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四季之美》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四季之美》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9 13:0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读准“晕”“愈”等生字,理解“红晕”“鱼肚色”等词。
(二)通过想象画面、比较阅读,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感受动态描写营造的氛围。
(三)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培养发现美、感受美的主动性。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感受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二)难点:体会景物动态描写营造的氛围。
三、教学过程
(一)字词入境,初知四季之美
1.古诗导入,揭示课题。
(1)动静结合,猜读古诗
同学们,我们上课前先来做个游戏——看词猜古诗,你能根据这几个关键词猜出是哪句古诗吗?
细叶 裁出 二月 春风 小荷 尖尖角 早有 蜻蜓
停车 枫林晚 霜叶 千山 飞绝 万径 人踪
(集中出示四幅古诗插图)从四首诗中,你发现了什么?(分别是描写四个季节的古诗)
(2)想象面面,齐读课题。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歌咏四季是古今中外文学家的爱好,但因作者个人的心境、气质不同而各有所感各有所爱。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一起走进她笔下的四季之美。(板书课题:四季之美)请大家美美地读一读课题。
2.认识作者
我们先来看看作者名片。(出示作者的简介,自由读,读了她的名片,你对她有了什么了解)默读名片。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昨天对课文做了预习,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只要能正确、流利地读好即得一颗星。
师: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这篇散文文字优美,在用词方面也非常独特(板书),谁想读?
翩翩飞舞 蒙蒙细雨 点点归鸦 微微的红晕 熊熊的炭火 红紫红紫的彩云 漆黑漆黑的暗夜
师:来,观察老师标红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都是叠词)
师:是的,它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叠词。巧用叠词可以使语言更加优美,朗朗上口。再来感受。(指名读)再指导:这课的叠词要读得柔美。
指导:“红晕”的“晕”是多音字,老师在课前查了这个字的不同读音,请同学们看字典解释并完成检测题。所以我们有时候可以联系上下文,据义定音。
4.串读首句,了解内容。
师:在你眼中每个季节最美的是什么?我们来看看清少纳言眼中的四季。(齐读)有没有发现她眼中的四季有什么特别之处?是的,这是四个特定的时间。所以说这篇散文的选材视角也很独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春天最美是黎明
夏天最美是夜晚
秋天最美是黄昏
冬天最美是早晨
(二)动态入画,品味春天之美
1.聚焦景物,感受色彩。
(1)读中想象,发现景物。
让我们跟随清少纳言,走进春天的黎明。自由读语段,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景物?用圆圈圈出来。
(2)交流反馈,圈画景物。
师:陈老师和清少纳言一样,也忠爱与天空,只不过我生活在一个比较先进的时代,我可以拍下眼前的美景。来看看我拍的天空,大家猜一猜,哪一种是鱼肚色的天空?(出示图片)
师:除了鱼肚色,黎明还有很多色彩,在文中找一找。(出示图片)
这些景色再清少纳言的笔下显得特别独特。
2.想象过程,感受动态。
(1)关注先后,发现动态。
师:其实这些色彩都是逐渐变化的,圈出文中描写动态的词语。(泛、染、飘)看,当时清少纳言看到的黎明是不是这样变化。像这样对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写方法,我们称为“动态描写”。这样的描写方法在本课也是一个独特之处。
(3)想象画面,读出动态。(指名朗读语段)
①师:老师的视频是做过加速处理的,实际上黎明的变化是怎样的?是的,一点儿一点儿的,我们要读出这其中微微的变化。听老师读一遍。同桌互读。
(三)合作学习,感受夏天。
柔美如春之黎明,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那么夏天又是怎样的画面呢?接下来,我们展开合作学习。先独立完成学习单,再小组讨论。
学习单
季节 夏天
时间
景物
动态 描写
小组汇报流程:
1、交流学习单上的内容
2、说说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通过朗读感受动态美。
(四)感受以动衬静
1. 比较三句话在动态描写上的相同点。
(1)陈老师在文中还找到两句动态描写。自己读一读这三句话。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①请大家根据画框的部分想想,这些时刻都是处在一个什么环境下的?(安静的)
②小组讨论:为什么在如此安静的背景中,要写这么多动态的事物呢?全写安静不好吗?
③小结。正是这种充满宁静的大背景的衬托,动态之美才显得更加生动,整个画面才更有意境美。在写法上,这叫 “以动衬静”
(五)写法迁移,尝试动态描写。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在乡间、学校或者任何一个印象深刻的地方。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写其中的景致。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跟随清少纳言去感受了她笔下春夏的最美之处,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跟着她去追随秋冬的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