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 第一单元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平衡状态 课件(共8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6 第一单元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平衡状态 课件(共8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08 15:5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7张PPT)
第2课时
DIERKESHI
化学反应的限度 / 化学平衡状态 /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 课时对点练
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平衡状态
专题6
核心素养
发展目标
1.了解可逆反应及特点。
2.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标志,会判断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内容索引
一、化学反应的限度
二、化学平衡状态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课时对点练
化学反应的限度

1.化学反应的限度
(1)Cl2与H2O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微粒 三分子 ________________
四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特点 反应 进行到底
H2O、Cl2、HClO
H+、Cl-、ClO-、OH-
不能
(2)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溶液颜色由无色
变为褐色
溶液分层,下层为浅绿色,上层油状液体呈紫色
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结论 有 生成 有 生成 下层清液中含有_______
________
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特点 I-过量的条件下,反应物Fe3+ 转化为生成物,即可逆反应具有一定的______ I2
Fe2+和I2
未反应
的Fe3+
不能完全
限度
2.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 进行,又能向________
进行的化学反应。书写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不用“===”,用“ ”。
(2)特征
①双向性:反应物 生成物。
②双同性:正、逆反应是在 下同时进行的。
③共存性:反应物和生成物 存在。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
方向
同一条件
同时
深度思考
反应2SO2(g)+O2(g) 2SO3(g)达到反应限度后,再向反应容器中充入含18O的氧气,经过一段时间后,18O原子存在于哪些物质中?
提示 O2、SO2和SO3。
(1)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可完全生成2 mol NH3(  )
(2)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  )
(3)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
(4)H2+Cl2 2HCl与2HCl H2+Cl2互为可逆反应(  )
正误判断
×
×

×
应用体验
1.对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B.有一定限度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D.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反之,有一定限度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对同一可逆反应,当外界条件不变时,反应的限度不变,与时间长短无关,但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化学反应的限度也会发生改变。
2.在一定量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g)+3H2(g) 2NH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N2、H2、NH3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当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N2为0.2 mol·L-1,H2为0.6 mol·L-1
B.N2为0.15 mol·L-1
C.N2、H2均为0.18 mol·L-1
D.NH3为0.4 mol·L-1

A项,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N2的浓度范围是0~0.2 mol·L-1,H2的浓度范围是0~0.6 mol·L-1,NH3的浓度范围是0~0.4 mol·L-1,不能取最大值和最小值,错误;
B项,氮气的物质的量浓度在范围内,正确;
C项,虽然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在范围内,N2和H2都是反应物,浓度要么都增加,要么都减小,错误;
D项,此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错误。
归纳总结
(1)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在给定的条件下,可逆反应所能达到或完成的最大程度。化学反应的限度的意义在于决定了反应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转化率。
(2)不同的可逆反应在给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同;同一可逆反应在不同条件(如温度、浓度、压强等)下,其反应的限度不同。
返回
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向反应容器中加入N2和H2发生反应:N2+3H2
2NH3。
浓度 速率变化 v正、v逆关系
开始 反应物浓度_____ v正_____ v正 v逆
生成物浓度____ v逆____ 变化 反应物浓度_____ v正_____ v正 v逆
生成物浓度_____ v逆_____ 平衡 反应物浓度_____ v正_____ v正 v逆
生成物浓度_____ v逆_____ 最大
为0
减小
增大
不变
不变
最大
为0
减小
增大
不变
不变



2.用速率变化图像表示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3.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
如果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不发生改变,当 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 与 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都 ,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可逆
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不再发生变化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可逆反应
相等
不再
改变
正误判断
(1)一定条件,可以通过延长化学反应的时间来改变反应物的最大转化率(  )
(2)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若用不同物质表示时,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  )
(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
(4)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状态时,化学反应将会停止(  )
(5)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  )
(6)对于反应C(s)+H2O(g) CO(g)+H2(g),当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如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则反应达到平衡(  )
×

×
×


在一定温度下,在恒容的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发生反应:
2SO2+O2 2SO3。
一段时间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v正(SO2)=2v逆(O2) ②v(SO2)=v(SO3) ③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SO2,同时生成a mol SO3 ④SO2、O2和SO3的浓度之比为2∶1∶2 ⑤混合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⑦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⑧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深度思考
①⑤⑥⑧
①因为v正(SO2)=2v正(O2),现有v正(SO2)=2v逆(O2),故v正(O2)=v逆(O2),为化学平衡状态;
②v(SO2)和v(SO3)一直保持相等,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③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SO2,必然生成a mol SO3,不能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④非平衡状态下,SO2、O2和SO3的浓度之比也可能为2∶1∶2;
⑤因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若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以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⑥因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如未达到平衡,则压强随时间改变而改变,若压强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⑦该反应体系的容积不变,反应物及生成物都是气体,故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⑧根据M= ,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故n是个变化的量,故M也是一个变化的量,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n不变,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应用体验
1.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容器内进行某一反应,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定为2M N
B.t1时,逆反应速率一定大于正反应速率
C.t2时,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D.t3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由图像可知,反应中M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N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则在反应中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t3时,N减少了6 mol,M增加了3 mo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 M,A项错误;
t1时,反应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B项错误;
t2时,反应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项错误;
t3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D项正确。
2.(2022·山东东营高一质检)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g) B(g)+3C(g)在下列四种状态中,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v正(A)=2 mol·L-1·min-1 v逆(B)=2 mol·L-1·min-1
B.v正(A)=2 mol·L-1·min-1 v逆(C)=2 mol·L-1·min-1
C.v正(A)=1 mol·L-1·min-1 v逆(B)=2 mol·L-1·min-1
D.v正(A)=1 mol·L-1·min-1 v逆(C)=1.5 mol·L-1·min-1

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将题中所给逆反应速率统一折算成A的生成速率,若A的生成速率等于A的消耗速率,则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A项,v逆(A)=2v逆(B)=4 mol·L-1·min-1≠v正(A),错误;
C项,v逆(A)=2v逆(B)=4 mol·L-1·min-1≠v正(A),错误;
3.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C(s)+CO2(g) 2CO(g),下列能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2v(CO2)=v(CO)
②2n(CO2)=n(CO)
③2v正(CO2)=v逆(CO)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A.④ B.④⑤
C.①④ D.③④⑤

①2v(CO2)=v(CO),没有强调正、逆反应速率,不一定是平衡状态,错误;
②2n(CO2)=n(CO),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某一个特殊时刻所呈现的CO2与CO物质的量的关系,不能由此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
③已知2v正(CO2)=v正(CO),即③的关系式可表示为v正(CO)=v逆(CO),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正确;
④该反应为气体质量增大的反应,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正确;
⑤该反应为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减小的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正确。
归纳总结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1)直接依据——根据速率关系
①同一物质:生成速率=消耗速率,即v正(A)=v逆(A)。
②不同物质: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的速率,

归纳总结
(2)间接依据——根据各组分的量
首先分析该量是“变量”还是“恒量”,如为“恒量”,即随反应的进行永远不变,则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如为“变量”,即该量随反应进行而改变,当其“不变”时,则为平衡状态。
返回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1.反应CO(g)+H2O(g) CO2(g)+H2(g),达到平衡后,再向反应容器中充入含18O的一氧化碳,经过一段时间后,18O存在于
A.CO B.H2O
C.CO2、CO D.CO、H2O、CO2

1
2
3
4
5
含18O的一氧化碳和H2O正向反应生成含18O的二氧化碳,同时含18O的二氧化碳和H2又逆向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水,故最终CO、H2O和CO2中都含有了18O。
2.(2022·合肥高一期中)可逆反应 在恒容密闭容器
中进行。下列可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和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①④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④⑤⑦  D.①②⑥⑦
1
2
3
4
5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必同时消耗2n mol NO2,而生成2n mol NO2必同时消耗n mol O2,①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②不能说明。
③中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都等于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④有色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则表示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⑤体积固定,气体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无论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
1
2
3
4
5
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相等,压强不变,意味着各物质的含量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⑦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不变,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气体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
2
3
4
5
3.哈伯因发明了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完全转化为NH3
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1
2
3
4
5
1
2
3
4
5
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反应,A错误;
反应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是否相等取决于起始时各物质的量的关系和转化程度,N2、H2按1∶3混合,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所以转化率相等,平衡时,N2、H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一定为1∶3,B错误;
随着反应的进行,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发生变化,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
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但不为零,D错误。
1
2
3
4
5
4.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和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一定限度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
A.X为0.2 mol·L-1
B.Y为0.1 mol·L-1
C.Z为0.4 mol·L-1
D.Z为0.1 mol·L-1时,Y为0.4 mol·L-1

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可逆反应中的各成分是不能完全转化的,反应可能正向进行,也可能逆向进行,所以当反应达到一定限度时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01
2
3
4
5
5.甲酸(HCOOH)是一种弱酸,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出H+和甲酸根离子(HCOO-),达到平衡。
(1)甲酸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 mol·L-1的甲酸溶液,当其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的HCOO-浓度c为_____(填字母)。
A.c>0.1 mol·L-1 B.c=0.1 mol·L-1
C.01
2
3
4
5
C
返回
课时对点练
题组一 可逆反应
1.(2022·南京高一期中)下列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A.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B.氯气溶于水
C.工业合成氨
D.水电解生成H2和O2与H2在O2中的燃烧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生成SO3是可逆反应,故A正确;
氯气溶于水,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是可逆反应,故B正确;
工业合成氨是可逆反应,故C正确;
水电解生成H2和O2与H2在O2中的燃烧反应,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故D错误。
2.下列关于可逆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反应条件相同
B.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于同一体系
C.只要时间充分,反应物的转化率可以达到百分之百
D.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反应方向相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的反应条件相同,故A正确;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故反应物、生成物共存于同一体系,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达到百分之百,故B正确、C错误;
正反应向右进行,逆反应向左进行,故D正确。
题组二 化学反应的限度
3.(2022·天津期中)已知反应:NO2(g)+SO2(g) SO3(g)+NO(g),起始时向某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O2、2 mol S18O2,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O2中不可能含18O
B.有1 mol N18O生成
C.S18O2的物质的量不可能为0.8 mol
D.SO2、SO3、NO、NO2均含18O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则通入1 mol NO2、2 mol S18O2,反应达到平衡后,SO2、SO3、NO、NO2均含18O,故A错误;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通入1 mol NO2、2 mol S18O2,不可能有1 mol N18O生成,故B错误;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通入1 mol NO2、2 mol S18O2,则NO2、S18O2消耗都小于1 mol,所以S18O2的物质的量不可能为0.8 mol,故C正确;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SO2、SO3、NO、NO2均含18O时,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故D错误。
4.(2022·厦门高一期末)一定条件下,将一定量的SO2与O2充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n(SO3)变化趋势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一定条件下,将一定量的SO2与O2充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SO3逐渐增大,一开始由于SO2和O2的浓度最大,反应速率最大,而后浓度减少,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直至相等,SO3的物质的量不再增大,故D符合题意。
题组三 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5.向一密闭容器中放入1 mol X,进行可逆反应2X(g) 3Y(g),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只有正反应
B.t2~t3时,反应不再发生
C.t2时,容器内有1.5 mol Y
D.t2~t3时,X、Y的物质的量均没有发生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t1时,v正>v逆>0,正、逆反应都在发生,A项错误;
t2~t3时,v正=v逆>0,反应并未停止,B项错误;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1 mol X不能完全反应,所以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Y的物质的量小于1.5 mol,C项错误;
t2~t3时为化学平衡状态,X、Y的物质的量均不发生变化,D项正确。
6.(2022·大庆高一期中)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 2NH3(g)(正反应放热),673 K、30 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点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a点的正反应速率比b点的大
C.d点(t1时刻)和e点(t2时刻)处n(N2)不同
D.在t2时刻,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仍在变化,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所以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A错误;
从a点到b点,氢气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即其物质的量浓度逐渐减小,所以正反应
的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即a点的正反应速率比b点的大,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点和e点都处于平衡状态,n(N2)不变,即d点和e点处n(N2)相等,C错误;
在t2时刻,该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所以正、逆反应速率相等,D错误。
题组四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7.一定温度下,在某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建立化学平衡:C(s)+H2O(g)
CO(g)+H2(g)。下列叙述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v正(CO)=v逆(H2O)
C.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 H2
D.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O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项,由于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当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项,CO的正反应速率等于其逆反应速率,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项,生成CO、H2均表示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没有表示出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项,H—H键断裂和H—O键断裂是两个相反的反应方向,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O键,即消耗1 mol H2的同时消耗了1 mol H2O,可知H2的消耗量等于其生成量,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8.(2022·长沙高一检测)工业上,在持续加热的条件下用氢气和碘蒸气经铂黑催化合成碘化氢,化学方程式为H2(g)+I2(g) 2HI(g)。在实验室中模拟该反应时,控制反应条件不变,将一定量的氢气和碘蒸气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不能确定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 B.H2的浓度不再变化
C.容器中混合物的颜色不再变化 D.HI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故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故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A符合题意;
平衡的标志之一就是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故H2的浓度不再变化能够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反应体系中H2和HI均为无色,而I2蒸气为紫色,故反应过程中容器的混合物的颜色一直在改变,故容器中混合物的颜色不再变化能够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
平衡的标志之一就是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故HI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能够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经过化学家长期研究发现高炉中:Fe2O3(s)+3CO(g) 2Fe(s)+3CO2(g)是可逆反应。一定温度下,在一体积恒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情况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B.容器内压强不变
C.容器中n(CO)=n(CO2)
D.v(CO)=v(C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气体平均摩尔质量= ,随着正反应的发生,气体的
质量变大,但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一个变量,当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符合题意;
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变,故在一定的温度下容器内压强不变,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容器中n(CO)=n(CO2)不能说明两种气体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因此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
v(CO)=v(CO2)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故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10.(2022·嘉兴高一测试)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冠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可降低蛋白质变性的反应速率
B.2SO2+O2 2SO3反应中加入18O2,达到平衡后SO2中不可能有18O
C.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O2,加入MnO2作催化剂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D.炼铁高炉尾气之谜告诉我们,“二氧化碳与焦炭生成一氧化碳”是
一个可逆反应不能全部转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故“新冠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可降低蛋白质变性的反应速率,故A不选;
2SO2+O2 2SO3反应是可逆反应,则加入18O2,达到平衡后SO2
中可能有18O,故B选;
炼铁高炉尾气之谜告诉我们,即使火炉再高,二氧化碳与焦炭也不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焦碳生成一氧化碳”是一个可逆反应不能全部转化,故D不选。
11.在密闭容器中加入2.0 mol SO2和1.0 mol O2,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O2 2SO3。反应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能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选项 n(SO2)/mol n(O2)/mol n(SO3)/mol
A 2.0 1.0 0
B 1.0 0.8 1.0
C 0.2 0.1 1.8
D 0 0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反应2SO2+O2 2SO3是可逆反应,加入2.0 mol SO2和1.0 mol O2,最终各种物质都应该存在,不能全为反应物,也不能都为生成物,所以A、D错误;
反应正向进行,所以向生成SO3的方向进行,SO2与O2反应的物质的量关系为2∶1,所以SO2减小1 mol,消耗氧气0.5 mol,所以应该剩余氧气物质的量为0.5 mol,不能是0.8 mol,B错误。
12.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N2(g)+3H2(g) 2NH3(g),若N2、H2、NH3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平衡时,N2、H2、NH3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和0.08 mol·L-1,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①c1∶c2=1∶3
②平衡时,H2和NH3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③N2和H2的转化率不相等
④c1的取值范围为0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3.500 ℃时,在一个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开始时加入2 mol N2和2 mol H2,则达到平衡时,NH3的浓度不可能达到
A.0.04 mol·L-1 B.0.08 mol·L-1
C.0.16 mol·L-1 D.0.02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开始时N2、H2的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2 mol·L-1,而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
故反应后NH3的浓度最大也应小于 mol·L-1≈0.133 3 mol·L-1。
14.在一定温度下,某容器内的某一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t1时,Y的浓度是X的浓度的2倍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 2Y
C.t2时,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状态
D.t3时,X、Y的量不再变化,化学反应停止了,正、逆反应速率为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项,由图像知,反应中Y的物质的量减少,X的物质的量增多,则Y为反应物,X为生成物,Y、X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为(8-2)∶(5-2)=6∶3=2∶1,则化学方程式为2Y X,t1时X的物质
的量为3 mol,Y的物质的量为6 mol,因此Y的浓度是X的浓度的2倍,故A项正确、B项错误;
在t2时,X和Y的物质的量相等,但反应未达到平衡,故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故C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在t3时,X和Y的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零,故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5.某温度下,在2 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均为气态)间进行反应,其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据图回答: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
由图像可以看出X为反应物,Y和Z为生成物,当反应达到t min时,Δn(X)=0.8 mol,Δn(Y)=1.2 mol,Δn(Z)=0.4 mol,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值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故Δn(X)∶Δn(Y)∶Δn(Z)=2∶3∶1,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 3Y+Z。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反应起始至t min(设t=5),X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__。
0.08 mol·L-1·min-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在t min时,该反应达到了__________状态,下列可判断反应已达到该状态的是_____(填字母,下同)。
A.X、Y、Z的反应速率相等
B.X、Y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3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生成1 mol Z的同时生成2 mol X
化学平衡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在t min时,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A项,X、Y、Z的化学计量数不相等,则X、Y、Z的反应速率也不会相等,错误;
B项,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无论平衡与否,X、Y的反应速率之比都为2∶3,错误;
C项,据ρ= ,由于反应体系的体积不变,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则混合
气体的密度不变,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项,当生成1 mol Z的同时生成2 mol X,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一定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有_____。
A.其他条件不变,及时分离出产物
B.适当降低温度
C.其他条件不变,增大X的浓度
D.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压缩为1 L
CD
减小产物浓度,降低温度,会使反应速率减小,故A、B项错误;
增大反应物浓度,压缩容器体积,会使反应速率增大,故C、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Ⅰ.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X和Y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X和Y两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物或生成物用符号X、Y表示)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
b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Ⅱ.以下是关于化学反应2SO2+O2 2SO3的两个素材:
素材1:某温度和压强下,2 L容器中,不同时间点测得密闭体系中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
时间/s 物质 0 10 20 30 40 50 60 70
SO2 1 0.7 0.5 0.35 0.2 0.1 0.1 0.1
O2 0.5 0.35 0.25 0.18 0.1 0.05 0.05 0.05
SO3 0 0.3 0.5 0.65 0.8 0.9 0.9 0.9
物质的量/mo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素材2: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时SO2的转化率(SO2的转化率是反应的SO2占起始SO2的百分数,SO2的转化率越大,化学反应的限度越大)。
压强 转化率/% 温度 0.1 MPa 0.5 MPa 1 MPa 10 MPa
400 ℃ 99.2 99.6 99.7 99.9
300 ℃ 93.5 96.9 97.8 99.3
600 ℃ 73.7 85.8 90.0 96.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根据以上的两个素材回答问题:
(3)根据素材1计算20~30 s内,用二氧化硫表示的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素材2中分析得到,提高该化学反应限度的途径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素材1、素材2中分析得到,要实现素材1中SO2的转化率需控制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007 5 mol·L-1·s-1
增大压强或
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温度
温度为600 ℃,压强为1 MPa
返回
本课结束
专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