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8 23:0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世界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课程标准】
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意大利、德国和日本建立起法西斯政权的原因。(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和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过程。(3)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4)培养学生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西斯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2)观察《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了解法西斯德国侵略扩张的过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了解法西斯主义对世界和平产生的消极影响,认识到和平的可贵和战争的残酷
【本课结构】
本课内容共三目,第一目是“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主要讲述的是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经过及对外的侵略扩张;第二目是“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主要讲述了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及德国法西斯的罪行等内容;第三目是“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主要讲述了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以及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这三部分内容分别介绍了意大利、德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法西斯政权的建立过程和对外的侵略扩张。本课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德、日两国受到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建立起法西斯政权,两国的侵略扩张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本课重难点】
重点: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难点: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
【新课情景导入】
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图示:
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
教师提问:
(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美国是怎样做的 有何作用
学生回忆后作答,教师进行总结:
(1)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农运动高涨。
(2)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教师过渡:面对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各国纷纷寻找出路。美国通过自身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而德、日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企图通过发动侵略战争的方式,来转嫁经济危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的相关内容。
【探究新知】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墨索里尼简介:
墨索里尼是意大利法西斯党党魁,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之一。1919年3月23日,他发起了一场“法西斯主义运动”,在米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战斗的法西斯党”。1921年,墨索里尼建立了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教师提问:
(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墨索里尼上台后,实行了哪些对内和对外政策 为什么说他的统治是法西斯专政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3的内容进行思考。
教师总结:
(1)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2)内外政策: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36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原因:墨索里尼执行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所以说他的统治是法西斯专政。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图表数据: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德国的影响
工业产量 对外贸易额 物价 铁产量 造船业产值 失业率
下降近40% 下降60% 下跌30% 减少70% 下跌80% 高达43.8%
教师提问:从图表数据来看,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德国有着怎样的影响 垄断资产阶级是如何应对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4的内容回答后,教师总结:
影响: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1932年,德国的工业产量比1929年下降了近40%,农业产量下降近30%,失业人数超过600万。在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广大中下层民众困苦不堪,对政府的不满加剧。
应对策略: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不久,他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2.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希特勒简介:
阿道夫·希特勒是德国籍奥地利裔政治风云人物,德国纳粹党党魁,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兼种族灭绝政策的核心人物。希特勒于1889年出生在奥地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服役于巴伐利亚步兵团,参加过著名的索姆河战役、阿拉斯战役等并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德国在一战中的失利促使他决心投身政治。1919年,希特勒加入德意志工人党,该党后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即纳粹党。1921年,希特勒成为纳粹党领袖。1923年,他因发动“啤酒馆暴动”失败,被捕入狱。出狱后的他以泛德意志帝国主义、日耳曼民族主义、雅利安种族主义、反犹主义、反资本主义、反共产主义等宣传手段得到支持。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教师讲述:在垄断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建立强权政府来应对危机的时刻,一个人,一个政党的崛起达成了他们的愿望,这就是希特勒和纳粹党。
教师用幻灯片出示纳粹党简介:
纳粹党,即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是20世纪前半叶的一个德国政党,前身是德意志工人党。这一政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情绪以及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德国的影响,极力宣扬种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复仇主义,赢得了许多支持,1932年发展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拓展思考一:纳粹党为什么能够迅速崛起 (或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是什么 )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4的内容进行思考。
教师总结: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乘机大肆活动,根据各个阶层民众的不同心理,进行针对性的蛊惑宣传,还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从而赢得了广泛的支持。1932年,在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拓展思考二:有人说,没有希特勒,德国就不会出现法西斯专政。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
引导学生结合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
教师总结:不同意,这种观点过分夸大了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经济大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垄断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建立强权政府来巩固其统治。这是由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所决定的,并非由某个人所左右。所以,没有希特勒,德国当时也会出现法西斯专政。
拓展思考三:希特勒上台后,实行了怎样的对内和对外政策 (请用表格的形式来进行归纳与总结)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4的内容进行总结:
对内 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接着,纳粹党乘机解散了工会
法西斯政权为加强思想控制,还焚烧了大量的进步书籍
二战期间,法西斯政权迫害犹太人,犹太人的财产被无情地剥夺。几百万犹太人惨遭屠杀,成千上万的包括犹太科学家在内的优秀人士被迫流亡国外,其中有杰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希特勒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
对外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
1939年3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季米特洛夫《最后的辩词》内容:
这次审讯由一个理论决定,这就是:火烧国会是德国共产党干的,是共产国际干的。火烧国会这一反共行为事实上被用来诬陷共产党人,他们宣称这是共产党武装起义的信号,是推翻德国现政府的烽火。由于用了这个理论,全部诉讼程序就贯穿着反共的性质。
——1933年12月16日季米特洛夫在莱比锡法庭的最后辩护词
教师设问:“火烧国会”的真凶是谁 为什么嫁祸于德国共产党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4的内容进行思考。
教师总结:德国纳粹党。为了打击德国共产党,进而取缔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安妮日记》的材料:
《安妮日记》的作者安妮·弗兰克是德籍犹太人,16岁时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安妮日记》是作者遇难前两年对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录。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烦恼以及成长的困惑。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安妮日记》的最后一篇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二战结束后,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夙愿,将日记出版成书。苏联作家伊利亚·爱伦堡说:“这是一本代表了600万(犹太)人心声的书,纵使这不是什么雄壮伟大的史诗,只是一本普通小女孩的日记。”
教师设问:希特勒对犹太人实行了怎样的政策 在他掌权期间,有多少犹太人惨遭屠杀
学生回答:种族灭绝政策。几百万犹太人。
拓展探究:为什么希特勒会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引导学生从历史、社会、现实、个人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
教师总结:
第一,迫害犹太人是德意志民族中世纪晚期以来强烈的反犹思想和种族主义思想的产物。另外,德国一直鼓吹日耳曼民族是主宰世界的优秀民族,而犹太人则是劣等民族。
第二,反对犹太人有着深刻的政治根源和经济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激化了德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希特勒提出反犹主张赢得了政治上的选票,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同时,希特勒想称霸世界,建立一个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国,这一计划需要巨额资金提供财力保证。在国力衰落的情况下,希特勒把手伸向富有的犹太人就成为必然。
第三,希特勒个人反对犹太人的情绪很强烈,他把消除犹太人看成改变现存社会秩序和自己命运的途径。
教师:同学们可以课外观看《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裸露在狼群》等反映犹太人不幸遭遇的电影。
3.教师播放德国焚书、扩军备战和进驻莱茵非军事区的相关视频,并提出设问: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有何影响
教师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教师用幻灯片出示数据及设问:
工业生产下降1/3
进出口贸易下降50%
失业工人达300万人
在业工人工资下降1/3以上
1/3的农民失去土地
工人农民斗争不断
教师提问: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日本有着怎样的打击
(2)在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日本是如何应对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5的内容进行思考,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在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工业生产急剧萎缩,数百万人失业或半失业;农产品价格猛跌,农民负债累累。在国内外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
(2)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为了寻找出路,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接着,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傀儡政权“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地区。
教师讲述:军部是指当时日本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包括陆军省、海军省、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以及关东军和其他军事机关。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有着自己的特点,是由军部控制的。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教师用幻灯片出示资料:
材料一 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的秘密奏折(1927年)
材料二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国土狭小,资源匮乏。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导致日本社会矛盾尖锐。1936年“二二六”兵变以后不久,日本军部内主张建立“高度国防国家”,加速对外侵略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法西斯统治开始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教师提问:
(1)“田中奏折”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什么野心
(2)为实施“田中奏折”所反映的政策,日本在中国制造了哪些暴行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日本热衷于侵略扩张的原因。
(4)2018年4月21日,在靖国神社开始春季例行大祭之际,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以“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的名义,供奉了名为“真榊”的供品。对于日本领导人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的问题,中国外交部曾多次表示坚决抗议。你认为安倍晋三多次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造成了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结合中国历史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
(1)侵略扩张,称霸世界。
(2)1931年9月18日,制造九一八事变,此后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7月7日,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原因:①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②传统的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武士道精神。③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④经济大危机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为转嫁危机,积极推行对外扩张政策。
(4)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其他受害国家人民的感情,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助长了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蔓延。
拓展思考一:法西斯统治为什么应该受到谴责
引导学生结合法西斯政权的对内和对外政策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法西斯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拓展思考二: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前进行了哪些侵略中国的活动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历史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①19世纪7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台湾。②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③19世纪末,划分福建为其“势力范围”。④1900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⑤1904—1905年发动日俄战争,与俄国争夺中国东北。⑥1915年与袁世凯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⑦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⑧1932年,制造一·二八事变,侵略上海;等等。
拓展思考三:比较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德国 日本
不同点 法西斯政权建立方式 纳粹党通过国会选举掌握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有法西斯政党和领袖 依靠现有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实现法西斯化,没有法西斯政党和领袖
思想基础 利用了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 传统的武士道精神
相同点 背景及原因 两国都对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都极力想打破这一体系,建立称霸世界的大帝国;都受到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经济受创,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法西斯专 政的本质 都是帝国主义极端反动的恐怖独裁统治,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思考:为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与德国、日本采取了不同的对策,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这是为什么
教师总结: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使美国经济得以恢复,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防止了法西斯专政在美国的建立。
德国垄断资产阶级为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寄希望于建立强权政府,对内稳定统治,对外打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重新分割世界。纳粹党领袖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后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在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国内外矛盾激化,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课后活动】
1.以下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画√,错误的画×。(教材P66)
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加剧了德国的社会矛盾 (√)
纳粹党通过政变取得了政权 (×)
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以军部为核心 (√)
法西斯国家主要有德国、日本和意大利 (√)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处境与日本的处境有何相同之处 德国法西斯专政与日本法西斯专政有何不同之处 (教材P66)
[答案] 相同之处:都受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和压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召开,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到战胜国的严厉制裁,因而有强烈的复仇情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迅速扩张,但战后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几乎独霸中国的局面,压制了日本的势力扩张,日本的不满情绪高涨。
不同之处:德国纳粹党通过国会选举掌握国家大权,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以军部为核心,日本在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建立法西斯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