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纸的发明
1.认识“创、携”等9个生字,读准“累,切”等4个多音字,会写“术、伟”等11个生字,会写“造纸术、伟大”等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能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4.能理解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学习目标
创造 携带 保存 制作 蔡伦 切断 积累 便宜 朝鲜 欧洲 社会 捣烂 传承 贡献 学富五车
任务一:1.小老师领读1遍;
2.自读,不会的请教同桌;
3.同桌互查,不会的教会;
4.完成的同学坐端正。
学习生字词
多音字
lěi 积累 累计
累
lèi 劳累 受累
léi果实累累 累赘
切
qiē 切菜
qiè 一切
便
biàn 方便
pián 便宜
鲜
xiān 新鲜 鲜美
xiǎn 鲜为人知 朝鲜
1.叔叔累(lěi léi )计工作了十小时,虽然很劳累(lěi lèi),但看到枝头果实累累(lěi léi ),他心满意足地笑了。
2.在那鲜(xiān xiǎn )花盛开的古村落,科考人员揭开了鲜(xiān xiǎn)为人知的秘密。
任务二:变式练习
任务三: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选取了哪些内容来说明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2.同桌交流。
3.完成的同学坐端正。
初读感知
任务四: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图表。
初读感知
造纸术发明之前
西汉时代
东汉时代
后来
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2.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
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出来。
要记录一件事,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
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
价钱太贵
笨重,
不方便
我来说
要记录一件事,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
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
价钱太贵
笨重,
不方便
哈哈,一般人可看不起书哦!
少数人能用
不能普及。
我来说
1.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要记录一件事,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2.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
3.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
讨论:体会下面句子运用关联词把意思说清楚的方法。
我来说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期,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我来说
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流程:
剪碎或切断 浸 捣 捞 晒干
我来说
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
哎,养了一年蚕,就十张纸。太少了!
我来说
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哎,这麻纸一写就破,太粗糙了,真难用!
我来说
想一想,篾席上残留的薄片和麻纸适合人们写字吗?
不适合
少,产量不足
粗糙,不便书写
这可怎么办呀?
我来说
思考:为什么要用这些材料?
因为这些原料容易得到,大量制造,便宜轻便,满足需要,能够使更多人得到使用。
我来说
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流程图:
剪碎或切断 浸 捣 捞 晒
我来说
蔡伦有善于观察和探索的精神。
我来说
剪雪花的步骤:
捏泥人的步骤:
和泥 捏 压 粘 接
我来说
下面请大家阅读丛书中的《藏书与读书》一文,看看季羡林老先生是怎么把“中国是世界上最喜欢藏书和读书的国家”这个问题说清楚的?
拓展阅读
自学提示:
阅读图书中的《书籍的变迁》一文,看看作者是怎么把“书籍的变迁”这个问题说清楚的?
拓展阅读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阐明书籍的变迁:
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商朝/甲骨(石鼓)文书
战国至魏晋/简(帛)书→西汉至东汉/线装书
近代/石印(铅印)书→现代/电子书
下面请大家阅读丛书中的《藏书与读书》一文,看看季羡林老先生是怎么把“中国是世界上最喜欢藏书和读书的国家”这个问题说清楚的?
作业
1.搜集有关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中君子、中医四诊的资料,了解知识。
2.读一读图书中的《蔡伦与造纸术》。
谢谢同学们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