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本课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本课对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做了细致的介绍,给老师和学生展示了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社会精彩丰富的市民生活,和经典的文学史学的发展。
教学对象及学情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历史学习,七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提高,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本课为学生较感兴趣的文化性知识,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且在第3课《盛唐气象》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类似城市的知识,在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中,学习了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语文学科学习的宋词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宋元时期的文化。
教学目标 1.通过导游的带领在宋朝游玩一天,领略古人都市生活的风采; 2.通过导游的介绍欣赏词曲、史学,体会宋元文化的魅力; 3.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化知识,感受和树立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
教学重、 难点 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难点:1.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壮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2.感受中华文化的自信。
教学内容 导入:史料导入:通过对外国史学家对宋朝的史料描述例如:“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希望生在中国宋朝。——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引出问题,在这些史学家和学者眼中,宋朝是如此的吸引他们,究竟宋朝有什么样的美妙之处?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新课预习:通过基本设计:导游带领着我们的游客到宋朝一日游,招募导游团,为游客介绍宋朝的繁华之处。来融合课堂的预习。 授课内容: 出示12-13世纪中西方城市人口规模的对比,来引出当时世界城市人口的基本对比,来体现宋元时期中国的城市发展在世界居于前列,其中著名的都市有“开封、临安和元大都”。 其中最为繁华就是北宋都城“开封”,接着开始我们导游的一天工作。 第一站:游大相国寺 逛大相国寺,感受大相国寺的繁华,逛庙会,赏节目,体会接受体会宋朝城市生活的繁荣。 第二站:逛街市 欣赏在宋朝街市上的瓦子和勾栏丰富的市民生活,播放开封城内的丰富的市民生活视频,从而反映出宋朝时期文化娱乐丰富的生活出现背后是市民阶层出现并发展的推动。 欣赏清明上河图中截取的宋朝丰富的市民文化生活和衣食住行的场景。体验宋朝时期普通市民丰富的文化娱乐和都市生活,增加学生对宋朝时期社会的体验感和向往。(播放动画的清明上河图,假设《清明上河图》能动起来,那又是怎样一种繁华景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培养历史兴趣与思考的能力。) 第三站:舌尖上的宋朝 首先介绍中国人一日三餐的变化,然后引领学生了解宋朝时期丰富的饮食文化,结合《清明上河图》和《梦梁录》记载,展示宋朝时期丰富的饮食文化,激起同学们对宋朝生活的一种向往。 展示史料:提出问题:思考: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的原因?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史料解读和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站:赏玩节日活动 展示宋时的著名诗歌:展示材料,展示丰富的节日活动,带领学生回到宋时的节日,感受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第五站:赏词曲文化魅力 出示两宋时期著名词人的代表作品,品读其写作风格和词风,体味宋时文人风雅,以及对国事家事的深刻眷恋。 结合元曲的发展内容,展示出关汉卿《窦娥冤》的情节内容,感受元曲写作和内容的深化,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结合唐诗宋词元曲的创作和艺术形式,理解文学形式的简单化和通俗化,逐步适应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 第六站:品鉴史学经典 理解《资治通鉴》的创作背景和意图,感受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特色,体味史学家和统治者对社稷的重视。 结合本课的知识内容,出示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设计,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结合教师自身的对文化感受,留给学生思考自己对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体验,感受中华文化的自信。
教学反思 在行课中发现,导入方面需要更加有力的证据和对比性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可在导入前利用所学知识对宋朝第一印象,再加以对比,可起到更好的效果。另外在导游选择方面任务可以更加明确,直接分配任务,可极大的提高授课效率。另外在情感升华上,可利用文化的传承与自身的感受,留下问题,思考未来,对中华文化有一份自己的的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