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时训练(含答案)
选择题
1.唐朝,一个值得我们骄傲并深入探究的时代。它在隋末的废墟上昂扬勃兴,为中国人绘制了一幅诙去壮丽的历史画卷。下列与唐朝建立无关的事件是( )
A.618年建立 B.都城是长安
C.李世民建立 D.建立后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全国
2.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们想要拍摄一部《大唐明君李世民》的历史剧,你认为这部历史剧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他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C.他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 D.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3.“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槃灭之,国乃政。”下列与唐高祖有关的是( )
①被尊为“天可汗” ②太原起兵 ③长安定都 ④重用魏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④
4.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最扑朔迷离、最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之一,这次政变的发动者是谁 ( )
A.李渊 B.李世民 C.李靖 D.杨广
5.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 雪》中有“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之句,句中的“唐宗”是指哪位皇帝( )
A.李世民 B.李渊 C.李白 D.李隆基
6.“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这首诗赞扬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B )
A.戒奢从简 B.整顿吏治
C.重视农业 D.变法图强
7.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C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8.《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B )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
9.“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可以看出( A )
A.唐玄宗时期经济发展 B.唐玄宗时期吏治清明
C.唐玄宗时期人才济济 D.唐玄宗时期生活奢侈
10.“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诗人李商隐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慨。历史上把唐朝鼎盛时期称为(C )
A.文景之治 B.光武之治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
11.某校七年级(2)班要表演一场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课本剧,请你为此剧挑选应该出场的人物 ( )
①隋文帝 ②隋炀帝 ③唐高祖 ④唐玄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唐太宗听说右图所示人物去世后,沉痛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 )
A.房玄龄 B.魏征
C.杜如晦 D.宋璟
13.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4.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唐代的中央官制是( )
A.三公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九品中正制
15.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艺术地再现了唐太宗李世民主政唐朝二十多年的历史。你认为不可能在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 )
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唐太宗轻徭薄赋,精简机构
C.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D.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
16.如果把“开运河,创科举”“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鉴真东渡”归纳为一个学习主题,它们应该同属于下列哪一主题( )
A.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往
17.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有( )
①“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②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③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④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② ③ ④ D. ① ③ ④
18.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19.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两句诗反映的情况,直接导致( )
A. 安史之乱的爆发 B. 开元盛世的出现
C. 唐末农民大起义 D. 唐朝诗歌的繁荣
20.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开垦土地),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
A.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B. 首创殿试,创立武举
C. 严惩贪官污吏 D. 善于纳谏,提倡节俭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亲)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一一引自《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武同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能够重视农业,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年)时的三百八十乃户,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
一一出自《隋唐五代史纲》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引自杜甫《忆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治国理念?并根据材料说说他为此采取什么措施?
(2)请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杜甫的诗描绘的是哪5位皇帝统治时期的什么局面?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隋亡唐兴七十年》是作者蔡磊在隋亡唐兴的大背景中,将隋文帝、隋炀帝与唐高祖、唐太宗这两对父子……做的一番对比阅读,别开生面。这本书在探求历史真相的同时,启迪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1)隋朝有哪两个特点 “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隋亡”与“唐兴”之间有何联系
(2)“隋亡唐兴”和“秦亡汉兴”有共同之处。试着总结一下。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两块墓碑:一块是歌颂唐高宗李治文治武功的“述圣碑”,由武则天亲笔撰写;另一块是武则天为自己立的“无字碑”,高7.53米,重98.9吨。在巨大壮观的墓碑上,没有女皇的生平事迹及丰功伟绩,这同女皇为唐高宗李治所立的“述圣碑”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何女皇的墓碑无字呢 据说,这里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武则天认为自己的功绩太大,难以用文字表述,所以,此碑无文胜有文。另一种说法是,武则天认为自己当皇帝,生前就有争议,死后难免留下骂名,千秋功罪,还是由后人评说吧。
(1)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存在较大争议的人物。有史学家认为她残暴;也有史学家评价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你的观点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理由。
(2)“担当身前事,何计身后评。”武则天的无字碑给后人以无限的遐想。请你用所学的知识为武则天写一篇碑文。(现代文即可)
答案
1-5 CACBA 6-10BCBAC 11-15BBCCA 16-20BBCAA
21.(1)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轻徭薄赋,注重减轻农民负担。
(2)广纳贤才。重视发展生产。
(3)唐玄宗“开元盛世”
22、 (1隋朝的特点是短暂、繁荣。“隋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亡”与“唐兴”之间的联系:李渊在农民起义的大潮中起兵反隋,后来建立唐朝。唐朝前期的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使唐朝日益兴盛。
(2)。 “隋亡唐兴”和“秦亡汉兴”的共同之处:秦朝和隋朝都是因暴政引发全国性反抗从而被推翻;都是一个短命王朝;都创立了一些新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王朝都是在推翻旧王朝的战争中建立的,都较好地吸收了前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后一个朝代都基本沿用了前一朝代的政治制度,都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朝代。
23、(1)我认为武则天是一位治国之才。因为她当政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其他观点符合史实,言之有理也可)
(2)唐朝武后,多谋善断,自立为皇,建号为周,唯一女皇,史册独藏。发展科举,选拔人才,减轻负担,促进生产,“政启开元,治宏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