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一课时)
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谈话导入,激趣导学
学习任务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今天我们将和作家李星华一起回忆十六年的那个不同寻常的日子,感受那一幅幅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谈话导入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谁回忆?
为什么说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回忆谁?
回忆了哪些事情?
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学习任务二
检测预习
埋头 幼稚 含糊 避免 局势
严峻 轻易 尖锐 僻静 魔鬼
苦刑 冷笑 残暴 匪徒 法庭
安定 占据 会意 执行 过度
pì
hu
规范书写
稚
避
僻
瞅
靴
绑
魔
刑
哼
峻
袍
执
啃
啪
瞪
zhì
bì
jùn
pā
dènɡ
pì
chǒu
xuē
mó
xínɡ
hnɡ
bǎnɡ
kěn
páo
zhí
规范书写
避
哼
执
“哼”字不要多加一横。
“执”的第五笔不是横折折钩,而是横折弯钩。
“辶”捺要平而长,托住“辟”。
魔
广字头的撇是长撇,里面写紧凑,不要忘写里面的撇折和点。
默读思考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什么?
写了李星华回忆父亲李大钊。
交流背景
李大钊 字守常,直隶乐亭(今属河北)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英勇就义,时年38岁。
交流背景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任务三
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那年春天
→4月6日
→十几天过去了
→28日黄昏
时间顺序
整体感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被捕前
被捕时
被审前
被害后
整体感知
在这四个时间节点上,课文分别回忆了哪几件事?
被捕前
被捕时
被审前
被害后
1927年春天
1927年4月6日
十几天过去了
1927年4月28日
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
工友阎振三被抓
父亲不顾亲友的劝说坚持留在北京
反动派到家里搜捕父亲,父亲面对危险处变不惊
父亲在法庭上被审时依然沉着镇定
全家得知父亲遇难的消息
整体感知
在这些事件中,哪件事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呢?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整体感知
作者是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时,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以及父亲遇难后家人的沉痛心情来叙述课文的。我们把这种表达方法称作倒叙。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交流资料,观看视频了解了李大钊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近李大钊,感受他伟大的革命精神。
自主作业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1.观看《觉醒年代》,了解更多的革命英雄人物。
2.完成分层作业第一课时。
学好语文
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