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怀素写字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怀素写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13 22:0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怀素写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解题〕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所写人物是我国古时候的一个和尚——怀素。主要写怀素刻苦练字成为有名的书法家的事。我们学习时要重点学习他是如何写字的,从中学习怀素刻苦学习的精神。
  〔结构分析〕
  课文有三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写怀素认真刻苦练字。
  第二部分(第三自然段),写怀素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这篇课文的结构方式是分总关系。
  〔语意理解〕
  “古时候有个叫怀素的和尚。”
  交代怀素生活的年代及其身份。
  “他从小就喜爱写字,并且写字非常认真。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这样,怀素写字进步很快。”
  这段写了怀素认真写字的过程。这段文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用一句话交代怀素从小就爱写字,并且认真。“喜爱”是兴趣,“认真”是态度,“并且” 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非常”表示程度,修饰“认真”的程度。然后按一定顺序写他写字的过程,“先……再”表示过程,“看清……记住……照着写”描述了写字的具体过程,也表现了他认真的态度。“总是”说明他的这种做法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此以往,这需要恒心,需要毅力,“一笔一画”很形象地描述了他认真的样子。最后一句是总结,总结这样做的效果,“进步很快”。
  “那时纸很贵,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在上面写了擦、擦了再写,日子一长,木板竟被他写穿了。”
  这段写怀素克服困难,刻苦写字。怀素对待写字的态度不仅认真,而且还不为困难吓倒,没有纸就找来木板,克服困难,刻苦练字,“写了擦、擦了再写”,表现了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苦练,“竟”表示出乎意料,真可谓水滴石穿,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怀素就用这样一种持之以恒、勤奋刻苦的精神来写字。有了这样的精神,无论做什么都会成功的。
  “怀素长大以后,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这是怀素勤奋苦练的结果,成了有名的书法家,这也是全文的总结,揭示了一种道理,只要勤奋刻苦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写作特点〕
  1选取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这篇课文选取了怀素练字的过程和无纸在木板上练字的事,表现怀素刻苦勤奋的精神品质,事件典型,有说服力,深刻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分总的结构方式更好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教学建议
  (一)读书指导
  1出示警句,谈话导入。
  (1)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①字是心灵的窗户。②见其字如见其人。(注音)
  (2)自由读,指名读。
  (3)这两句话都说明写好字是多么重要啊!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字呢
  (4)学生自由发言。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写字有关的课文,看看古人是怎样写好字的。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感知全篇内容。
  (2)小组互动:小组内互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朗读: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4)集体交流:了解学生自主读书情况。
  3熟读背诵,积累语言。
  熟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指导学生背诵。
  引背法:那时……日子一长……怀素长大以后……
  词语提示法:纸→木板→写穿→书法家
  (二)习题处理
  1文后第二项练习“给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让学生先试读,交流后再注音。
  2背诵课文。建议在熟读的基础上用引背法、词语提示法,采取师生互动、小组互动的方式进行。
  3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4.写字指导:“非”“成”,注意笔顺,教材中已列出,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常”,上面是“党”(党字头),不是“学”(学字头)。“步”,上下结构,下部不要写成“少”。
  (三)实践活动
  1认真写一页字,写好名字,拿到班级展览。
  2把《怀素写字》的故事讲给家长或邻居小朋友听。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资料
  〔怀素(725—785)〕字藏真,僧人,长沙人,幼时出家。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是继张旭之后的又一大草书家,有“颠张醉素”之称。他存世草书墨迹很多,著名的有《东陵圣母贴》、《论书贴》,是含有章草笔意的优秀作品;《苦笋帖》、《千字文》和《自叙帖》,均为狂草,笔势狂怪怒张,神彩飞舞,可以说是着力的佳作。《自叙帖》为墨迹本,笔势雄强狂纵,变化莫测,一直为世人所重。他自幼喜欢书法,可是家里穷,没有钱买纸,于是他就想办法在园子里种了许多芭蕉树,用芭蕉叶练字。芭蕉叶写光了,他又在木板上写字。就这样不停地练,毛笔坏了一枝又一枝,后来坏笔堆成了一座小山。怀素就在地上挖了一个坑,把坏毛笔埋在里面,堆成了一座“笔墓”。
  颜真卿学书法
  在我国书法艺术中,“颜体”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字体。它刚劲、端庄、流畅,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经过长期摸索、创造逐步形成的。
  少年时代,颜真卿就勤奋好学,喜好书法。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纸和笔,他就用树枝在墙上、地上练习写字。
  成年以后,颜真卿做了县官,仍一直惦记着读书、写字,从未停止过练习书法。当他的字已经写得很不错的时候,仍不满足,还要到精通楷书和草书的张旭门下学习。
  拜师后,颜真卿希望张旭能把他的全部技能都传授给自己。但是,过了好几个月,老师很少给颜真卿讲授什么,只是将历代名家的字和自己的字交给他,要他细心揣摩,认真临摹,并要他多多领悟自然万象,从大自然中寻求启示。
  急于求成的颜真卿,终于有一天憋不住了,他来到张旭面前,恳求老师把行笔落墨的诀窍传授给他。张旭看着眼前这位求学心切的学生,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天下哪有一种不花功夫就能学成功的技艺呢颜真卿想走捷径,找“秘诀”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张旭耐心开导颜真卿,给他讲述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教王献之学书法的故事。最后老师严肃地对颜真卿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诀窍’的话,就在于苦学。记住,不下苦功夫的人,是永远不会有任何成就的。”
  老师的话,使颜真卿受到很大启发。从此,他再也不想找什么捷径了,而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埋头苦练。不久,他的书法又有了长足的进步。
  由于勤学苦练,颜真卿逐渐对老师的书法技艺能做到心领神会了,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正楷端庄雄伟;行书遒劲郁勃,使古人的书法为之一变,开创出新的风格,并对后人产生很大的影响。
  颜真卿成名后,不忘张旭的教导,他还专门写了一篇记述跟张旭学习书法经过的文章,用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深切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