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2023届全国新高考语文冲刺复习
文言文命题特点及复习建议
学情分析
从2020年起,新高考不再有考纲和考试说明,无论是题型分
布,还是赋分值设置,都与之前的全国卷有明显区别。相比过去
的考纲,《课程标准》对考生思维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要
求明显提高。在复习备考中,我们必须明确新要求,研究新题型
总结复习新策略,否则将陷入被动局面。笔者结合多年高三备考
经验,提出以下复习建议。
一、识考:熟悉命题趋势与特点
如何积极应对高考新变化?需要关注高考试题的变化趋向,敏锐地捕捉考情变
化,探究试题命制规律。就文言文版块来看,新高考卷和全国卷整体趋向稳定,但
也有明显的变化,试题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文言文选材多样化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不管是新高考卷还是全国卷,在文体选择上是比较
稳定的,都以传记类的文体为主,但2021年高考试题在文言文选材方面打破了人
物传记一统天下的局面,全国新高考I卷、Ⅱ卷,全国甲卷、乙卷皆选自《资治通
鉴》,体裁都为纪事本末体。到了2022年,文言文阅读试题材料分别从战国秦汉
时期的杂史、别史、诸子等经典文言著作中取材,不再限于史传文和纪事本末体
呈现出文体多样化的趋势特征。因此2023年备考,我们不应固化纪事本末体文言
文,要兼顾纪传体、编年体、杂史笔记体等文言文训练,实现训练文本的形式多样
化。
(二)选材不回避“明星人物”
选材多为历史上的正派人物,内容所涉及的多是古代明君贤臣,勤政爱民、廉
洁奉公、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的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从2019年
开始,高考文言文在“主人公”的选择方面似乎就不再刻意地回避考生相对熟悉的
人物了,如2019年的贾谊2020年的苏轼,2021年的唐太宗李世民,到2022年的孟
尝君,非但不回避,出题者似乎还有意地选择一些“明星人物”,让考生对这些在
教材中出现过的人物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三)设题稳中有变,趋于灵活
近年文言文阅读题型相对稳定,仍采用客观、主观题搭配的方式。全国新高考
工卷、Ⅱ卷,保持了三客观、两主观的题型设置。题型在稳定中也呈现了灵活多样
的特点,如第11题,2020及2021全国卷第11题均为文化常识题。而2022年全国卷
更侧重考查实词,并且将选文中的相关实词和教材中的相同实词进行比较,让学生
进行辨析。再如第12题,2021全国卷第12题,都由过去的“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改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
项是”,选项偏向于转述原文中人物的观点、看法、性格等,改变了过去先“概括”
个性品质、性格特点,后“分析”“说明”的语言模式。选项内容表述走出格式化
趋于灵活多样,同时也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