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文档属性

名称 3.3+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2-08 21:5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幽植众能知,芬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不如当路草,芳馥欲何为。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孤傲高洁,坚贞自守
幽谷自适,不取媚于人
英雄的风貌,高洁的品格
有气节、虚心
英强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王冕(1287~1359)元代浙江人。家贫,幼时白天放牛,晚至佛寺长明灯下读书。元统治者轻视汉人,汉人被列为第三和第四等国民。蒙古官员的贪污腐败在历史上也属空前。王冕试进士不第,即弃去,归隐九里山,读古兵法,作画易米为生。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美好人格。
●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这种感情有什么特点?
抒发了美术家的孤傲清高的情感。因逃避现实,较消极。
一、植物的人格化
郑思肖(1241~1318)福州人。他生活在宋元易代之际,先历经家门之变,又目睹亡国之惨状,遂愤然隐居于寺观陋巷,自号所南,坐卧不北向,意在不忘赵宋。
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
未有画家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道人。生活在明末初之时。
《墨葡萄》纸本水墨,165.7x64.5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他的神情、他的声音、他衣角一条蜿蜒的纹路,他一切的一切,都足以回味千百遍,在黑暗或光明的河流里千缠百绕,长出花叶参天。或有樵夫看尽了枯荣,问为什么爱呢?可是在遥远的人之初,第一次心跳加速,第一次手足无措,第一次相思从。谁又能说得清,为什么爱呢?
二、动物的人格化
在我国清朝时有位著名的画家就一直以鹌鹑自喻,你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他为什么要把自己比喻成鹌鹑?
让我想想上次洗澡是什么时候?
做为一只鹌鹑我也是有尊严的哦!
额·····我刚刚想什么来着
我白眼一翻,这幅画就值1.18亿.
他的神情、他的声音、他衣角一条蜿蜒的纹路,他一切的一切,都足以回味千百遍,在黑暗或光明的河流里千缠百绕,长出花叶参天。或有樵夫看尽了枯荣,问为什么爱呢?可是在遥远的人之初,第一次心跳加速,第一次手足无措,第一次相思从。谁又能说得清,为什么爱呢?
八大山人
《奔马图》(326厘米*112厘米 1941)徐悲鸿
提拔为: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忧心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结果也。企予望之。悲鸿时客槟城。
肥者骨路权奇,素一索而立峻坡,虽有厌饫刍豆之菜,宁无羊肠路蹶之患。瘠者皮毛剥落,啮枯草而立霜风虽有终身摈斥之状,而无晨驰夜秣之劳。…… 世之士大夫,廉滥不同,而肥瘠系焉。能瘠一身而肥一国,不失其为廉:苟肥一己而瘠万民岂不贻污滥之耻欤!
《二马图》(28.8厘米*142.7厘米 元代)任仁发 故宫博物院
他的神情、他的声音、他衣角一条蜿蜒的纹路,他一切的一切,都足以回味千百遍,在黑暗或光明的河流里千缠百绕,长出花叶参天。或有樵夫看尽了枯荣,问为什么爱呢?可是在遥远的人之初,第一次心跳加速,第一次手足无措,第一次相思从。谁又能说得清,为什么爱呢?
通过特色形象,展现画家的个人情感,以获得影响和共鸣。
作品的特点:
一、画面上的形象是美术家自己创造出来的;
二、不单纯抒发美术家的个人情感,而是要产生社会效果,打动别人。
人物形象
他的神情、他的声音、他衣角一条蜿蜒的纹路,他一切的一切,都足以回味千百遍,在黑暗或光明的河流里千缠百绕,长出花叶参天。或有樵夫看尽了枯荣,问为什么爱呢?可是在遥远的人之初,第一次心跳加速,第一次手足无措,第一次相思从。谁又能说得清,为什么爱呢?
●作品有什么艺术特色?
作品为木刻黑白版画,造型简洁粗犷,有强烈的力量感与感染力。
●这种情感有何社会意义?性质特点是怎样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
体现作者希望全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强烈爱国情感。
要产生社会良好的效果。有积极意义。
他的神情、他的声音、他衣角一条蜿蜒的纹路,他一切的一切,都足以回味千百遍,在黑暗或光明的河流里千缠百绕,长出花叶参天。或有樵夫看尽了枯荣,问为什么爱呢?可是在遥远的人之初,第一次心跳加速,第一次手足无措,第一次相思从。谁又能说得清,为什么爱呢?
三、静物的人格化
作品尺寸:92.1 × 73cm向日葵数:15只创作时期:1888年8月收藏地点:英国伦敦国家画廊(The National Gallery)备注:梵高基于他自身所喜爱的12只向日葵基础上所创作的第四个作品。15朵向日葵从一只简单的陶罐里冒出来,背景是耀眼的黄色。花儿有的新鲜挺拔,环绕着火焰般摇曳着的花瓣。有的则快要结子,已经开始凋萎。
他的神情、他的声音、他衣角一条蜿蜒的纹路,他一切的一切,都足以回味千百遍,在黑暗或光明的河流里千缠百绕,长出花叶参天。或有樵夫看尽了枯荣,问为什么爱呢?可是在遥远的人之初,第一次心跳加速,第一次手足无措,第一次相思从。谁又能说得清,为什么爱呢?
三、静物的人格化
作品尺寸:100 × 76cm向日葵数:15只创作时期:1888年12月-1889年1月收藏地点:东郷青児记念损保ジャパン日本兴亜美术馆(日本东京)
小结
美术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特殊的思想感情“自我”,但是有的隐晦,有的直接;有的通过画面本身,有的采用其他的暗示;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在现实生活中多观察、体验、感悟、比较,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或特性进行自我情感表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