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测试
地理参考答案:
1.C 2.B
【解析】1.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是以潮汐发电开发的能源为潮汐能,排除ABD,选C。
2.潮汐是海水周期性的涨落现象,白天海水的涨落为潮,夜晚海水的涨落为汐,A错、B对;能量来自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C错;每天海水周期性的涨落,产生的能量是属于可再生能源,D错。故选B。
3.D 4.C 5.D
【解析】3.海拔高度测量一般是测量地表的海拔高度,A错误;遥感卫星航拍的是地球表面的物体影像,B错误;现今地下钻井的最大深度是12km的苏联科拉钻井,而莫霍界面的深度远大于此,故C错误;地震波波速测量可以获取地面以下不同深度的地震波波速,莫霍面是地震波波速发生明显变化的界面,因此可以通过地震波波速测量得到图中数据,D正确。所以选D。
4.莫霍界面以上至地面为地壳。莫霍界面深度数值越大,地壳厚度越厚,又因为地壳厚度与地面海拔高低成正相关,故莫霍界面深度数值越大,地面海拔越高。图示区域莫霍界面深度自西北向东南降低,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5.重庆的莫霍界面深度介于32~36km,为低值区,地壳厚度较薄,A错误;莫霍界面以下为地幔,攀枝花地区莫霍界面深度介于44~48km,地表距离地幔并非最远,B错误;汶川莫霍界面深度介于44~48km,地壳厚度适中,C错误;百色莫霍界面深度介于32~36km,数值小,地壳薄,地表距离地幔较近,故D正确。所以选D。
【点睛】地壳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震波的研究判断,地壳与地幔的界面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厚度变化较大,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6公里,最薄处不到5公里;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35公里,最厚处可达70公里(我国青藏高原)。整个地壳平均厚17公里。
6.C 7.D
【解析】6.③处等高线发生了弯曲,且凸向高值处,等高线两侧海拔高于中间海拔,为谷底,故本题选C。
7.凸面镜可增加驾驶员视野,应该放置于驾驶员视野受到遮挡处。图中丁处等高线发生弯曲,且凸向低值处,为山脊,驾驶员的视野受到了遮挡,应该放置凸面镜,其他三地视野均不受遮挡,能看见对向车辆,故本题选D。
【点睛】等高线地形图上同图等距,等高线发生弯曲且凸向高值处为山谷,等高线发生弯曲且凸向低值处为山脊。陡崖处等高线发生重合。
8.C 9.D
【解析】8.根据左图可以看出,早期三块试验地长势差异小,后期差异大,A错误,C正确;左图中显示第20周盐碱化程度越高,植株越矮,B错误;根据右图可知,早期地下生物量比例低,后期比例明显升高,说明地下部分生长强于地上部分,D错误。故选C。
9.华北地区,地势低洼处,地下水水位高,农业灌溉面积广,由于蒸发旺盛,地下盐分易在土壤表层积聚,形成盐碱地,盐碱化土地广,最宜推广,D正确。云贵地区、华南地区降水较多淋溶作用强;青藏高原地势高,蒸发弱,种植业面积少;三个地区盐碱地分布少,推广价值不大,排除ABC。故选D。
【点睛】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中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10.A 11.B
【解析】10.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知道滑坡区滑坡的坡度为45度,地形坡度较大,①正确。滑坡发生的时间为3月,本地区降水集中的时间是每年5~10月份,故本次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降水集中,②错误。从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滑坡处,卫生院、住宅等多个建筑垮塌,可以推测此次滑坡坡顶的建筑物数量较多,分布较为密集,③正确。在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滑坡在40米处存有一层粉质粘土,渗透性较差,会导致地表的下渗水在此处长期积压,引发滑坡,④正确。①③④正确,故选A。
11.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其主要的职能为定位、导航。分析滑坡规律,评估滑坡灾情这些主要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排除A、D选项。精准监测滑坡体的移动并预警,是可以由定位导航系统中的定位功能来获得,B选项正确。实时获取滑坡图像是遥感(RS)的功能,C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RS实际上就是从空间俯视得到的照片,遥感图的形式呈现,因此凡是涉及到实时监测某地理事物的变化的一般可以认为是RS;GNSS是测量高度、定位的,因此涉及测量和定位的字眼的都可以是GNSS;GIS就是地理专业软件,它作用是决策,因此得出什么结论之类的就可以算GIS。
12.B 13.D
【解析】12.由材料可知红海表层平均水温在21℃~28℃,深海盆水温可高达60℃,红海深层海水温度达到这样的温度是由于岩浆活动,B正确;太阳辐射使得底层海水温度下降,海水运动和海域轮廓不会出现如此之高的温差,排除ACD,选B。
13.由材料可知红海不仅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也是水温最高的海域,由于蒸发旺盛水面低于亚丁湾,因此表层海水由亚丁湾流向红海,排除AB;红海表层水位升高后,压力增大,因此底层海水由红海流向亚丁湾,排除C,D正确。
【点睛】密度流是由于各地海水的温度、盐度、压力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使水面高度不同,从而导致海水的流动。其中最常见的是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密度流:地中海蒸发旺盛,盐度大,水面低,而相邻的大西洋水面较高,于是大西洋表层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海水由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
14.A 15.C
【解析】14.河漫滩是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河漫滩属于流水沉积地貌,A正确。流水侵蚀地貌是峡谷,B错误。图示地区降水多,以流水作用为主,风力作用较弱,CD错误。故选A。
15.由所学知识可知,当泥石流发生时,避灾的方式是沿着垂直于泥石流的方向往上跑或迅速向沟谷两侧高地跑,C正确。在沟谷中的大树上、顺沟谷往下游方向跑都容易被泥石流冲走,A、B错误。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迅速修建拦水坝阻挡泥石流方式不可行,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漫滩是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河漫滩位于河床和河谷谷坡之间。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因此平原河流的河漫滩较发育,且宽广;山地河流的河漫滩不发育,宽度较小,但相对高度要比平原河流河漫滩高。极为宽广的河漫滩,称为泛滥平原或河漫滩平原。
16.(1)左图景观为峰林景观,其外力作用为流水溶蚀;右图景观为风蚀蘑菇,其外力作用为风力侵蚀。
(2)受流水溶蚀作用导致地表崎岖不平,缺乏平坦的地形;水土已流失,土层薄;多地下暗河,地表水易漏失,地表水资源短缺。
(3)上层岩石岩性较硬,不易被外力风化侵蚀;下层岩石岩性较软,已被外力风化侵蚀;长期的风力差异侵蚀,导致上大下小的形状,出现类似于蘑菇状。
【分析】本题以喀斯特地貌与雅丹地貌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流水溶蚀与风力侵蚀地貌、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的影响、风蚀蘑菇的形成过程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结合图中景观可知左图景观为峰林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外力作用为流水溶蚀;右图景观为风蚀蘑菇,为雅丹地貌,其外力作用为风力侵蚀。
(2)左图为喀斯特地貌的峰林景观,喀斯特地貌区的石灰岩易富含碳酸钙,遇酸性水易受流水溶蚀,受流水溶蚀作用导致地表崎岖不平,缺乏平坦的地形;易受流水溶蚀,水土易流失,土层较薄;喀斯特地貌区,多地下暗河,地表水易漏失,地表水资源短缺。
(3)由于上下岩性硬度不同,上层岩石岩性较硬,不易被风力风化侵蚀;下层岩石岩性较软,易被外力风化侵蚀;加之该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强劲,长期的外力差异侵蚀,导致上大下小的形状,类似于蘑菇状。
17.(1)融冰期,入海径流水温较高,可加速海冰融化。
(2)完全冻结期较长,海冰较厚;海冰完全覆盖,反射率高,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河流解冻初期淡水汇入量较少。
(3)融冰期和结冰期都较长。理由:楚科奇海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夏季盛行偏南风,气温较(东西伯利亚海)高;受(来自太平洋的)暖流影响,融化时间较长,海冰覆盖率最低值较低。
【分析】本题以东西伯利亚海轮廓图及海冰覆盖率的逐日变化为背景材料,涉及知识点为影响海水结冰与消融的主要因素,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材料可知,径流对于海水的影响因季节不同而不同。首先在融冰期,入海径流水温较高,温度较高会加速海冰融化;到了结冰期之时,入海径流会降低海水盐度,有利于海水结冰。
(2)海冰覆盖率几乎不变,说明海冰厚度大,吸收的热量少。结合图片可知,东西伯利亚地区冻结期较长,因此海冰较厚;当海冰完全结冰时,海冰反射率高,因此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而河流在解冻初期淡水汇入量较少;9月份海冰覆盖率最低,海水散热快。
(3)融冰期是指从融冰日至终冰日的时间。河流、湖泊等水体从结冰开始到结束的过程称为结冰期。结冰期不是以整条河流或湖泊完全封冻为结冰开始,而是自其形成结冰形态为临界判断。楚科奇海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较强,温度较高;夏季盛行来自较低纬度的偏南风,气温较高;附近有自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暖流,海水温度偏高,融化时间较长,因而海冰覆盖率最低值较低。综上所述,与东西伯利亚海相比,楚科奇完全冻结期时间短,海融冰期和结冰期都较长。
18.(1)夏秋(夏)季节。夏秋季节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雨季,降水集中;地形陡峭,汇水速度快;地表物质疏松,堆积物丰富。
(2)夏秋季节气温高,冰川融化,降水较多,洪水携带大量泥沙碎石沿河谷奔腾形成泥石流。泥石流冲出山口,流速减慢,在沟口形成堆积扇,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3)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疏通河道(在堰塞湖堤坝上开挖泄洪槽)。及时疏散和撤离居民等。
【分析】本大题以古乡堰塞湖为材料,涉及泥石流形成条件、危害及防治措施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受南亚西南季风影响的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西南季风为夏季风,可推测出泥石流多发季节为夏季。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产生条件是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夏秋季节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该地区为山区,地势起伏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地表多疏松堆积物。
(2)结合材料“泥石流规模大,暴发频率高,曾两次阻断帕隆藏布江,形成堰塞湖”可分析出,堰塞湖是泥石流阻断河流形成,先描述泥石流形成过程,再描述堰塞湖形成过程。结合图中古乡沟流域前的沟口堆积扇和古乡堰塞罕坝可推测出,该地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洪水携带大量泥沙碎石形成泥石流,泥石冲出山口后在流速减慢,在沟口形成堆积扇,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3)堰塞湖一旦形成威胁,必须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疏散和撤离居民,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时以人工挖掘、爆破、拦截等方式来引流或疏通河道,使其汇入主流流域或分散到水库,以免造成洪灾。
19.(1)新月形沙丘
剖面图如下:
(2)沙丘区位于祁曼塔格山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上,呈狭长带状延伸;区内有13条间歇性河流搬运沉积物为风沙地貌发育提供了沙物质来源。
(3)迎风坡颗粒大,背风坡颗粒小;沙丘迎风坡风力大,以侵蚀为主,风的搬运能力强,此时只有颗粒大的搬运物能够沉积;沙丘背风坡风力小,加上背风坡易形成涡流,风的搬运能力减弱,此时颗粒小的搬运物能够沉积。
【分析】本题主要图文材料来考查风沙地貌,涉及沙丘的形态特征和成因等知识,旨在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阐释能力等,体现了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处的沙丘为新月形沙丘。剖面图中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如图:
(2)从图中可以看出沙丘主要分布在祁曼塔格山的山前冲积扇附近,呈现出狭长的形态;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有13条间歇性河流,河流在流经干旱地区时会携带大量的泥沙,沙丘的沙源最有可能是来自河流。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外力形式存在差异,迎风坡主要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风的搬运能力强,此时只有颗粒大的搬运物能够沉积,颗粒小的会被侵蚀、搬运到沙脊线附近,因此迎风坡处的沙子一般颗粒较大,沙丘背风坡风力小,加上背风坡易形成涡流,风的搬运能力减弱,搬运到沙脊线附近的沙子会逐渐下落,沉积到背风坡,因此背风坡的沙子颗粒较小。菏泽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测试
地理
一、单选题(45分)
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现共安装6台双向灯泡贯流式潮汐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4100千瓦,年发电量约为720万千瓦·时。截至2019年7月,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完成发电量累计2.3亿千瓦·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试验电站开发的能源是( )
A.波浪能 B.地热能 C.潮汐能 D.太阳能
2.潮汐( )
A.是海水复杂性涨落现象 B.白天海水涨落为潮
C.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D.属于非可再生能源
下图示意某区域莫霍界面深度等值线(深度:k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目前绘制该图数据的来源主要是( )
A.海拔高度测量 B.遥感卫星航拍 C.地下钻井探测 D.地震波波速测量
4.图示区域地势总体特点为( )
A.西北低东南高 B.东北高西南低 C.西北高东南低 D.东北低西南高
5.针对图中城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庆地壳厚度最厚 B.甘孜地表距地慢最远
C.汶川地壳厚度最薄 D.百色地表距地幔较近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③所在的地形部位为( )
A.鞍部 B.陡崖 C.山谷 D.山脊
7.凸面镜是以凸面成像,可增加驾驶员视野。为减少行车安全隐患,甲乙丙丁四处,需安装凸面镜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紫穗槐为多年生落叶灌木,俗称棉槐、棉条等。将紫穗槐经育苗后移至不同盐碱化程度的试验地(试验地1、2、3的盐碱值依次增加),一段时间后,紫穗槐的生长状况出现差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在不同栽种时间段,紫穗槐生长状况( )
A.三块试验地紫穗槐长势状况差异小 B.盐碱化程度高的试验地生长更好
C.栽种早期不同盐碱地的生长差异小 D.地上部分生长强于地下部分生长
9.试验发现紫穗槐具有一定的耐盐碱性。下列最具推广价值的地区是( )
A.云贵地区 B.华南地区 C.青藏高原 D.华北地区
2019年3月15日18时05分,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枣岭乡发生山体滑坡,造成20人死亡,13人受伤,卫生院、住宅楼等多个建筑物垮塌,直接经济损失达七百多万元。滑坡区地处黄土斜坡,高70m,坡度45°,在40m处存在一层粉质粘土,渗透性较差。本地区降水集中在每年5一10月份。下图是滑坡地区概览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此次滑坡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地形坡度较陡②降水集中,黄土垮塌
③斜坡顶建筑物分布密集④粉质粘土形成软弱面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在滑坡防御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 )
A.分析滑坡规律 B.精准监测滑坡体的移动并预警
C.获取某时刻滑坡图像 D.评估滑坡灾情
红海(下图)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海盆为东非大裂谷的北部延伸,海底轴部有水平错断的长裂缝。红海不仅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也是水温最高的海域,表层平均水温在21℃~28℃,深海盆水温可高达6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与表层海水相比,红海深层海水温度更高的主导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岩浆活动 C.海水运动 D.海域轮廓
13.从海水密度差异考虑,曼德海峡的海流流向是( )
A. B.
C. D.
2021年11月19日印度南部的安得拉邦的奇托尔、卡达帕、卡努尔和阿南塔善尔四个区遭受山洪袭击,造成至少17人死亡,100多人被洪水冲走,目前下落不明。下图为该区城某河谷横剖面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据图推测,河漫滩属于( )
A.流水沉积地貌 B.流水侵蚀地貌
C.风力侵蚀地貌 D.风力沉积地貌
15.山洪发生时,下列避灾措施合理的是( )
A.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 B.顺沟谷往下游方向跑
C.迅速向沟谷两侧高地跑 D.迅速修建拦水坝阻挡洪水
二、综合题(55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地表形态不断受到外力作用的雕塑,主要表现为风化、风力、流水,冰川以及海浪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下图分别为我国两种常见的地貌景观图。
(1)指出图中所示地貌景观的名称及主要外力作用。(4分)
(2)说明图左所示地貌景观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4分)
(3)简述图右所示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6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北冰洋海冰覆盖率与太阳辐射、入海径流、洋流和盛行风密切相关。东西伯利亚海(下图)全年盛行偏北风;楚科奇海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因迪吉尔卡河和科雷马河每年6月初开始融化,10月开始冻结。下图示意东西伯利亚海海冰覆盖率的逐日变化。
(1)说明陆地入海径流对东西伯利亚海融冰的影响。(2分)
(2)分析东西伯利亚海融冰期前期海冰覆盖率几乎不变的原因。(6分)
(3)与东西伯利亚海相比,推测楚科奇海融冰期和结冰期的长短,并说明推测理由。(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受南亚西南季风影响的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泥石流阻塞河流,形成堰塞湖的灾害事件,其中,位于波密县境内的古乡沟,是发育在念青唐古拉山脉冰川边缘地区的一条大型冰川泥石流沟,自1953年以来,这里泥石流频繁暴发,古乡沟是帕隆藏布江的一条支流,泥石流规模大,暴发频率高,曾两次阻断帕隆藏布江,形成堰塞湖。下图是古乡堰塞湖位置。
(1)推测古乡沟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季节,并简述其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5分)
(2)描述古乡沟堰塞湖形成过程。(4分)
(3)为减轻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4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沙丘形态特征是风沙地貌研究的重要内容,某科考小队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及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对该地区的风力状况分析的前提下,对柴达木盆地西南缘的山前沙丘区内的风沙地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与描述,并探究主要沙丘的形态特征。沙丘区如图所示,沙丘区内有13条间歇性河流,右上角为沙丘区内的一种沙丘类型。
(1)识别图中A所示的沙丘类型,并画出其剖面图。(提示:剖面图中应包括风向,迎风坡和背风坡坡度陡缓)(4分)
(2)试描述图示区域沙丘的分布规律,推测沙丘物质的主要来源。(4分)
(3)科考小队通过对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采样,发现其沙粒的颗粒大小存在差异,利用所学的风沙地貌的知识,尝试推断它们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