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地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二生物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为染色体变异的某种类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变异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B.图中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C.该变异类型属于可遗传变异,在显微镜下可见
D.染色体变异可能导致某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发生变化
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遗传病也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
B.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
C.猫叫综合征患者第5号染色体上缺失一段染色体片段,患儿哭声似猫叫
D.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缺乏一种酶,导致不能生成苯丙氨酸而患病
3.下列关于物种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4.桦尺蛾的体色有黑色、灰色两种,由B、b基因控制。科研人员为研究环境与桦尺蛾体色的关系,对不同区域桦尺蛾体色表型频率和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统计,绘制图像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黑色桦尺蛾和灰色桦尺蛾可能不存在生殖隔离
B.不同体色桦尺蛾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状况,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据图分析,基因B控制的是黑色性状,基因b控制的是灰色性状
D.只考虑基因B、b,深色工业C区杂合桦尺蛾的基因型频率为0.49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液
B.人体内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均是组织液
C.组织液中有些物质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
D.所有生物的细胞均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6.某同学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分别加入25mL实验材料(自来水、生物材料、缓冲液)→测定pH→滴加5滴0.1mol/L的盐酸(氢氧化钠),摇匀→测定并记录pH→直到滴完30滴盐酸(氢氧化钠)测定并记录pH。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本实验各实验材料在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后共测定6次pH
B.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实验材料的种类,因变量为液体pH的变化
C.若只用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对照,不能充分说明生物材料对酸碱物质具有缓冲作用
D.实验开始时测量三种材料的pH是获得实验前的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的pH作比较
7.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为大分子物质,释放方式为胞吐
B.突触小体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突触后膜膜面积增大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8.图一为用灵敏电流计测定电位的装置图,并在图中a点给予适宜刺激使之兴奋,测得c点电位变化如图二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时图一中c点的电位为图二中的n
B.图一中c点兴奋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C.图二中gh段主要由Na+外流所致,消耗能量
D.图二中hi段同时存在Na+输出和K+输入,消耗能量
9.下列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
B.脑干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极度紧张状态下,不进行膝跳反射反映了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
D.婴幼儿易发生夜间遗尿是因为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排尿反射控制能力弱
10.炎热夏季下午,某同学长跑后感到饥渴交加,回到休息室后饮用了300mL冰葡萄糖淡盐水。下列相关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A.饮水前血浆渗透压较高,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
B.饮水后汗腺的分泌量增多,散热增多从而感觉更凉爽
C.该同学比赛后感到饥渴交加,此时体内胰岛素分泌增多
D.大量出汗后饮用淡盐水更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平衡
11.动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缺乏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或口服胰岛素制剂治疗糖尿病
B.给优良雌性动物注射相应雌性激素促进排卵以提高其繁殖潜能
C.滥用兴奋剂(雄性激素类)会导致性腺退化萎缩影响生殖功能
D.阉割雄性家畜、家禽的生殖腺可促进动物的育肥
1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树突状细胞能特异性识别进入人体内的抗原
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是能够消灭病原体的免疫活性物质
C.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不完全相同
D.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体细胞并消灭病原体
13.下列关于HIV感染与艾滋病的治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B.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
C.预防艾滋病应注意不与他人公用牙刷和剃须刀,不与艾滋病人握手
D.在日常生活中,对待艾滋病人应该少一份歧视,多一份热爱
14.如图为对燕麦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a中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无法向下运输,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B.图b中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可以向下运输,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C.图c中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以下不均匀分布,向左弯曲生长
D.图d中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以下均匀分布,直立生长
15.下列关于多种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萌发
B.细胞分裂素产生部位主要是根尖
C.乙烯能够促进果实发育,促进开花
D.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激素调节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6.如图为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茎尖,因为其细胞分裂旺盛
B.图中四倍体植株的各组织细胞均含有4个染色体组
C.单倍体育种过程中也会用到图中的某些技术手段
D.三倍体西瓜植株一般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17.如图一为人体局部组织及其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相关液体成分、图中数字代表过程);图二为体液各组分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是
A.图一中的a、c、d共同构成内环境
B.图二中的甲相当于图一中的b,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部分
C.图二中的乙相当于图一中的a,内含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D.图一中组织细胞代谢过旺时可能导致过程3强于4引发组织水肿
18.如图表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B.激素Z能够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
C.激素Z为胰高血糖素,通过导管分泌到体液中
D.激素Z和胰岛素为协同作用,共同维持人体血糖平衡
19.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某种病原体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⑥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B.二次免疫时,④只能由②分裂、分化而来
C.④是记忆细胞,⑤是抗体,都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
D.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参与的免疫过程均属于细胞免疫
20.生产中常使用一定浓度的IAA处理黄瓜种子以期得到高质量的种苗,如图是不同浓度IAA诱导黄瓜茎切段伸长生长的曲线,图中将对照组(不加IAA)的伸长生长设为“0”。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M点对应的IAA浓度时,切段不伸长生长
B.大于M点对应的IAA浓度时,表现出抑制生长
C.不同品种黄瓜幼苗的最适IAA浓度一般不同
D.不同浓度的IAA对切段伸长生长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1.(13分)如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的某遗传家系图,家系中无基因突变发生,且I4无乙病基因。人群中这两种病的发病率均为1/625。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
(2)若Ⅳ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有两种:①Ⅲ4产生生殖细胞时在减数分裂Ⅰ后期_____________分离时发生异常;②Ⅲ5产生生殖细胞时,在_____________。
(3)若甲病的相关基因为A/a,且Ⅲ5的基因型为Aa,Ⅲ4与Ⅲ5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只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若Ⅱ1与人群中某正常男性结婚,所生子女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4)若要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可通过_____________(填出3种)手段。
22.(12分)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国际调查组分析了来自当地屠宰场的243头野猪、家猪品种肌肉的DNA样本,发现其中16%是野猪与家猪的杂交后代。回答下列问题:
(1)野猪与家猪杂交能够产生可育后代,一般可以认为野猪与家猪并未形成_____________。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_____________。决定种群进化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
(2)核禁区的辐射强度较高,生活在此的动植物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基因突变会导致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改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核禁区的野猪与家猪依然以_____________为单位,处在不断地进化之中。
(3)如图为科学家模拟福岛核禁区放射性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Q点后A基因频率增大,a基因频率减小,说明_____________。P点时A的基因频率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的基因频率,基因型_____________的频率最大。
23.(12分)用剪去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将蘸有稀硫酸的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可观察到其用后肢去挠被贴的部位,由此说明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中;该反射属于_____________(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2)如图为脊蛙屈腿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暴露脊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人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电极位于神经纤维外侧)。
①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_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所决定的,原因是在该结构中神经递质只能由_____________。
②请用图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简要描述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
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3分)多效唑(PP333)和缩节胺(DPC)是一种效果明显的生长抑制剂,使用后可使植株外观矮壮多蘖,花朵颜色鲜艳,叶片肥厚,植物体根系发育旺盛。如图为研究小组对多肉植物两个品种(秋丽、小美女)所做的研究中的部分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表 不同浓度PP333、DPC处理下秋丽、小美女的株高(cm)
药剂 PP333 DPC
品种 秋丽 小美女 秋丽 小美女
浓度(mg/L) 0 9. 59 3. 82 10. 08 3. 78
40 6. 79 3. 23 6.21 3. 14
60 6. 54 3.11 6. 30 3. 16
80 5. 87 2. 94 5. 52 3.16
100 5. 54 2. 85 5. 59 2. 79
120 5. 31 2. 73 5. 42 2. 65
(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____________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____________作用的化学物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效果稳定等优点。植物生长调节剂往往都具有长效性,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自变量为____________,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应保持一致,体现了实验设计的____________原则。
(3)由表分析可知,随着生长调节剂PP333、DPC浓度的升高,秋丽和小美女的株高将____________。调节剂PP333、DPC在调节____________的株高上效果更佳。
皖北地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二生物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 2. D3 .B 4.D 5.C 6.B 7.B 8.D 9.B 10.D 11.A 12.C 13.C 14.C 15.C 16.ACD
17.AC 18.A 19.BD 20.BCD
21.(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3分)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Y染色体遗传
(2)X、Y同源染色体(合理即可) 减数分裂I后期X、X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或减数分裂Ⅱ后期X、X染色单体分离后没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合理即给分,2分)
(3)1/2(2分) 1/4(2分) 1/78(2分)
(4)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等(写出3种即可,2分)
22.(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2分)
(1)生殖隔离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2分) 自然选择
(2)升高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2分) 种群
(3)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2分) 等于 Aa
23.(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2分)
(1)脊髓 非条件反射
(2)①突触(2分) 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分)
②刺激电位计b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3分)电位计b有电位波动(1分),且左后肢屈腿(1分),而电位计a未出现电位波动(1分)
24.(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3分)
(1)人工合成 调节 容易合成 原料广泛 植物体内缺乏相应的分解酶(3分)
(2)植物种类、生长抑制剂种类及浓度(答全给分,2分) 控制变量
(3)下降 秋丽(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