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题
1.下列字形和画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碾压(niǎn) 胸膛 蚱蜢(zhà) 阑语
B. 誓言(shì) 高梁 丰饶(ráo) 土壤
C. 污秽(suì) 耻辱 缠绕(chán) 默锲
D. 怪诞(dàn) 禾稻 埋葬(mái) 纯粹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远古)
B. 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肮脏的东西)
C. 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富饶)
D. 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极为痛苦)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很”“更”“最”“只”“才”都是副词。
B.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一句中,加点的“而”在这里是连词。
C. “台阶”“我们”“美好”“已经”分别是名词、代词、形容词、介词。
D.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这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B. 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
C. 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D.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5.对课文《土地的誓言》的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 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土地发出的誓言”.
C. 文章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D. “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
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
B. 关于《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地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
C. 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
D. 《黄河颂》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生发出来的磅礴的爱国激情。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同的人生态度,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拥有乐观人生态度的,________;拥有豁达人生态度的,________;拥有平实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谦逊的人;拥有严谨人生态度的,________;处处为他人着想的,________;时时兼济苍生的,一定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①一定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
②一定是一个坚强的人
③一定是一个大度的人
④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A. ①③②④ B. ③④②① C. ②③①④ D. ④①③②
8.学习了《土地的誓言》一文,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家乡土地无尽的热爱之情。然而今天,养育我们的土地资源退化日趋严重。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为此班级开展以“土地”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目前,我国土地资源退化日趋严重,通过这次活动,你调查到我国土地资源退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
(2)耕地在减少,生存受挑战。然而,餐桌上的浪费现象却十分惊人。一些有识之士发起了“光盘行动”,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张老师将珍惜土地与“光盘行动”结合起来,拟写了宣传标语,但只写了前半句。请在下列备选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组成后半句,与前半句相对。
备选词语:光盘行动 开启 践行 勤俭人 收藏 节约风
前半句:珍惜土地资源心怀感恩情
后半句:
(3)请你向有关部门提几点科学用地的建议。
答:
9.阅读理解。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怎样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个词语?
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请用简洁的话概括“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丰饶”的内容。
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题。
向泥土敬礼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作《圣经》,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鸡啄驴鸣,花草物种,这些只是《圣经》上不同的文字。
②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主任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他读不懂。因为有时村主任让大家种水稻,但却颗粒无收。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意儿。泥土有脾气, 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
③有时,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扛着锄头走,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的人用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的虔敬,如同除夕从祖坟上把先辈的神灵请回家过年一样。父亲相信牛和人一样,离头三尺的地方有神灵。
④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皱褶苍老,有点变形,条条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我一握的时候,就感觉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这是泥土的温度。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和庄稼和谐相处, 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
⑤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便,有一年惊蛰后,他在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条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内疚喃喃:这怎么好,这怎么好。父亲停下手, 拿眼睛乜斜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支卷烟,咝咝地吸着。 然后闭上眼睛,他说出了令我吃惊的话:让我装死一会。 他这是在推己及物想象蚯蚓的痛吗?
⑥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他会和叫作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来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粪翻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你想,它们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土地好也是对自己好。
⑦从地里回来的父亲脸上有一块泥巴,母亲想用手抠下,又想卷起衣襟擦,父亲招呼了一下说不用了——父亲羞涩了,但母亲的亲昵是对劳作的一种尊重,泥土在脸上怎么了?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父亲拾起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放到嘴里。 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 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诗人雅姆说:“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要脱帽致敬先让他们过去。”
⑧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选自《散文》,有删改)
⑴通读全文,填写表格。
“父亲”敬重泥土及其生灵的具体表现 ①懂得泥土和种子有脾气,“不要拗”
②
③
④误斩蚯蚓后深感内疚
⑤
⑥
⑦剔除泥土里的瓦块、砖头
⑵读完本文,小文有个疑问,请你帮他来解决。
⑶小文和小语对于文中引用诗人雅姆的诗句的作用, 各抒己见。
小文:雅姆的诗句的意思是要非常尊敬跟土壤有关联的人们,他们在真诚地劳作,在种植粮食,在养育全人类,在做着最高贵的事情。
小语:首先这句诗______________,其次______________,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
⑷联系全文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向泥土敬个礼”?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阑”应写作“谰”;B.“梁”应写作“粱”;C.“秽”应读作“huì”,“锲”应写作“契”。故选D。
2.【答案】D;
【解析】“挚痛”在句中是“诚恳而深切”的意思。
3.【答案】C;
【解析】“已经”是副词。
4.【答案】C;
【解析】略
5.【答案】B;
【解析】A. 正确;
B.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我”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本题要结合文学常识来分析.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的作家可以从作品、朝代、字号等方面掌握.
此题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掌握重点作家的简介,可以按朝代顺序列表整理归纳.
6.【答案】D;
【解析】A.动宾不搭配,应在“蒙古狗”前添加“听见”。B.缺少主语,删去“关于”。C.语序不当,应将“推广”和“通过”互换位置。
7.【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句子衔接的能力。首先要仔细读句子,然后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判断要衔接的句子应该是什么句式,最后做出选择。该语段写的是态度决定人的特点,即有乐观人生态度的人是坚强的②;有豁达人生态度的人是大度的③;严谨人生态度相对是一丝不苟的①;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相对的是富有爱心得④。故选C。
8.【答案】(1)(示例)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土壤污染等。
(2)(示例)践行光盘行动开启节约风
(3)(示例)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生产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布局;开展土地整治,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
解析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退化日趋严重的现状,查阅有关资料,结合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阐明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2)注意题中“将珍惜土地与‘光盘行动’结合起来”的内在要求,所拟写的标语的后半句必须以“光盘行动”为关键词。
(3)提出的建议要有针对性,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
9.【答案】(1)“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昔日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已经“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这样想来,用“埋葬”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2)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3)回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
(4)从全文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解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准确把握词义,可从多个角度入手,比如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欢笑已经“死了”,说明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用“埋葬”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散文人称作用的理解能力。第一人称,标语直抒胸臆,增加对人物的事件叙述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第二人称,形成面对面的交流,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第三人称,能客观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分析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理解人称变化的意义。
(3)此题主要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这段话回忆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抒发了思乡之情。
(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标题含义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题目本身义,指文中的某样物品(题目为名词时多见),文章中的某个情节(题目为句子时多见);题目深层义,往往与中心相联系。题目是“土地的誓言”,实际上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誓言”。
10.【答案】⑴②与牛相遇时虔敬地后退避让③对草也尽量照顾⑤撒些苞谷给麻雀作为犒赏⑥用粪滋补泥土
⑵①父亲不嫌脸上的泥巴脏,反而将其当作农人的一种荣耀;②父亲脸上的泥巴也是土地对父亲的一种特别的奖赏;③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泥土的无比尊重以及他和土地之间如同兄弟、邻居一样的亲密关系。
⑶点出文章的中心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诗意(美感);深化作者的感情。
⑷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地上的农人具有淳朴宽厚、钟情于土地、热爱劳作的优秀品质。向泥土致敬,就是向滋养我们的土壤和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