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梅兰芳蓄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梅兰芳蓄须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8 22:5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梅兰芳蓄须》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3篇课文。这个单元是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课文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本单元的学习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先弄清每件事情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连起来的方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梅兰芳蓄须》侧重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把握文章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为了拒演,用尽各种办法拒绝演戏。教材故事性强,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编排故事,日本人一次次的逼迫,梅兰芳坚贞不屈,强烈的民族气节令人敬佩。课后还有一篇《难忘的一课》阅读链接。通过概括主要事件感受家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
1.能够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2.在方法的指导下,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3.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标批注,把握人物的民族气节、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2、感受梅兰芳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搜集梅兰芳的有关资料,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
(2)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理解生字,记忆生字。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出文章的四件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板块一:紧扣文本,走近人物
1、师:梅兰芳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文中有相关的介绍。相信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相关内容来完成 “人物明信片”的填写。(出示“人物明信片”)
2、这是一位同学填写的“人物明信片”。(介绍梅兰芳)
3、小结:“人物明信片”能够帮助我们比较清楚地了解一个人的相关资料。
4、什么是旦角呢?京剧中有“生旦净丑”等角色。旦角是戏剧中女性角色的统称,所以梅兰芳在表演的时候,必须要把胡子剃掉,男扮女装。课题中的“蓄须”就是把胡须留起来。
5.过渡语:唱旦角的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呢?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出示课件)并简要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
【设计意图】: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尝试从课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初步了解京剧和梅兰芳,为理解“蓄须”,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作铺垫。
板块二:梳理事件,概括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明了学习任务)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呢?
2、梳理“时间轴”。
(1)找事件。
文中有几个时间点,我们把这些事件按照“时间轴”的方式进行梳理。
(2)我们来看第一件事: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被迫藏身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
(3)指导方法,概括关键词
在三年级我们学过抓关键词的方法,我们来回顾一下:一是从重点句中提取关键词;二是把相关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关键词。
(4)找出句子,提炼关键词
1937年上海:藏身租界
1938年香港:暂居香港、深居简出
1941年香港—上海:蓄须明志、卖房度日、装病拒演
1945年抗战胜利:剃须登台
(5)教师小结:抓关键词可以精炼、简洁的概括文段内容,让我们一目了然。
3、思考:说说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我们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来填一填。
时间 日本人的做法 梅兰芳想到的办法 梅兰芳遇到的困难
1941 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 蓄须明志
4、掌握方法,概括课文内容
梅兰芳做了那么多事,目的只有一个拒绝给日本人演戏。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把表格里的内容综合起来,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大概意思呢?
(1)在概括主要内容时要做到内容完整,说清楚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这篇课文中,经过包含了三个事件,在概括时可不要漏掉。
(2)语言简洁明了。用简练的语言并用适当的词语将这几件事连接起来。
我们看一下起因:“不断纠缠、多次逼迫,随时骚扰、强令上台”对于这样的语言,我们如何进行删减,让它简洁明了呢。
反馈:日本人的百般纠缠。
这样的概括又简洁,有说明了原因。
(3)有了这些方法,请你们重新组织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面对日本人的百般骚扰,为了拒绝演戏,他蓄须明志,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直到抗战胜利,他才剃掉胡须,重新登台。
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运用了这些办法学会了概括文章的内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采用了表格的形式,这样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思路,能够清晰了解梅兰芳用的办法以及遇到的危险等,为后面概括文章内容做准备。有了这样的梳理,我们通过方法的指导,教授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教学理念是授之以渔,学以致用。教会学生一定的语文能力,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
板块三:做批注——揣测人物内心,感受人物情感变化
通过概括,我们大致把握了文章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关注梅兰芳在不同的时期,他做的每一次选择时,他的内心会想写什么
1.用“梅兰芳心想_____”这样的句子做批注。
总结:通过揣测人物内心,我们发现梅兰芳的情感是在发生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决心一次比一次大。你更加能够感受到一代京剧表演大师的民族气节。
2.读最后一段:强调民族气节、敬佩。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学习是在对课文内容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做批注的方式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能够形成和梅兰芳一致的价值认同,感受到梅兰芳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
3.阅读链接,拓展链接
(1)我想还有很多的中国人,他们心怀国家,一片赤诚之心。即便在隔海相望的台湾,也有着这样的一些人,用自己的方式在爱国。下面请翻开到课后的阅读链接。读一读。找到让你感动的一些场景,一些语言。
(2)朗读句子,深化情感。
台湾教师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台湾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激动地重复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设计意图】:阅读链接是部编版一个阅读内容的扩充,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情感即可。我企图让学生从文章中的一些语言场景感受到人物的爱国情感。尤其是反復说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感受人物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
板块四:布置作业,迁移运用
1.查找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阅读更多关于他爱国的小故事,与同学分享。
2.预习《延安,我把你追寻》。
板书设计:
23 梅兰芳蓄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