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视频导入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是中国历史上杰出君主宋太祖有关,他建立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举足轻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颇有特点的大宋王朝。
新知导入
草根篡位的套路
守内虚外的妄想
武皇忌武的绝唱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目 录
1
2
3
4
超越时代的悲歌
北宋的建立----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重文轻武的时代--
王安石变法--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革
2022年课标: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知道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与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唯物史观)
4.通过王安石等北宋士人的事迹,学习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通过北宋改革失败的学习,体会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家国情怀)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核心素养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唐
907亡
北宋
960兴
十国(891—979) 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
唐玄宗统治后期,腐败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北方战乱多
南方相对安定
新知讲解
公元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唐朝覆灭,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
一、北宋的建立(草根篡位的套路)
1.背景
历史解释
时间:
人物:
事件:
定都: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东京(今开封)
2.北宋政权的建立
陈桥兵变遗址
时空观念
3.北宋的统一
方针: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结果:
统一了南方和中原地区
统一的影响: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局部统一
北 宋
陈桥驿
东京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局面
965年灭后蜀
966
963年
970年
978年
979
结果: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但并没有统一全国.
北宋的统一是否标志着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结束,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历史解释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据此,赵普建议怎么做?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即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君臣密谈、谋划天下
二、强化中央集权措施(守内虚外的妄想)
1.背景
观看视频:杯酒释兵权,说一说赵匡胤是如何强化中央集权的?
三步走策略:
1)、收精兵
2)、夺其权
3)、制钱谷
贰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禁 军三衙掌兵
皇 帝控制军队
枢密院调兵
(2)统调分离
(3)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换将
驻 地
驻 地
换将
换将
驻 地
将1
将2
将3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主要内容
历史解释
三步走策略:
1)、收精兵
2)、夺其权
3)、制钱谷
(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2)统调分离
(3)地方禁军定期换防
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皇帝
宰相
事无不统
改
革
后
宰相
皇帝
参知政事
副相
枢密院
军政
三司使
财政
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州县长官,三年一换;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取消节度使税收的权利;设置转运使,监控地方财政。
2.主要内容
历史解释
材料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材料1: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消极:严重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屡受周边政权的入侵;大量官职的设立,官员队伍的不断扩充,也使得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地方财赋的转移,造成了地方贫弱,
根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积极: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了。
3.影响
唯物史观
强干弱枝
守内虚外
汉唐时期
宋
规 范 礼 制
史实链接
史料实证
宋太祖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去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武臣危害大。”
想一想:宋太祖的话表明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
宋太祖
结合课文,说一说:假如你是北宋时期的一名官员,你选择做文官还是武将?为什么?
北宋重用文官,压制武将; 文官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武将受文官监督和管束。
重文臣、轻武将
三、重文轻武的时代(武皇忌武的绝唱)
1.背景
历史解释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VS
唐朝武将
宋代文臣
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曹翰《退将诗》
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 做针。
——(宋)谚语
2.目的
观看视频:重文轻武政策,说一说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及影响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材料一:北宋共开科举考试81榜,期间所取文士合计60035人,平均每年360人。
——《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
材料二:北宋武举共开科考试28榜,共取士868人,武举人数年均5人。
——《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
3.表现
(1)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祖赵匡胤
(2)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宋太宗赵光义
(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视宋太祖和宋太宗在重用文官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3.表现
历史解释
北宋时期,外患不断,为什么其内部总是统一的,几乎未出现汉唐时代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权统治的内乱(如“七国之乱”、“安史之乱”、唐末的藩镇割据 )呢?
根据材料,谈谈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造成北宋的积贫积弱。
4.影响
唯物史观
科举制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4、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
5、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宋人科举考试图
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却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
范仲淹
(989-1052)
庆历新政: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向宋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开启庆历新政。主张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阻挠。1045年初,范仲淹等改革派被贬,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失败。
三冗之患求变法
四、王安石变法(超越时代的悲歌)
史料实证
读材料,说说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材料一:“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9785员,今内外官属总17300余员,……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宋)包拯奏报
材料二 “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发。
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下。
“冗官”
军队不断膨胀
“冗兵”
官俸、军费开支浩大
“冗费”
积贫积弱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1.背景
基本原则:加强管理和控制,实现富国强兵。
背 景:北宋出现“冗官”“冗兵”“冗费”,财政入不敷出,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时 间:1069年
王安石
惟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1.背景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经济 募役法 征收役钱,雇人服役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方田均税法 按土地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赋税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促进农业
发展
军事 保甲法 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强国家军事力量
2.主要内容:富国强兵
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司马光
王安石
3.结果
连连看:请把相关的措施与对应的弊端连起来。
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设多重机构 削弱相权
禁军将领定期换防
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设通判,牵制知州
重文轻武
地方财政困难
政府机构重叠,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
军队指挥作战不灵,战斗力下降
积贫积弱
课堂总结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控制兵权
削弱相权
分散、削弱地方官权力
重文轻武的政策
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建立
统一中原和南方
板书设计
1.(2022年吉林长春)“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延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些现象是哪一政策的体现
A.休养生息 B.重文轻武 C.文化专制 D.闭关锁国
2.(2022年四川德阳)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后又在州级机构中另设一官职,与州长官同签文书,以分散长官权力。当时另设的官职是
A. 转运使 B. 刺史 C. 按察使 D. 通判
B
D
3.(2022年四川自贡)宋太祖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态度从事各项政治改革,如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为
A. 促进阶层流动 B. 强化中央集权 C. 推动教育发展 D. 加强思想控制
B
课堂练习
4. (2022年湖南衡阳)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5.(2022年江苏盐城)宋初,大臣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此建议针对的问题是
A.农民起义 B.积贫积弱 C.外族入侵 D.君弱臣强
B
D
6.(2022年湖北荆州)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宋朝共取士11万5千余名,平均每年取士约360名。宋朝在科举取士上的做法
A.确保了科举取士公平 B.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昌盛
C.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D.形成了完备的考试制度
B
7、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宋太祖设通判来制衡知州。
武将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
√
√
√
×
√
×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