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奇妙的“眼睛”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奇妙的“眼睛”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13 21:4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奇妙的“眼睛”
  
教材分析
  〔解题〕
  这是一首儿童诗,介绍了奇妙的“眼睛”。“眼睛”用了引号,表示比喻人的意思,是将一种事物比做眼睛,那么诗歌究竟将什么比成了眼睛呢?而且又是“奇妙”的眼睛?这样的题目很容易吸引读者。
  
〔结构分析〕
  这首儿童诗有三节,分别介绍了“奇妙”的“眼睛”。
  第一节写天文望远镜是天文学家的“眼睛”。
  第二节写显微镜是医生的“眼睛”。
  第三节写潜望镜是海军战士的“眼睛”。
  每节句式、字数大致相同。
  
〔语意理解〕
  天文望远镜是天文学家的“眼睛”。显微镜是医生的“眼睛”。潜望镜是海军战士的“眼睛”。
  三句句式相同,分别用“××是××的眼睛”的形式,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将“天文望远镜”“显微镜”“潜望镜”比做“天文学家”“医生”“海军战士”的“眼睛”。“眼睛”是人最宝贵的东西,这个比喻揭示了他们之间的密切的关系,也写出了喻体的重要性。
  “天文学家用它,可以看到遥远的星空。”“医生用它,可以看见极小的病菌”“海军战士用它,可以在潜水艇里,监视海面上的敌人。”
  这三句分别说明了“天文望远镜”“显微镜”和“潜望镜”的作用:前两句句式相同,第三句稍有变化,特殊交代了潜望镜使用的场所。有了这些交代,我们就更深入地理解了“眼睛”的比喻。
  
〔写作特点〕
  1?形象贴切的比喻,本文用“眼睛”作为喻体,形象地说明了“天文望远镜”“显微镜”和“潜望镜”的特点和作用。
  2?排段的手法,使诗歌读来琅琅上口,而且内容上也易于被儿童理解接受。
  3?用词准确,如“看到”“看见”“监视”三个词的选用,又如“遥远”“极小”等词的使用都准确生动。
  
教学建议
  (一)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有关天文望远镜、显微镜、潜望镜的知识。
  (二)注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出示图片天文望远镜、显微镜、潜望镜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大家简单介绍。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可先借助拼音读,读熟练后,只看汉字读,边读边自主识字。读后可交流:奇妙的“眼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用处?
  3?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感受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尝试背诵,可采用竞赛形式,读中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说一说,今天你在“快乐读书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让学生自由谈感受。
  5?思维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科学仪器?它们又是谁的眼睛呢?可以让学生借助自己搜集的资料、了解的知识仿照课文中的语言格式说一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资料
  〔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的望远镜。一般指光学望远镜。聚光能力强,能观测到微弱的天体。有折射式、反射式和折反射式三种型式。随着天文观测波段的扩展,还相应发展有射电望远镜、红外望远镜、紫外望远镜和x射线望远镜等天文望远镜。
  〔显微镜〕获得微小物体或物体微细部分的放大像,以便观察的光学仪器。一架显微镜通常备有若干个不同焦距的物镜和目镜以供选择。优质显微镜能分辨相距约十万分之一厘米的两个物点。根据不同需要,有不同用途的显微镜(如偏振光显微镜、相衬显微镜等)。各种显微镜广泛用于生物学、医学、农业以及矿冶、纤维、机械等工业中。
  〔潜望镜〕在隐蔽处观察外界情况时常用的光学仪器。实际应用的潜望镜由物镜、目镜和两个直角全反射棱镜组成。来自远处的光线被上下两棱镜所全反射,而为观察者所看到。在潜水艇、坑道和坦克内常应用潜望镜来侦察敌情。
  〔潜水艇〕主要在水面下进行战斗活动的军舰。以鱼雷或导弹等袭击敌人舰船和岸上目标,并担任战役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