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 下册 第六章北方地区 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 下册 第六章北方地区 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10 18:1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下册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掌握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风情”及其名胜古迹结合和文化遗存。
2、了解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及其地貌景观。
3、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危害。
4、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教学目标
说起黄土高原,你会想到什么?
黄土风情
千沟万壑
除了这些,你对黄土高原还了解多少?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黄土高原看看吧!
古代文明
革命圣地延安、窑洞
新知导入
目标导学一:文明的摇篮
新知讲解
北方地区
第二级阶梯
位 置
新知讲解
长 城
太 行 山 脉
秦 岭
乌鞘岭
东起
西至
北连
南抵
内 蒙 古 高 原
范 围
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
北连内蒙古高原,南至秦岭
新知讲解
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河南等省
所跨省区
新知讲解
暖温带
半湿润、半干旱
温度带
干湿状况
新知讲解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 候
新知讲解
文明的摇篮
在黄土高原这片黄土地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新知讲解
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黄土位于坛上“五色土”的中央。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
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新知讲解
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信天游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人们喜爱。
新知讲解
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
新知讲解
地坑院
分析这种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生活:民居窑洞
影响因素:土壤、气候
黄土直立性好,不易崩塌
黄土堆积区
土层厚,适合开凿
气候较干燥
容易开挖
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新知讲解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左右,最厚可在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
是怎么形成的?
新知讲解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左右,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想一想
黄土剖面
这么厚的黄土层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别的地区没有?
海拔 1000--2000米
面积 64万平方千米
黄土厚度 100米以上
目标导学二:风吹来的黄土
新知讲解
科学家的假说
黄土就像冬季地面
积雪那样,以差不
多厚度覆盖在起伏
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黄土高原自西北到
东南,黄土的颗粒
越来越细。
黄土的矿物成分与
其下面的基岩成分
不一样。
教材P27活动1: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说说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新知讲解
黄土的矿物成分与
其下面的基岩成分
不一样。
黄土不是本地产生的
怎么来的?风?水?
黄土就像冬季地面
积雪那样,以差不
多厚度覆盖在起伏
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风力沉积
从哪来?
黄土高原自西北到
东南,黄土的颗粒
越来越细。
西北风
中亚和蒙古高原
西北风
黄土是由西北风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区带来的。
新知讲解
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
问题一:为什么西北风如此强劲?
亚欧大陆
太平洋
新知讲解
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
中亚
蒙古高原
问题二:为什么中亚和蒙古高原多沙尘?
干 燥昼夜温差大
新知讲解
( 1 ) 来源:
风吹来的黄土
( 2 ) 特征:
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多孔隙;
直立性强。
新知讲解
活动
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地理现象。
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说说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差不多的厚度”,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流质(风或流水)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黄土矿物成分与基岩成分不一样”,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新知讲解
地表破碎
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
新知讲解
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成沟壑。
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
墚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
新知讲解
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除了表现为黄土深厚之外,还更表现为……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目标导学三 严重的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
3
降水
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2
植被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4
坡度
地表破碎,坡度大
1
土壤
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易溶于水
合作探究:
1.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
新知讲解
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人为原因
毁林、毁草,破坏地表植被
新知讲解
读图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1. 土地:肥力下降
水土流失
地表肥沃的土壤流失土地肥力下降
新知讲解
读图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遭到破坏
2. 农田和村庄:
水土流失地面坍塌
破坏农田和村庄
新知讲解
水土流失
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
黄河下游开封河段
读图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黄河壶口瀑布
3. 河流:
含沙量剧增,河道淤塞
新知讲解
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
读图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新知讲解
成功的经验:
目标导学四:水土保持
新知讲解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新知讲解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修梯田
工程措施—修挡土坝
新知讲解
黄土高原hgzxplc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新知讲解
生产措施—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水土保持—生产措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新知讲解
小流域综合治理
护坡
植树种草
缓坡
修梯田
陡坡
植树种草
退耕还林还草
减少放牧牲畜数量
护坡工程
固沟
打坝淤地
保塬
平整土地
建农田防护林网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合理生产
重点保持水土
因地制宜
新知讲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敬畏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知讲解
对古老文明及民风民俗的影响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文明的摇篮
位置范围
风成说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成因
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因素
风吹来的黄土
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后果
水土保持的方法
黄土高原治理的成效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
A.下游修筑大堤 B.上游兴修水库
C.中游保持水土 D.下游开挖新河
C
课堂练习
2.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面崎岖不平,是个多山的高原
B.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C.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厚的地方
D.高原上多沟谷、湖泊
C
课堂练习
3.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  )
A.注入的支流众多
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C.水流速度快
D.流经黄土高原区
D
课堂练习
4.下列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千沟万壑,地表破碎
B.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C.沙漠广布,植被稀少
D.河网密布,绿洲点点
A
课堂练习
5.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
A.下游修筑大堤 B.上游兴修水库
C.中游保持水土 D.下游开挖新河
C
课堂练习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体会
有什么感想
收获园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请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知识,
分析黄土高原人们衣、食、行的习惯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