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测基础)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福建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A.东海海军 B.南海海军 C.华东军区海军 D.北海舰队
2.近年来,人民解放军积极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援助、联合国维和行动以及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等,震慑和打击了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这表明人民解放军积极( )
A.更新武器装备 B.维护民族团结 C.改革组织架构 D.维护世界和平
3.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发展迅速,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包括( )
A.军事技术的提高 B.正确的国防政策
C.综合国力的增强 D.主动出击的战略部署
4.国庆阅兵展现了我国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风采。下列国庆阅兵仪式上的四个方(梯)队中,最能展现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曾被称为“第二炮兵部队”的是( )
A.坦克方队 B.信息作战方队 C.空中梯队 D.导弹方队
5.下列这组图片反映的是人民军队的( )
A.军种齐备 B.武器装备 C.实战演练 D.使命担当
6.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A.北洋水师 B.福建水师 C.华东军区海军 D.东海舰队
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能体现这一政策的史实是( )
A.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B.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调整组建五大军种
C.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D.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建交
8.1949年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这表明新中国(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反对帝国主义国家孤立政策
9.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主要外交活动有(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参加日内瓦会议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万隆会议”“重返联合国”“上海APEC会议”等历史事件体现的主题是( )
A.文化繁荣 B.外交发展 C.经济增长 D.民族团结
11.1971年11月,两名升旗手来到联合国大厦第二十三根旗杆旁,将匆忙制作的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新中国国旗第一次升起在纽约的上空,这一幕的发生是源于( )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2.下列中美关系图示说明了( )
(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总理握手)
A.由敌对走向合作,不断深化发展
B.我国外交政策转变为寻求与大国结盟
C.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化的经济活动
D.中国特别注重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13.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各个领域的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14.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禁毒、难民、妇女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这表明中国(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积极发展全方位外交
C.立志成为世界一流大国 D.开展与邻近国家的合作
15.2002年,中华大地掀起了“唐装”热,色彩靓丽的唐装成为街头巷尾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与这一景象相关的会议是( )
A.上海世博会 B.世贸组织会议
C.第29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6.下列各项,属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是( )
①与俄罗斯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日邦交正常化
④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⑤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⑥举办中非合作论坛
⑦援建坦赞铁路
A.①③⑤⑥ B.①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③⑤⑥⑦
17.新时期我国实现睦邻友好政策最突出的表现是( )
A.上海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B.加入WTO
C.积极参加联合国和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D.与俄罗斯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8.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我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坚持不运用武力的原则 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19.疫情暴发后,中国众志成城,科学防控,基本控制了疫情的扩散。中国积极参加全球疫情防控,截至2020年4 月12日,中国已向14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这体现了中国( )
A.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坚持“一带一路”倡议
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下表信息反映了( )
1949—2017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
年份 1949 1959 1969 1979 1989 1999 2017
国家数(个) 10 34 45 120 136 162 175
A.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第三世界力量日益壮大 D.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21.人类历史在交流、冲突、合作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
材料二:
材料三: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我相信,我们的帮助主要是通过经济和财政的支持,这对于经济安定和有秩序的政治进程来说,是必要的。
——节选自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说
材料四:1971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赛上,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是中美关系上一个重大突破,引起很大轰动,被称为“乒乓外交”。“乒乓外交”获得了“小球转动大球”的戏剧性效果。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史上世界各地“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两种主要方式。汉朝的哪位人物开通丝绸之路后,使“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日趋频繁?(2分)
(2)材料二中,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从地理的角度看,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3)材料三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提出标志着什么?为加强对西欧的“经济和财政的支持”,美国实行了什么政策?(2分)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材料四中的“乒乓外交”是“中美关系上一个重大突破”?列举一例“小球转动大球”后中国在中美关系上取得的外交成就。(6分)
(5)当今国际局势纷繁复杂,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3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图1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准备接受检阅的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
图2 2009年10月1日阅兵时接受检阅的导弹方队
材料二:“当我能用科学成就在世界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时,首先想到的是,我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和尊严,”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就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
——百度百科
材料三:
“复兴号”标准动车组港珠澳大桥
(1)从材料一中的图1到图2,人民解放军有何巨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为哪五大军种?(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我”是谁?“我”的主要成就是什么?作为中学生,可以从这位科学家身上学到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6分)
(3)材料三中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社会生活中哪一领域的成就?(2分)
23.随着两极格局的演变,中国外交呈现出政策性、策略性、智慧性的特点。(14分)
时间 建交国家
1949年 苏联、匈牙利、朝鲜、蒙古、阿尔巴尼亚等国与中国建交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 广大亚非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到1979年底,同中国建交的国家遍及五大洲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开始推行什么政策?1949年,中国外交呈现“一边倒”的局面,站在了哪一边?(4分)
(2)50年代中后期,广大亚非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这与1955年召开的哪次国际会议有关?中国提出的哪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4分)
(3)六七十年代的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其中西欧和日本发生了什么新变化?此时,中国运用灵活的外交策略,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请列举一例。(6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2轻视阶段(1840年﹣1905年)……赞赏阶段(1937年﹣1945年)……6敌对阶段(1949年﹣1958年)
材料二: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材料三:2019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并就中美关系问题答记者问。李克强说:中美建交40年来,两国关系可以说是一直向前,合作是主流……当中曲折不断、风云变幻。但是向前走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因为中美两国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我们的共同利益是远大于分歧的。中美之间保持稳定的双边关系,不仅有利于双方,也有利于世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的对华态度“由轻视到赞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说明尼克松政府为什么要主动改善与中国的关系?(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中美关系是如何定位的?(4分)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探究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因素。(4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近年来,人民解放军积极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援助、联合国维和行动以及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等,震慑和打击了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可知,上述史实都表明人民解放军积极维护世界和平,D项正确。更新武器装备,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维护民族团结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改革组织架构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不包括”,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并未实行主动出击的战略部署。不属于解放军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原因。D符合题意;改革开放以来,军事技术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我国实行了正确的国防政策,发展国防科技,改善武器装备,提高现代化水平;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是解放军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ABC排除;故选D。
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战略导弹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主要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目前装备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2015年,该部队更名为火箭军。D项正确;坦克方队、信息作战方队、空中梯队与导弹部队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5.答案:D
解析:据图片可知,在抗洪抢险、中国海军在亚丁湾保护商船中,人民军队都始终冲在最前线,这表明人民军队的使命担当始终未变,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军种和武器装备,排除AB项;图片展现的现实情况而非实战演练,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开国大典前的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乡宣告成立,C项正确;北洋水师是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建立的舰队,排除A项;福建水师是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建立的舰队,排除B项;东海舰队的前身为“华东军区海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D项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建交能够体现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项正确;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体现的是我国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国家大政方针,与外交无关,排除A项;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调整组建五大军种是我国的军事举措,与外交无关,排除B项;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经济举措,反映的是我国经济方面政策,与外交无关,排除C项。故选:D。
8.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依据 题干信息“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故选B项。A,C,D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排除。
9.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符合题意;1954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讨论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这是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②正确;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③正确;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④与题意不符;故选B;A、C、D排除。
1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万隆会议”“重返联合国”“上海APEC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不同时期的外交成就,体现的主题是外交发展,B项正确;题干中所述历史事件并没有体现文化繁荣的主题,排除A项;经济增长与题干所述无关,排除C项;民族团结与题干所述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1.答案:C
解析: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故选:C。
12.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1954年—没握成的手(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总理握手)”“1972年—跨越太平洋的握手”“2012年—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握手”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中美关系,1954年中美处于敌对关系,所以没握成手;1972年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指的是尼克松访华;2012年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握手表明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合作,不断深化发展,A项正确;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转变为不结盟政策,排除B项;中美关系属于外交关系,这与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化的经济活动无关,排除C项;美国不属于第三世界国家和周边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②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公私合营后工商业界代表向毛主席报喜;③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④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因此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项正确;BCD三项不正确,排除。故选A项。
1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体现了中国积极发展全方位外交,B项正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活动的基础,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中国开展多边外交以及在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的积极作用,体现不出中国立志成为世界一流大国,排除C项;“开展与邻近国家的合作”与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第一次在上海承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所有领导人穿上了唐装,这是中国迄今为止进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显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和较高的世界影响力。所以才有了题干中2002年的景象,D项正确;上海世博会没有穿着唐装,排除A项;世贸组织会议没有穿着唐装,排除B项;29届联合国大会没有穿着唐装,排除C项。故选D项。
16.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91年苏联解体后,我国与俄罗斯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①正确;2001年,中国与俄罗斯等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④正确;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⑤正确;2000年,开始举办中非合作论坛,⑥正确;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排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③排除;1970年坦赞铁路动工兴建,1976年建成通车,⑦排除。故选B。
17.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1996年,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五国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A正确;加入WTO,积极参加联合国,是我国融入世界的表现,不是睦邻友好,BC排除;与俄罗斯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是睦邻友好,但是就同一个国家,相对于上海经济合作组织不是最突出的。D排除;故选A。
18.答案:A
19.答案:A
解析:“中国积极参加全球疫情防控”,向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体现了中国是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故选A。
20.答案:B
解析:观察表格可知,1949—2017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不断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 展外交工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故选B。
21、答案:(1)战争、经济交流;张骞。
(2)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世界开始连为了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3)冷战开始;马歇尔计划。
(4) “乒乓外交”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关系取得历史性突破;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5)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互利共赢。
22.答案:(1)变化:解放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2)人物:袁隆平。成就: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品质:勤奋敬业、淡泊名利、执着追求、勇攀高峰、科学创新、胸怀天下等。
(3)领域:交通领域。
解析:(1)变化:观察材料一两幅图片,由炮兵部队到导弹方队,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科技含量,都反映了解放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军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2)人物、成就: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袁隆平不仅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品质:袁隆平先生一生辛勤劳作,与稻田深深结缘,生活简朴,体现了他勤奋敬业、淡泊名利、执着追求、勇攀高峰、科学创新、胸怀天下等可贵的精神品质。(3)领域:根据材料三的两幅图片中的关键词“‘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和“港珠澳大桥”,可知,新一代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是中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高速列车,它集成了大量现代国产高新技术,牵引、制动、网络、转向架、轮轴等关键技术实现重要突破,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港珠澳大桥,原称伶仃洋大桥,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内,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港珠澳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是世界建筑史上里程长、投资多、施工难度大,也是最长的跨海大桥。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以上反映的是我国交通领域的成就。
23、答案:(1)冷战政策;社会主义苏联。
(2)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3)西欧: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建立了欧共体,经济得到发展、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谋求成为政治大国。成就: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1972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解析:(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开始推行冷战政策。1949年,中国外交呈现“一边倒”的局面,站在了社会主义苏联一边。(2)50年代中后期,广大亚非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这与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有关,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3)六七十年代的国际形势急剧变化: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建立了欧共体,经济得到发展、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谋求成为政治大国。此时,中国运用灵活的外交策略,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如: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
24.答案:(1)中国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主方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2)国际形势的变化;利用中国遏制苏联;发展对华贸易;维护美国霸主地位。
(3)定位:合作是主流,但曲折不断;
(4)因素:国际形势变化;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赞赏阶段(1937年——1945年)”,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1945年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主方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美国赞赏中国。(2)根据材料二“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概括得出国际形势的变化;根据“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得出利用中国遏制苏联;根据“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得出发展对华贸易;根据“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分析得出维护美国霸主地位。(3)根据材料三“两国关系可以说是一直向前,合作是主流……当中曲折不断、风云变幻。但是向前走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可以得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中美关系的定位是合作是主流,但曲折不断。(4)综合材料,可从国际形势变化;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角度总结回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