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种鱼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种鱼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13 21:3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种鱼》教案
  
教材简析
  《种鱼》是一篇富有深刻道理的童话故事,内容浅显,语言流畅。全文共3段,前两段均为一句话,句式相同,只变动其中几个字,揭示春种秋收的规律。全篇教育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不要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
  
设计理念
  注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交流等自主学习活动,营造轻松、互动的氛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联系生活实际有所体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的能力。初步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规律,知道小鱼是不可以种在地里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认识本课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动物和植物的生长规律是不一样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课前谈话:你听说过种鱼吗?种鱼能有收获吗?
  2.揭示、板书课题《种鱼》。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师生点评。(好在哪里?还有什么问题?你能帮他改改吗?)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感悟内容,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农民伯伯春天在地里播种、秋天收获的情景。
  教师用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师生共同归纳概括植物的生长规律。(春播秋收、春种秋实)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表现出农民的喜悦心情。
  3.学生再读课文。
  思考:小猫看见农民伯伯春种秋收后,是怎样做的?小猫会收获很多小鱼吗?为什么?
  4.出示课件:小猫种鱼动画。
  教师旁白第3自然段内容,提出问题,谁能告诉小猫,它错在哪里?(动物和植物不一样,玉米和花生种在地里可以有收获;而鱼是动物,不能用播种的办法收获小鱼。)
  5.读了这个故事, 对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汇报收获,谈感受、体会、想法、懂得的道理。(明白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要仔细观察、勤于动脑。)
  6.出示课件:
  农民把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
  农民把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
  7.学生填空,读句子。
  (让学生了解第1、2段的句式相似,有利于熟记课文。)
  8.用上面的句式练习说话。
  (从课内知识向课外拓展,在具体说话练习中,让学生学会表达,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9.男女生以分组比赛形式背诵课文,学生集体背诵课文。
  10.阅读《小学生语文阅读资源(注音版)》中《木棉树的种子》一文。
  四、巩固识字,总结全文
  1.学生提出较难认读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2.同桌互相指认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做趣味组词小游戏。(游戏规则:学生拿着卡片上台读字音,找朋友,如:我是“农”、我是“民”,“农”和“民”是朋友,“农民”“农民”。)
  4.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小组争第一。
  5.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