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3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9 00:0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解诗题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中秋夜赏月的情景。
知诗人
王建(约767—831后),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代诗人。其诗题材广泛,爱憎分明,生活气息浓郁。
主要作品:《凉州行》《海人谣》《宫词》等。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停顿。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作者看到的
听到的
作者感受到的
“树栖鸦”应该是作者听到的,它衬托了什么?
让夜显得更加宁静。
“冷”写出的是月夜的冷清,还表现了什么?
作者的心也是清冷的。
《十五夜望月》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庭院中的地面映着皎洁的月光,一片雪白,院中高高的树上栖息着鹊鸦,对着明亮的月光发出惊鸣,空气中传来一阵若有若无的桂花的幽香,诗人走到桂树跟前,发现微冷的秋露凝结,沾湿了朵朵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人们都望着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身上?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
“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拓展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背诵《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