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二课时)
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学习任务四
回顾复习
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讲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说一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聚焦人物描写,体会精神品质
学习任务五
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默读课文,找到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部分认真阅读,画出相关语句,运用以前学过的理解人物的方法,结合查阅的资料,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
精读感悟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
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
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精读感悟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沉着、镇定、临危不乱
“几声尖锐的枪声”,父亲听见了,可他依旧“不慌不忙”,想象一下,他当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精读感悟
他们仔细地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体现出李大钊在敌人面前临危不惧,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你从“严峻”想到了什么?
精读感悟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乱蓬蓬”看出了李大钊遭受了非人的对待,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然面色“平静”,“慈祥”一词更是写出了李大钊对亲人那深切的爱。这强烈的对比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贞不屈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展露无遗。
精读感悟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表现了一位革命者在残酷的折磨下坚贞不屈的内心世界,塑造了李大钊大无畏的革命英雄形象。
为什么“没有说一句话”?父亲是不是不爱他的孩子?
精读感悟
在李大钊的子女后来的访谈和传记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李大钊对孩子的爱。他是孩子的父亲,他是妻子的丈夫,他深深地爱着他们。可是为了不连累亲人,为了不在敌人面前表现出丝毫的软弱,他把爱深深地埋在心里。这是普通人难以做到的事情啊!这种力量从何而来?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升华情感,体会表达方式
学习任务六
精读感悟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首尾呼应。感受到课文的结尾表现了十六年前“我”得知父亲遇难时的悲痛,课文的开头表现出十六年来“我”对父亲的念念不忘,体会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拓展资料,提升认识
学习任务七
拓展提升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李大钊、刘胡兰、董存瑞,还有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
请你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小组合作交流。
课堂小结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自主作业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1.继续查阅革命先烈的资料,了解他们的事迹。
2.完成分层作业。
学好语文
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