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
《一般句改拟人句》教案
[制作背景]
语文新课标中对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的修辞进行了要求,
提出“需让学生在具体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会把握。”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学生在将一般句子改成拟人句的过程中,把握不准,容易与比喻句混淆,出错较多。针对这一问题制作此微课视频。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由一般句子改成拟人句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拟人的知识,能判断拟人句,尝试写拟人句。
三、教学过程
1.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例句。(课件出示)春天到了,花儿开了。(改为拟人句)在将这个句子改为拟人句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这样改的:
(1)春天到了,花儿像人脸一样,开放了。
(2)春天到了,花儿像人一样露出了笑脸。
(3)春天到了,花儿露出了笑脸。
哪一个对呢 当然是第3个对。那么第1、2个错在哪?我们该怎样把个简单的句子改成拟人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 下。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拟人句。(课件出示)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动物、植物、事物等)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思想、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大家注意,这里是当做人来写,而不是比做人。很明显前两个句子把花儿比做了人而不是当成人来写。
那么具体的方法步骤是什么呢 我们还是以刚刚的句子为例。1.比较两个句子, 引导发现不同。(课件出示)
原句:春天到了,花儿开了。
春天到了,花儿露出了笑脸。
我们很容易的看出原句中的“开了”换成了“露出了笑脸”。运个动作都是描写句子中的“物”——花儿露出了笑脸,就是说我们根据想象把“物”的动作替换成人具有的动作,这就相当于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也就把一般句子改成了拟人句。
2.师生共同总结出步骤。
(1)找到要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的“物”。
(2)确定原句中描写“物”的动词,然后将其替换成人具有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的动词。大家注意,这里是替换而不是比作!
(3)整理句子,使其通顺。
四、巩固练习:
1.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2..字典就好像一个不开口的老师一样。
3.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4.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五、课下练习
花儿在秋风中摆动。(笑弯了腰)
夜空中,星星一闪一闪的。(眨着眼睛)
早晨,几只小鸟在树枝上叫着。(欢快地唱歌)
配套练习
姓名: 得分:
1、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草儿发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天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百灵鸟在树枝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果园里,麻雀叽叽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开始叫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知了热得在枝头上叫着“知了,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天上的星星在闪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柳树的枝条随风摆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饱览春天的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