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限时:6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0分)
1.(本题3分)我们要想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全唐诗》 D.《大唐西域记》
2.(本题3分)大型历史剧“穿越时空,梦回大唐”正在西安上演。在这里可能见到的情景有( )
①吐蕃人在长安逛街 ②回族人在长安经商
③武则天亲自主持科举考试 ④日本人在学习诗歌创作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本题3分)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大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①唐太宗发兵反击东西突厥 ②遣唐使来华 ③鉴真东渡 ④唐蕃和亲 ⑤玄奘西游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⑤
4.(本题3分)“公元627年的秋天,大唐帝国的都城一长安,一个僧人走出了城门。……”下图是他的出行路线,材料中的这位僧人( )
A.出行目的是弘扬佛法和唐朝文化 B.出行时正值唐朝的“开元盛世”
C.历经艰难险阻一路东行到达目的地 D.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
5.(本题3分)对于下图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顺利东渡日本②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③他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④他只潜心研究佛经而不过问其他领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本题3分)大唐王朝近300年间,任用外国人做官不计其数,长安城更是中西文化荟萃之地、各族文化交融的国际大都市。这体现出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是
A.封闭保守 B.开放包容 C.善于模仿 D.风格多变
7.(本题3分)史书记载:“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郑和下西洋成功实现的条件包括
①国力强盛
②造船业发达
③指南针的应用
④郑和的组织才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③
D.①②③④
8.(本题3分)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某历史事件的盛况。该历史事件是
A.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行印度求取佛经 D.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9.(本题3分)今天若想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可以参考下列哪些重要的典籍
A.《千金方》 B.《金刚经》 C.《唐史》 D.《大唐西域记》
10.(本题3分)魏东同学去观看一部历史歌剧,该歌剧用“一渡幻海”“二渡愿海”“三渡迷海”“四渡觉海”“五渡心海”“六渡慧海”等六幕艺术地再现了唐代高僧历经艰险终于成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与文化的伟大历程。该歌剧名称最可能是( )
A.《大漠孤烟》 B.《鉴真东渡》 C.《大唐玄奘》 D.《文成公主》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根据下表提示,结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学习,完成下表。
事件 身份 目的地 途中遭遇及贡献
①东渡 僧人 ② 6次航行,5次失败,历经磨难。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③西行 僧人 天竺 千难万险,九死一生。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④》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12.(本题3分)据他的口述,记录成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他是____
13.(本题3分)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______(人名);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高僧______(人名)西行往天竺取经,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14.(本题3分)贞观初年,高僧______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扬州大明寺的高僧______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 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5.(本题3分)六次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
三、判断题(共15分)
16.(本题3分)开元年间,玄奘西行到古印度学习佛教经典。
17.(本题3分)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的史实主要有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文成公主入藏。
18.(本题3分)“遣唐使”规模居各国之首,并推动了该国的社会改革,这个国家是:天竺。
19.(本题3分)鉴真曾游学天竺,其弟子根据口述著成《大唐西域记》。( )
20.(本题3分)唐朝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 )
四、综合题(共40分)
21.(本题10分)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来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观察图1和图2
材料三: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四:“四大皆空修道义,六根清净解禅缘。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的盛世景象,这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唐玄宗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什么用途?
(3)材料三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4)材料四和唐朝的哪位历史人物有关?请说出他的主要事迹。
22.(本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
隋唐时期,中华民族以无穷的魅力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和平繁荣的和谐社会景象。据此完成下列主题探究的问题:
【政通人和的盛世】
(1)大唐时期,社会经济呈现整体繁荣上升的态势,出现了著名的盛世局面。请列举出两个盛世名称。
【和善友好的交往】
(2)隋唐时期,中原与国内各民族保持密切联系,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请你“用事实说话”,分别举出唐朝时与少数民族交往交融及与外国友好交往的事例,请各举三例。
【丰富多彩的文艺】
(3)唐朝时期,文学艺术成就斐然,请在诗歌、书法、绘画方面各举一代表人物。
【通过学习的感悟】
(4)请结合本活动主题谈谈,隋唐盛世的史实对今天国家建设有何借鉴之处?
2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1)以上材料是谁的诗句?描写的是那一历史事件造成的惨状?
(2)该事件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哪个地区受的影响最大?
(3)该事件后逐渐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参考答案:
1.D
2.B
3.D
4.D
5.B
6.B
7.D
8.A
9.D
10.B
11.①鉴真②日本③玄奘④大唐西域记
12.玄奘
13. 鉴真 玄奘
14. 玄奘 鉴真
15.鉴真
16.错误
17.错误
18.错误
19.错误
20.正确
21.(1)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2)耕地;灌溉。
(3)汉族;少数民族;开明的民族政策。
(4)玄奘;前往天竺求取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22.(1)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2)民族交往交融: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与唐蕃关系等等。(任意三点)
对外交往:日本派出十几批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化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新罗派遣使节,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玄奘西行,研习佛法,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任意三点)
(3)诗歌:李白(其它诗人亦可)
书法: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著名书法家。(任意一个人物)
绘画:出现了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任意一个人物)
(4)领导者要虚心纳谏,要有开放的胸怀。(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当今必须依法治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任人唯贤,社会才能发展和进步)(意思相近即可)
23.(1)杜甫 安史之乱
(2)北方地区
(3)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