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同步练习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限时:6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0分)
1.(本题3分)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认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着国家”。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本题3分)下表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以得出( )
项目 中共党员 民主党派 无党派 工人 农民 解放军 归国华侨 少数民族 妇女
人数 668 274 284 100 63 60 30 177 147
比例 54.48% 22.35% 23.16% 8.16% 5.14% 4.89% 2.45% 14.43% 11.99%
A.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B.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
C.代表经协商推举出来 D.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
3.(本题3分)毛泽东在评价新中国某制度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言论和表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该制度( )
A.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B.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C.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D.主要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职能
4.(本题3分)一首《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后藏族人民的喜悦与希望。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西藏的发展,党和政府克服了天大的困难修成了青藏公路。青藏公路建成于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十年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5.(本题3分)下表反映的是1953—1957年中、英、美三国工业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导致表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中国( )
对比项 工业生产指数 钢 生铁 原煤 发电量
中国 18% 31.7% 25. 2% 14.4% 21.6%
英国 4. 1% 5.7% 5.9% 下降 7. 8%
美国 2. 8% 3.9% 5% 7. 8% 9.1%
A.有计划的国民经济建设
B.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改造
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6.(本题3分)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这些成就包括( )
①第一块国产手表 ②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④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本题3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 )
A.1949年 B.1952年 C.1954年 D.1984年
8.(本题3分)识读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从下列图片可推知,“一五”计划( )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A.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B.大规模进行重工业建设
C.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 D.调整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9.(本题3分)如下图所示,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全体职工送给毛泽东一段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根无缝钢管,它表达了鞍钢工人( )
A.对实施“一五”计划的拥护 B.三大改造后当家做主的喜悦
C.对实行公私合营的拥护 D.支持“大跃进”的决心
10.(本题3分)以下是“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农林水利 轻工业 重工业 运输邮电 货物储备 文教卫生 城市公用 其他
7.6% 6.52% 51.68% 19.2% 3% 7.2% 3.7% 1.1%
A.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B.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_________,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2.(本题3分)___________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___________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13.(本题3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标志是( )
14.(本题3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_____________》,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5.(本题3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三、判断题(共15分)
16.(本题3分)“一五”计划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7.(本题3分)196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 ______ (判断对错)
18.(本题3分)1953年---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其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19.(本题3分)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
20.(本题3分)新中国成立后,在1952年经济恢复后,于1952年—1957年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
四、综合题(共40分)
21.(本题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的石柱记载了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一部法典,它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把奴隶看做主人的工具和财产,不属于人的范围,因而不予保护,如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拐带、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处以死刑等。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三: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习近平《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节选)
(1)根据材料一写出这部法典的名称。
(2)材料二是哪部历史文献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一部宪法确立了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民国国民应享有的法律权利。
(4)材料四中第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是哪一部宪法?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22.(本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最大无结构缝一体化建筑、拥有世界首座高铁下穿的航站楼大兴国际机场,2019年9月25日正式投入运营。习近平出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并致辞。习近平强调,大兴国际机场能够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就完成预定的建设任务,顺利投入运营,充分展现了中国工程建筑的雄厚实力,充分体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中国新闻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什么?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利、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为新时代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节选自《光明日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哪部法律的颁布?
23.(本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协会徽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民主阶级大团结”的精神。
——《新政协筹备会第五次会议》
材料二:如下图。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的盛况
材料三: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为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尊敬和缅怀做了一项怎样的决定?
(2)该图片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标志性意义?
(3)材料三中会议的名称叫什么?这次会议之所以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一部著名的法律文献,请回答该文献是什么?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文献?
参考答案:
1.C
2.A
3.B
4.A
5.A
6.D
7.C
8.B
9.A
10.C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 1949 1954
1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6.错误
17.B
18.正确
19.正确
20.错误
21.(1)《汉谟拉比法典》
(2)《权利法案》。1787年美国宪法。
(3)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民主与法制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法制建设是实行政治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民主与法制建设必须与本国国情相适应;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的重要保证。
22.(1)三大改造的完成;集中力量办大事。
(2)人民代表大会制;一九五四年宪法。
23.(1)毛泽东;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或新中国诞生。意义: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