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5.2土壤的形成(共6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5.2土壤的形成(共6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8 15:2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4张PPT)
SOIL
学习
目标
1.如何观察识别土壤
2.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3.掌握人类利用土壤的方式方法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出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引入
寻乌位于赣东南边陲,地处武夷山与九连山余脉相交处,这里群山拱卫,古代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然而,在寻乌的群山中,却隐藏着许多造型奇特的古民居。一些规模较大的古民居,还建有密布箭孔的碉楼。那么,人们为什么选择在这里定居,并修建了这些有如城堡的建筑呢?原来,在寻乌的山脉中,分布着富含硒元素的岩石,山中溪流将硒元素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山间盆地,最终形成了富硒土壤。这种独特的土壤,再加上良好的气候资源,使得当地出产的农产品不仅产量较高,而且品质优良。适宜耕种的自然条件,在农耕时代吸引了一批批山外的百姓,他们纷纷迁移至此。他们耕田种地,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为了家族的集聚,也为了防备旧时的匪患,这些迁入的居民,才修建了一座座防卫森严的巨型围屋。
1.想一想,吸引人们选择在寻乌的群山之中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2.寻乌富硒土壤是怎样形成的?议一议,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富硒土壤,水热条件优越,农产品产量高品质好。
形成: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流水携带山地晒元素到山间盆地,最终形成富硒土壤。
因素:成土母质、气候、地形、生物等。
01概念
03土壤剖面
02成土因素
01
概念
SOIL
SOIL
SOIL
SOIL
SOIL
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1.概念
2.作用
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的体积组成
空气
20%-30%
矿物质
45%
水分
20%-30%
有机质
5%
土壤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骨骼”
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和肥力因素
土壤空隙中存在的各种空气混合物
3.组成
02
成土因素
SOIL
SOIL
SOIL
SOIL
SOIL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气候
地形
生物
时间
成土母质
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
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这些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
一、成土母质
风化物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在气候与生物的长期作用下,成土母质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壤。
气候
生物
成土母质
土壤
决定
决定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影响土壤的质地
影响
成土母质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粒径大小可以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成为土壤质地。按照质地可以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土壤质地
石砾
砂粒
粉粒
黏粒
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粗,含沙粒较多。
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细,含粉粒较多。
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细,含黏粒较多。
砂土
壤土
黏土
透水性能强,保肥性能弱,不适合耕作
透水性、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的理想土壤质地。
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土壤质地
影响土壤质地:
①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石灰岩等)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黏粒较多,含砂粒较少;
②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花岗岩等)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黏粒较少。
1.成土母质决定土壤的理化性质
2.影响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①基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钙、铁、锰、镁含量高;
②酸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硅、钠、钾含量高
3.思考: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
成土母质是风化产物,没有肥力;
土壤具有肥力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
成土母质在气候和生物作用下形成土壤。
区别
联系
判断土壤质地
在野外,可以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地做出判断
二、气候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气温
温度高,微生物活动旺盛,分解速率快——土壤积累的有机质少——土壤肥力较低;
温度低,微生物活性受抑制,分解速率慢——土壤积累的有机质多——土壤肥力较高。
降水
降水多的地区淋溶作用强,侵蚀作用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降水适中地区,淋溶作用、侵蚀作用适中,土壤肥力较高。
气温对土壤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温度每增加10℃,化学反应速率平均增加1-2倍。
温度从0℃增加到50℃,化合物的分解速率约增加7倍。
整体热带地区土壤肥力较低,温带地区土壤肥力较高。
东北黑土
(腐殖质含量多,土壤呈暗黑色)
海南砖红壤
(腐殖质含量少,呈暗红棕色)
主要通过风蚀、蒸发影响
其他条件一定时,风力增强,可加速岩石的物理风化.
风对土壤的影响
2.[综合思维]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土壤肥沃的原因。
东北地区夏季雨热同期,植被茂密,有机质来源丰富;
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冷湿,年均温度较低,微生物活动较弱,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地形平坦,降水相对较少,风力、流水侵蚀较弱,有机质易于留存。
思路:从有机质的来源与归属分析,黑土—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来的多,去的少。
3.[区域认知]与东北地区相比,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原因是什么?
①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快,有机质积累较少;
②南方地区降水较多,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
③有机质大多储存在树干,返还土壤的有机质较少。
思路:从有机质的来源与归属分析,红壤—贫瘠—有机质含量较低—有机质来的少,但去的多。从气候(气温、降水),返还的有机质含量来考虑。
三、生物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影响:
1.促进岩石的化学、生物风化。
2.是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包括动植物残体和腐殖质)
决定
生物
土壤的有机质
有机质
生物对岩石进行化学、生物风化,促进土壤形成。
植物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地表,植被类型直接影响土壤形成方向。
动物除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还有动物如蚯蚓、白蚁等,通过对土体的搅动,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微生物主要通过对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以及腐殖质的合成,来促进成土过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①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在山区,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物理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
②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成土母质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四、地形
高度、坡度、坡向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物质的转换;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阳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但蒸发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
迎风坡水分状况比背风坡好。
从山顶到低平洼地,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黏土。
阳坡不长树,阴坡长满树
砾质土

砂土
壤土
黏土
五、时间
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成土因素,反映的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历史动态过程。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就越成熟。
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至1000年。例如:东北平原黑土(厚度达到1m),每形成一厘米厚黑土需时200年以上,
耕耘
灌溉
施肥
收获
改变土壤结构
保水性、通气性
改变土壤水分
温度状况
改变土壤的
营养元素组成
剥夺归还土壤
的部分有机质
六、人类活动
积极的影响如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以水稻土为代表。
▋土壤的养护
案例:黑土地告急!
据监测,我国东北黑土黑土表层平均每年流失0.3~1厘米!黑土层厚度的下降,黑土“变薄”了。黑土地退化的另一典型表象,是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质从开垦之初的3%~6%下降到了目前的2%~3%,即黑土地“变瘦”,黑土层的颜色就变浅了。
结合材料讨论分析黑土退化的原因,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养护措施。
风蚀
水蚀
融雪侵蚀
人为盗采
退化原因
养护措施
增施农家有机肥
秸秆还田
合理轮作休耕、退耕
种植绿肥作物
六、人类活动
积极的影响如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以水稻土为代表。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
合理的改造——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
不合理的改造——破坏土壤的结构与性状,导致土地退化,如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土壤污染
修建梯田
种植绿肥
休耕轮作
荒漠化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
工业废水污染土壤
小结: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土壤的初始状态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
生物: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地形:影响组成成分、理化性质和厚度等
时间: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
人类活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土壤
岩石风化破碎
风化物
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
腐殖质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成土母质
裸露岩石
成土母质
成熟土壤
原始土壤
风化作用
高等植物
苔藓类生物
土壤形成过程
观察土壤
土壤颜色
土壤结构
土壤剖面
黑土地
东北
东北黑土地
厚度为三十至一百厘米,人们总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它的肥沃与珍贵。
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的东北黑土区,面积约103万平方公里,是被誉为"北大仓"的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云南红土
由碳酸盐类或含其他富铁铝氧化物的岩石在湿热气候条件下风化形成
以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
陕西黄土
四川紫土
亚热带地区由富含碳酸钙的紫红色砂岩和页岩上的初育土
类型 分布地区 特点
黑土 东北平原 土壤中富含腐殖质,比较肥沃
黄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
红壤 江南丘陵 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
紫色土 四川盆地 自然肥力高,富含各种盐类及多种微量元素
水稻土 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台湾西部平原 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成熟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较肥沃,多呈青灰色
我国典型土壤特点
03
土壤剖面
SOIL
SOIL
SOIL
SOIL
SOIL
土壤剖面
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
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
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土壤剖面及其特点
土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一般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主要组成为枯枝落叶层和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由于淋溶作用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坚硬的岩石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土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
土壤剖面
有机层
有机层一般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主要组成为枯枝落叶层和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
腐殖质层
土壤腐殖质累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
土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
土壤剖面
淋溶层
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
淀积层
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土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
土壤剖面
母质层
母岩层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坚硬的岩石
森林土壤剖面: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棕壤发育在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剖面具有鲜棕色的淀积层,土层较厚,质地黏重,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自然肥力较高。
红壤发育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有机质分解快、流水多,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肥力较低。
主要分布于东部广大地区,西部山地一定高度也有分布。
草原土壤剖面: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在草甸草原植被下发育,具有深厚而肥沃黑土层的土壤。黑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力高。表层疏松,通气透水;底土黏重,保水保肥。
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暗黑色土壤。剖面上部具有深厚的腐殖质层,自然肥力较高,结构良好。
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大陆内部,我国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广大地区。
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
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耕作土剖面及特点
土壤概念及组成
土壤成土因素
土壤剖面
土壤
有机质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岩层
母质层
成土母质
气候
生物
地形
人类活动
时间
本课小结
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
引淡淋盐
井灌并排
覆盖
农业
生物措施
引淡水灌溉
降低作物土壤根区含盐量
抽取淡水
补充淡水
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蒸发返盐
营造防护林带
果,椿苗间作等
土体脱盐
咸水淡化
控制耕作层
盐分含量
巩固水盐
调节效果
盐碱地综合治理
活 动
1.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燥红土是在热带干热地区稀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赤红壤又称为砖红壤性红壤,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具有红壤与砖红壤的过渡性质;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与红壤属同一纬度带,但黄壤分布在多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据图归纳海南岛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
砖红壤分布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赤红壤面积次之,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黄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地;燥红土分布在西南部沿海地区;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河流流量较大的东部和北部平原地区。
海南岛土壤类型分布
海南岛地形及降水量分布
活 动
1.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燥红土是在热带干热地区稀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赤红壤又称为砖红壤性红壤,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具有红壤与砖红壤的过渡性质;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与红壤属同一纬度带,但黄壤分布在多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2)燥红土分布在海南岛西南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西南部位于夏季风背风坡,夏季盛行下沉气流,致使该地具有热量高,降水少,蒸发量大,旱季长的特点。
在高温干燥的特殊气候条件下,植被为稀树草原,形成燥红土。
海南岛土壤类型分布
海南岛地形及降水量分布
活 动
(3)议一议,海南岛地处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为什么发育有亚热带的土壤?
海南岛中部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山地对夏季风有抬升作用,多云雾天气,降水较多,发育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
1.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燥红土是在热带干热地区稀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赤红壤又称为砖红壤性红壤,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具有红壤与砖红壤的过渡性质;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与红壤属同一纬度带,但黄壤分布在多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海南岛土壤类型分布
海南岛地形及降水量分布
活 动
2.泥岩地区的土壤遇水易形成泥浆,干燥时则迅速硬实结块,对植物根系造成极大伤害,在这种土壤中植物难以存活。在泰国泥岩地区,人们利用一种名叫培地茅的植物来改良土壤。具体做法是:第一阶段,在雨季来临之前,密集种植培地茅;第二阶段,待培地茅长成后,在种植果树之处挖除培地茅,再植入果树树苗。
(1)说出泰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降水多且集中,且降水量大。
生长在培地茅之间的果树
培地茅茂密的根系
活 动
(2)在泰国泥岩地区,为什么要种植培地茅?
为了改良土壤。泥岩土质较差,因颗粒微小,遇水易形成泥浆,干燥时则迅速硬实结块。
泰国为热带季风气候,旱雨季明显,降水季节变化大。培地茅根系密集发达,能够有效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培地茅在雨季时能增加雨水下渗,减小地面径流,防止土壤受到冲刷侵蚀;旱季时能增加土壤水分,起到了改良土壤的作用。
课后练习
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图回答1~4题。
1.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
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
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课后练习
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图回答1~4题。
2.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  )
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
C.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课后练习
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图回答1~4题。
3.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B.在寒冷条件下,有机质分解缓慢
C.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减弱
D.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课后练习
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图回答1~4题。
4.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
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
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读甲、乙两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与乙地的土壤相比较(  )
A.甲、乙两地的土壤养分来源相同
B.甲、乙两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同
C.甲地的土壤比乙地肥沃
D.甲、乙两地的土壤矿物质含量相同
(2)关于乙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
A.全年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年均温较低,土壤有机质丰富
C.地表径流丰富,水源充足
D.地形平坦,土层较厚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