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9 10:4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立足核心素养,发挥育人作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历史核心素养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提出更加明确了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需要构建历史思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巧用史料,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本课的学习离不开学生对史料的搜集与探究,以史料为载体,以问题为突破,通过图片史料、文字史料的分析,感知历史事实,感受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与文化,从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创新学习方式,贴近学生生活本课运用情景创设,学生各个社团活动的展示,厘清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立足当下所处的城市背景,理解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厚植家国情怀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家国情怀的培育便显得尤为重要,这意味着在历史教学中,要巧妙挖掘家国元素,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树立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学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是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12课的内容。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宋元时期的经济、政治,在此基础上,本课从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两个角度出发,探究宋元时期都市的繁华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身独特又鲜明的个性展现出又一文化发展的高峰。学生情况分析心理特点:七年级学生心智尚不成熟,缺乏综合分析能力,但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知识水平: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对宋元时期的政权变更及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了解,但对都市和文化的认识则较为浅显。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探究宋元时期都市文化昌盛的原因及文化繁荣的背景,从而巧妙构建逻辑联系。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认识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是经济因素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时空观念:通过宋元时期的都市与当下的杭州做对比,理解时空的变迁与延续。史料实证:通过《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等史料认识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历史解释:结合史料分析,解释世俗文化与市民生活的关系。家国情怀:通过宋词、元曲的学习,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繁华;掌握宋词、元曲的特点、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教学难点:掌握《资治通鉴》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历史图片、文字材料、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合作探究法
板书设计
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游京都:品盛世繁华赏经典:传不朽风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引题导入新课 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这座城市有着“东南第一州”的美称,更是被誉为人间天堂,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杭州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呢?师: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千年之前,看看北宋词人柳永又是如何描述杭州的呢?师:当时的杭州虽然不是都城,但是其繁华景象和丰富的文化生活令无数文人墨客驻足吟唱,那么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就让我们穿越千年,看看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结合生活经历,思考并回答问题。赏析宋词,感受北宋时期杭州的繁荣与昌盛。 通过北宋词人柳永的《望海潮》,了解历史上杭州的繁华景象,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引出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此外,由学生分享对杭州的认识,感知古今都市的异同之处。
一、游京都:品盛世繁华 PPT展示:社团文化节活动方案创设情境:一年一度的校园社团文化节来啦,这次文化节的主题为“品味宋元都市生活,探寻文化艺术之美”,让我们聚焦现场,看看各个社团的风采吧! 以小组为单位阅读社团文化节的具体活动方案。 创设情境,以文化艺术节活动为契机,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寻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文化之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师:通过之前的学习,在宋元时期,有哪些繁华的大都市呢?过渡:现在让我们把舞台交给各个社团,看看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绘画社 《清明上河图》:宋朝人的烟火气全在这里~师:绘画社想要分享的画作是《清明上河图》,这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描述了北宋开封的景象,让我们跟着这幅画,一起来看看在宋朝,我们可以住哪里?吃什么?行什么?PPT展示:《清明上河图》局部图 【提示】当时已经出现了许多供人居住的酒店,如“久住王员外家”便是当时一王姓大户开的民宿,“久住”便意味着这里适合长久居住,非常舒适,透过窗户也可看见有一士子正在埋头苦读。PPT展示文字史料:《东京梦华录》【提示】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的旅店一家挨着一家,而且许多南方过来的政府官员、商贾大户都乐意在这里留宿,可见居住环境和条件还不错。PPT展示图片史料: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图【提示】《清明上河图》中最豪华的便是孙羊正店,在宋朝,高档的酒楼叫作正店,正店是获得了政府许可,能够自行酿酒。PPT展示图片史料:《清明上河图》局部图 【提示】在宋朝,最为常见的还是驴,小毛驴价格较低且吃苦耐劳,是人们城际交通的首选,而牛车、骆驼等也作为常见的运输工具。当时的造船业也非常发达,已出现民用的座船、游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结合课前预习,从吃、住、行的角度描述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 本环节通过学生的介绍,结合《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感受北宋开封的吃、住、行,由此反映宋元时期市民生活的繁荣与昌盛。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与解读,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而在讲解的过程中,也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艺术社 瓦子勾栏:大型城市娱乐中心师:今天活动地点便是大相国寺,请艺术社的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宋元时期的娱乐中心。PPT展示文字史料师:说起娱乐就离不开一个地方,那便是大相国寺,大相国寺有大小院落60余座,每月开放五次,是万姓交易的场所。不仅如此,在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表演的场所则是勾栏,在勾栏中可以看到哪些娱乐活动呢?PPT展示图片师:蹴鞠在当时非常火热,而且蹴鞠这一活动并没有性别上的限制,不仅城里人爱玩,农村人也爱玩,是一项名副其实的全民运动。不仅如此,还出现了捶丸、弄潮、马球等各色各样的娱乐方式。 结合课本知识,介绍大相国寺。观察图片,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分享当时的娱乐活动。 本环节由艺术社团的同学们展现,以本次活动的地点大相国寺为突破口,辨析瓦子、勾栏的含义,并展现当时人们有哪些娱乐活动,从而更为直观地感受宋元时期繁华的市井生活。
民俗社 传统节日:珍贵的文化遗产过渡:在宋元时期有着如此之多的文化活动,为了感受这美好的都市生活,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日子去呢?就让民俗社团的成员为我们介绍介绍。师:宋朝的第一法定节假日便是上元节,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元宵节,在宋元便已经出现了“元宵晚会”,皇帝带着嫔妃来欣赏灯会,观看各类演出,皇帝开心了,一声“赏”,天下就会下钱雨呢,还可以猜灯谜呢。ppt展示诗词师:这些传统节日在宋元时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节日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影响至今。 了解宋元时期习俗活动,感受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针对节日诗词进行连线并分享各个节日习俗。 以游览时间为突破口,了解宋元时期的节日,运用诗词对传统节日的描述,认识到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并结合当下的节日习俗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二、赏经典:传不朽风骨 音频播放:苏轼《但愿人长久》师:有同学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来自什么呢?体裁是什么呢?过渡:宋元时期的人们在享受美好的物质生活之后,它就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成为了世俗文化的直接接触者和欣赏者,那到了宋元时期,文化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PPT展示李白的《月下独酌》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师:同样是写酒,这两首诗在格式上有何不同?过渡:首先,让我们走进宋词篇,请文学社的同学们为我们介绍介绍。文学社:赵宋之世,造极千载演进师:到了元朝,蒙古人对汉人实行了一系列政策,使得许多文人不得不投入到民间的创作中,从而推动了元曲的繁荣,什么是元曲呢,它包括什么呢?PPT展示关汉卿人物简介及《窦娥冤》师:在中国的戏剧史上,元朝的杂剧占据着一席之地,其中,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四人分别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被称为“元曲四大家”,最著名的人物便是关汉卿,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并思考:《窦娥冤》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反映当时社会什么样的景象?展示《资治通鉴》简介师:当我们在了解宋元时期的历史时,离不开这样一个人物——司马光,他有一部非常著名的作品,便是《资治通鉴》,有同学能来介绍介绍这本书吗?探究:繁华的市井生活与繁荣的市俗文化之间有何关联?总结:社会安定,经济强盛,人口增多,市民阶层壮大,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满足,更追求精神文化上的繁荣发展,由此,市俗文化的繁荣发展。 聆听歌曲,感受词的魅力。欣赏唐诗和宋词,思考两者的异同之处。各小组展示讲解词,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物。例:我想要介绍的人物是苏轼,苏轼是北宋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体现出他远大的抱负和志向。温故知新,回顾元曲产生背景。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问题。介绍《资治通鉴》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唐诗和宋词的对比,为学生搭建支架,探究宋词和唐诗的不同之处,深化对宋词的认识和理解。本环节采用了同学讲解的方式,通过社员们的精彩介绍,了解不同词人的生平,朗读其代表性作品,从而感受不同词人的风格特色。通过《窦娥冤》这一元曲作品,投射出元曲产生背景及主要的元曲代表作,展现元代文化的繁荣与昌盛。本课内容由繁华的都市生活与昌盛的文化两大内容组成,在课堂最后,通过一则探究活动,构建两者之间的联系,落实核心素养。
总结归纳情感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和文化,立足当下,我们所处的杭州已经连续14年被评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在这里有美丽的西湖,有大气磅礴的天目山,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南宋御街。随着亚运的临近,作为杭州的学子,我们又该如何宣传杭州的都市生活与文化呢?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并分享作为亚运小使者该如何宣传杭州。 首尾呼应,以杭州这座城市为契机,思考作为杭州学子的做法,培养对家乡的一种认同感与责任感。
教学反思
在本课实施的过程中,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在浏览《清明上河图》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脚手架,引导学生归纳住食行乐的表现,补充更多细节材料。二是在宋词元曲和《资治通鉴》的连接上较为生硬,如何构建宋词元曲和史学著作的关系也是值得我不断思考的地方;三是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个别问题的设置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要给予学生更多展示的空间,通过实际行动感受都市生活的繁华和文化的昌盛,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因此,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更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史为鉴,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构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凸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