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 古诗二首 优质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 古诗二首 优质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8 22:09:5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一单元
【单元内容概述】
人文主题
本单元围绕“春天”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4篇课文。这4篇课文体裁各异,有古诗,有散文,还有童话故事。课文表现了春天里的美景和人们的活动,尽显春天的美好。
课文编排
《古诗二首》中流露出诗人面对丰盈春日难掩的喜悦之情,这喜悦既是《村居》中散学归来的欢笑儿童,又是《咏柳》中二月春风的随心裁剪;《找春天》中小女孩弯腰探寻春天的讯息,在呼朋引伴声中小男孩闻讯而来,一呼一应中,发现的乐趣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想加入找寻春天的行列之中;《开满鲜花的小路》中撒下的花籽开出了一路的鲜花,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邓小平爷爷植树》中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亲手栽下小柏树,有着更丰厚的意蕴。
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这是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本技能之一。其中“注意语气”,学生并不陌生,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教材多次训练过。本单元教学,要巩固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教材中所学,侧重学习根据不同的角色读出不同的语气。“注意重音”是教材对学生的新要求。朗读时“注意重音”比较复杂,本单元教学时,学生有注意重音的意识,明显可以读重音的字词,学生能尝试读出来即可,要求不要过高。
【单元核心目标】
1.在抓住关键词读懂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头脑中的画面、句式特点,有注意重音的意识,尝试读出可以读重音的字词。
2.阅读描写春天景象的古诗、散文、童话故事,初步感知人们眼中春天的样子,联系生活当中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
【单元任务群目标】
任务群类型 任务群目标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1.认识62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会写34个词语。 2.能根据提示,写好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注意不同部分的伸展关系。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背诵《古诗二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能借助插图,说出邓爷爷植树的情景。 2.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仿照例句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 3.感受春天的美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欢。 4.自主阅读《笋芽儿》,能发挥想象理解内容,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1.推荐阅读:《春天》(谢武章)。 2.实践活动: (1)安排以“找春天”为主题的户外活动。 (2)组织以“书画春天”的主题绘画活动。
【单元任务群设计】
1 古诗二首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语言运用: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思维能力: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审美创造:品味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课前解析】
关注识字:本课11个生字中,“堤”的声母是“d”,学生容易误读为“提”,教师在教学时可将“堤—提—题”进行读音辨析。“丝、裁”两个字均为平舌音,教师简单提示即可。“柳”字的声母为前鼻音“l”,有些学生容易与后鼻音“n”混淆,注意“柳—牛”的读音区别。本课生字以形声字为主,识记时要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自主识记。字义的理解既可借助字形,也可结合语境。
关注写字:本课要写的8个字中,“诗、妆、绿”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其中“绿”的最后四笔为“点、提、撇、捺”;“趁”是半包围结构;“童、碧、丝、剪”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以写得端正、平稳。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读写写。
关注朗读:古诗教学应该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
范读引领,感受韵味。范读最好是教师本人,也可以借助多媒体。
自主练读,整体感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朗读时间。在反复、多次的朗读中,整体感受古诗的情感意绪。
朗读展示,升华情感。学生完成对内容的理解后,就要读出诗歌的味道。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如个别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接读、师生对读。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童”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等5个生字,会写“诗、童、趁”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村居》,并能背诵积累。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出示课件3)
1.猜谜引入: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出示谜语)对,是风筝。古时候人们把风筝称为“纸鸢”,请跟着老师来读读这个词语。
2.引出诗题:春天来了,天气暖洋洋的,如果这个时候能到田野里去放风筝,那真是一件开心的事啊!古时候,有一位诗人居住在农村,他在田野里散步的时候,看到了非常美丽的春色,还看到了一群正在放风筝的孩子,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诗题就是《村居》。
板书诗题:村居,学生齐读诗题。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揭示课文题目,为接下来的解诗题做好了铺垫。)
二、理解诗题
学生朗读诗题,并说说“村居”的意思。(出示课件4)
村:农村。居:居住。村居:在农村居住。
三、了解作者(出示课件5)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善于描写自然景物。著有《拙吾诗稿》。
四、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初读古诗。(出示课件6)
(1)教师提出要求:自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教师提醒:听范读,注意听准字音,对比出自己哪几个字读得不准确。
(3)同桌互读互查。
(4)指名读,老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古诗读准确。)
2.学习字词。
(1)学习会认字。(出示课件7)
“莺”是后鼻音,“拂”的韵母是“ou”,“堤”的声母是 “d”,“柳”的声母是“l”,“醉”是平舌音。
(2)交流识字方法。
①(出示课件8)字理识字:“醉”,会意字。左边形状像个酒坛,表示“酒”;右边“卒”表示极点、极端。“醉”表示酒喝多了,神志不清。
教师指名读,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②(出示课件9)形近字对比识字:“堤—提—题”进行读音辨析,并通过组词进行巩固。
(设计意图:字理识字帮助学生理解了“醉”字,形近字对比识字既加深了对本课生字“堤”的识记,又巩固了之前所学过的字。)
五、整体感知,把握季节
1.(出示课件10)教师出示要求:自由读古诗,说一说: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学生会直接说从“春”字里得出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也可能会从“草长莺飞”“二月”等词推出是春天。
2.齐读古诗,读出春天的感受。
六、再读古诗,领悟韵味
1.教师范读,读出节奏。(出示课件11)
老师引导:“读”是学好古诗的诀窍。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诗的韵味。老师给句子画好了停顿,这首七言绝句宜采用“2/2/3”的停顿方法,老师先给大家示范朗读,请仔细听。
2.学生在书上给古诗画好停顿,再读古诗。
3.配乐朗读古诗,读出韵味。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教师范读、借助停顿符号读、配乐读等方法,让学生感受节奏,读出韵味。)
七、理解诗意,体悟美好
1.理解重点字词。(出示课件12)
草长莺飞:小草钻出地面,黄莺在天上飞。
拂堤:轻拂堤岸。
醉:沉醉,陶醉。
春烟:春天的雾气。
散学:放学。
趁:利用机会。
纸鸢:风筝。
2.了解诗中景物。(出示课件13)
师:读前两句诗,说一说这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把相关词语圈出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景物:草、莺、堤、杨柳、春烟。
板书:自然景物——草长莺飞 拂堤杨柳
3.理解诗句意思。(出示课件14)
(1)师:请说一说“草长莺飞二月天”的意思。
预设:早春二月,小草嫩芽从土里钻出,自由地生长,黄莺在天上纵情飞舞,欢快地鸣叫。
教师提出问题:这句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富有动感,涌动着春的脉搏。
(2)教师追问:谁再来说说“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意思。
预设: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而细长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摆,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师:从“拂”和“醉”两个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出示课件15)
预设:这两个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柔态和神韵。
(3)教师提出要求:读后两句诗,说一说:诗句描写了什么情景?(出示课件16)
预设:傍晚,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东风放风筝呢!
(4)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两句诗主要写的是什么,这两句诗又写的是什么。
预设:前两句诗写景,后两句诗写人。
(5)师:孩子们是怎样的心情?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课件17)
预设:孩子们的心情急切快乐,从“忙”字可以看出。
板书:人物活动——儿童散学 放纸鸢
(6)看图读诗,读出春的气息。(出示课件18)
①自由读。
②同桌互读、互听、互评。
③师生合作读。
教师引导:当你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两句诗时,眼前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当你读“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眼前又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预设:①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图。②儿童在春天里快乐玩耍的画面。
板书:春景图 乐春图
4.根据提示填一填。(出示课件19)
村 居
高 鼎
( )莺飞( ),
拂堤杨柳( )。
儿童散学( ),
忙趁东风( )。
预设:草长、二月天、醉春烟、归来早、放纸鸢。
古诗补充完整后,师生合作读、学生齐读古诗。
5.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春天里除了放风筝,还能进行哪些活动?(出示课件20)
预设:郊游、野营、挖野菜、植树……
(设计意图:拓展在春季还能做什么,联系生活,更能让学生感受春天带给大家的欢乐。
八、指导书写
1.出示“诗、童、趁”3个字及它们所组的词语,学生观察字形。(出示课件21)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诗”是左右结构,“童”是上下结构,“趁”是半包围结构。
2.重点指导“诗、童、趁”容易写错的地方。(出示课件22-24)
九、课文小结,拓展延伸
1.课文小结(出示课件26)
《村居》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 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27)
十、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8、29)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咏、妆”等6个生字,会写“碧、妆”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柳》,并积累背诵。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出示课件30)
1.教师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谜面:绿头发,长又长,春风吹来荡呀荡。
谜底:柳树。
2.引出诗题:春天的杨柳随风舞动,不仅使清代诗人高鼎陶醉,而且让唐代诗人贺知章赞不绝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柳树的古诗,题目是《咏柳》。
教师出示诗题并板书:咏柳,学生齐读诗题。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揭示课文题目,为接下来的解诗题做好了铺垫。)
二、理解诗题(出示课件31)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咏柳”是什么意思吗?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咏”字呢?
预设:歌咏比赛,古诗《咏鹅》。
教师总结:这里的“咏”就是赞美、歌颂的意思。咏鹅是赞美鹅,那咏柳就是赞美柳树。
(设计意图:结合题目,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咏”理解诗题。)
三、了解作者(出示课件32)
贺知章(659—约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西)人。他的诗现存二十首,其中《咏柳》《回乡偶书》广为传颂。
四、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初读古诗(出示课件33)
(1)教师提出要求:自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教师提醒:听范读,注意听准字音,对比出自己哪几个字读得不准确。
(3)同桌互读互查。
(4)指名读,老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古诗读准确。)
2.学习字词
(1)学习会认字。(出示课件34)
“咏”,指用口吟诵,所以是口字旁。“裁”,它的本意是指裁制衣服,所以形旁是衣。
(2)交流识字方法。
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经常用到的识字方法有哪些呢?你会怎样识记“咏”字?(出示课件35)
预设:在生活中识字、猜字谜游戏识字、加一加、换一换……
老师追问:你会怎样识记“咏”字?
加一加:咏=口+永
换一换:咏=泳-氵+口
师:那怎样更好识记“裁”字呢?对,可以用“比一比”的方法。(出示课件36)
比一比:
“裁”,做衣服要裁剪。
“载”,有车能把人货载。
“栽”,要木就得把树栽。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记忆,拓宽了学生对字词的积累。)
五、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1.教师范读,读出节奏。(出示课件37)
2.学生在书上给古诗画好停顿,再读古诗。
3.配乐朗读古诗,读出韵味。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教师范读、借助停顿符号读,配乐读等方法,让学生感受节奏,读出韵味。)
4.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38)
碧玉:绿色的玉石,这里用来形容柳树鲜嫩发亮的新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柳树的枝条多。
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细叶:又细又嫩的叶子。
裁:剪。
似:好像。
5.学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诗人是怎样咏柳的呢?我们一起走进古诗。
(1)教师提出要求:读前两句诗,说说诗人眼中的柳树是什么样的,请在诗中圈出来。(出示课件39)
预设:圈出“碧玉”和“绿丝绦”。
老师引导:柳枝的颜色像碧玉一样,形状和绿丝绦相似。这句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柳枝怎么的特点?
预设:比喻。写出了柳枝绿、柔美、细长的特点。
板书:实景
(出示课件40)指名学生说前两句诗的意思,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听完再补充,教师点拨。
预设: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纤细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板书:碧玉——一树高 万条——绿丝绦 赞柳
6.学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师:读后两句诗,说说这么漂亮的柳叶,是谁裁出来的?(出示课件41)
预设:二月春风似剪刀。
(2)师:这两句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预设:这两句诗采用了设问、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教师小结:诗人自问自答,把春风比作剪刀,赋予巧妙的想象,生动地刻画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
板书:想象 细叶——谁裁出 春风——似剪刀
(出示课件42)指名学生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听完再补充,教师点拨。
预设:这些装扮了一树的细细的叶子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是早春二月的风,它犹如一把看不见的剪刀,将绿色丝带随心裁剪。
板书:颂春
(4)教师拓展:春风还可以裁出什么?(出示课件43)
预设:小草、花朵、树叶……
六、诵读古诗,尝试背诵
1.出示要求:再读古诗,读好语气。(出示课件44)
(1)指名学生读,教师指导:读“不知细叶谁裁出”时,尾音上扬,读出疑问。读“二月春风似剪刀”时,要读出恍然大悟、满心愉悦的感觉。
(2)自由读。
(3)同桌互读、互听、互评。
(4)师生合作读。
2.指导背诵。
教师引导学生一边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柳树画面,一边填一填。(出示课件45)
碧玉妆成( ),
万条垂下( )。
不知细叶谁裁出,
( )。
预设:一树高、绿丝绦、二月春风似剪刀。
七、指导书写
1.出示“碧、妆、绿、丝、剪”5个字及它们所组的词语,学生观察字形。(出示课件46)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碧、丝、剪”是上下结构,“妆、绿”是左右结构。
2.重点指导“碧、妆、绿、丝、剪”容易写错的地方。(出示课件47-51)
(设计意图:生字的书写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之一。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再进行写字教学,便于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
3.玩“青蛙过河”的识字游戏。(出示课件52)
八、课文小结,拓展延伸
1.课文小结(出示课件54)
《咏柳》这首诗通过描写在春风的吹拂下,柳树的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55-58)
学生读古诗,结合
七、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59-61)
教师组织学生读古诗,指导学生读古诗,结合插图理解古诗,积累古诗。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62)
教师布置作业:熟练背诵《村居》和《咏柳》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村居》和《咏柳》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诗中流露出诗人难掩的喜悦之情。《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写的一首咏物诗。
为帮助学生顺利达成学习目标,我采用了以下策略:
朗读方面,我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加字,不重复,发音响亮清楚,读出语气。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我采用了多种朗读方法,比如自由读、合作读、指名读,范读等。
写字指导方面,我也采用了多种方法,例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这些方法能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记忆,拓宽了学生对字词的积累。
理解诗意方面,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借助诗中的景物的图片,给学生强烈的视觉感受,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例如,在教学“碧玉妆成一树高”时,利用“碧玉”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到了柳枝的颜色。再次,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让立体而丰满的画面浮现在学生脑海中。培养学生在想象中学会表达,在想象中感知语言的韵味,为实际运用打下基础。
“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致使学生描述的语句不够生动、流畅。今后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结合生活体验,借助朗读,将头脑中的画面转化为具体的图像,以便能够合理组织语言进行具体生动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