内患对皇权的威胁大于外忧
澶渊之盟是辽与北宋在双方力量相对均衡的条件下互相妥协的产物
对于北宋来讲: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
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看——主流
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战:
1、西夏与宋订立和约,
2、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3、影响: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西夏与北宋多次进行战争
和:
背景:元昊率军队进攻北宋,军事上屡屡获胜
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西夏: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造成很大损失,人民困苦。
结果:双方和谈,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分析北宋在与辽、西夏战争中为什么连连失败?
1.军事制度不足。
2.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3.统治集团腐朽。
4.阶级矛盾尖锐。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消极:对宋而言,带有一定的屈辱性质
积极:带来了和平局面(尤其是宋辽之间);
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
促进了民族交融。
你如何评价北宋与辽、西夏订立的和约?
宋辽、宋夏和议带来了什么影响?
1、结束了长期的战争,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
2.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
3.促进了民族交融;
4.给北宋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辽
契丹
916
上京
阿保机
汉族
960
东京
赵匡胤
西夏
党项
1038
元昊
元昊主和1044
元昊出兵
战
澶渊之盟
澶州大战
战
和
兴庆
北宋
和
课堂小结
1.澶渊之盟后,朝中大臣排挤寇准,寇准被罢去相职。当时京城里流传着民谣:“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
课 后 活 动:
想一想:这首民谣反映出民
众的什么愿望?
百姓希望安居乐业,结束战乱。
敢于直谏,刚直不阿,指挥若定, 澶渊退敌。老百姓敬重怀念他。
2.议一议:
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课 后 活 动:
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
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
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经济贸易往来;
促进了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