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单元内容概述】
人文主题
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一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三篇课文。有古代寓言故事,有现代学生生活故事,有童话故事;有人物,也有动物,每个故事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故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使他们获得一些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启示。
课文编排
《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个故事不仅让我们积累了成语,还告诉了我们一些道理。《画杨桃》一文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看待什么问题,都应实事求是的道理。《小马过河》一文告诉我们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并亲自试一试,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语文要素
单元语文要素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引导学生从故事的不同侧面谈看法,或联系生活实际,谈生活中类似寓言中的事例,明辨是非,加深理解,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或从故事中的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获得不同的感受。“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是承接二年级上册“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体现学生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梯度发展。
【单元核心目标】
从故事的不同侧面谈看法,或联系生活实际,谈生活中类似寓言中的事例,明辨是非,加深理解,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或从故事中的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获得不同的感受。
能读好对话的语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为后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奠定基础。
【单元任务群目标】
任务群类型 任务群目标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1.认识5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28个词语。2.了解厂字旁和穴宝盖所代表的意义;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穴”等9个生字。 3.能理解并积累含“笑”字的词语,并选词演一演。 4.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示语,读出恰当的语气。分角色朗读《小马过河》。 能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能用上提供的词语,复述《小马过河》的故事。 能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简单看法。 4.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句子加上“赶紧”“焦急地”等修饰词语后的好处。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推荐阅读:《弟子规》。 自主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实践活动: 积极参与讨论,有序发表自己的想法。 在讨论时,认真听,等他人说完后再表达自己的想法。
【单元任务群设计】
12 寓言二则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故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引发多角度思考,获得丰富的启示。
语言运用:能读好对话的语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
思维能力: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物,促进学生心灵的健康、和谐发展。
【课前解析】
本课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寓意深刻,是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成语故事的好文本。
两则寓言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表现出养羊人的不以为然。“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把种田人焦急的心情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用词准确生动故事这两篇课文的突出特点。如“赶紧”一词,描写放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动非常迅速,表现了养羊人前后态度的变化。“转来转去”“巴望”“天天”表现了种田人急切的心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正确读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两组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4.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成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寓言故事。
2.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寓、则、亡”等10个生字,会写“亡、牢、钻”等6个字。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亡羊补牢、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第一则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寓言
1.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之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吗?(出示课件3)
寓言有什么特点呢?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通常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出示课件4)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寓言二则》,板书:寓言二则。交流识记“寓”“则”的识记方法。预设:换一换,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出示课件5)
3.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篇寓言,也叫做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板书:亡羊补牢,谁能来读一读这则寓言的题目。(出示课件6)
4.不认识“亡”,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预设:字理识记“亡”。(出示课件7)
5.学习书写“亡、牢”(出示课件8)
(设计意图:回顾学过的寓言故事导入,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对寓言的含义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课题识记“寓”“则”,有利分散识字难点。)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9)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并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
边读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出示课件10)
认读生字词(出示课件11)
用换一换识记“坊”用熟字加偏旁识记“钻,牢”。(出示课件12)
游戏识字。(出示课件13)
教师提出要求: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14)
一个养羊人________,街坊______修羊圈,养羊人______听从劝告,第二天,他__________,这才______,于是赶紧把______堵上,把______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重点生字词,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进一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为品读文本做好铺垫。)
三、再读课文,梳理情节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他分别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完成表格。(出示课件15)
2.教师提出问题:第一次丢羊以后,街坊是怎么劝他的?养羊人又是怎样回答的?(出示课件16)教师追问:而他又是怎么做的?(出示课件17)
预设:如果不赶紧把羊圈修好,羊还会被叼走。
预设: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做什么?
预设:养羊人不以为然,不听劝告,不愿意修羊圈。
3.教师提出问题:第二次丢羊以后,养羊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出示课件18)
4.教师追问:养羊人这样做,对吗?从哪知道?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19)
6.教师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后悔的事情吗?生交流,指名分享,生评议。
7.对比评议:(出示课件20)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1)读一读,说说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赶紧”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说一说:如果放羊人再不修羊圈会有什么后果?(出示课件21)
8.出示课后习题“亡羊补牢”的“亡”和“牢”是什么意思?题目“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22)
9.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出示课件23)
预设:小明平时不好好学习,期中考试成绩很差。他下半学期努力学习,期末考试成绩名列前茅。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设疑,读文解疑;研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朗读中应注意对话时,要考虑人物的思想,辅以动作,在反复朗读实践中感受语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总结课文,指导书写
1.教师讲解“钻、劝、丢、告”的书写要点,学生练习书写。(出示课件24)
2.生字归类,出示生字分类。(出示课件25)
3.重难点字书写指导“丢、告”。(出示课件26-27)
4.课文小结: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板书“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出示课件28-29)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注意重要笔画所在的位置。写前指明观察方向,写后评价反馈,在“看”和“写”的实践中把字写美观,提高书写能力。
五、课堂演练(出示课件30-32)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焦、筋”等5个生字,会写“筋、疲”,会写“禾苗、筋疲力尽、明白”。
2.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能用哪些方法使禾苗长高呢?学生自由说一说。(出示课件33)
2.出示拔禾苗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你们知道图片中的人在干什么吗?
关于这幅图片有一个很好的故事,你们想听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板书课题:揠苗助长(出示课件34)
(设计意图:由看图猜寓言入手,引入本节课寓言“揠苗助长”,通过根据题目质疑提问,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快速进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中体会寓言的寓意。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寓言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出示课件35、36)
2.认读生字:“焦、筋 、疲 、喘 、截”,交流识字方法 。预设:熟字识记、图片识记)(出示课件37、38)
3.认识词语:焦急 筋疲力尽 喘气 一大截 (出示课件39)
4.识字游戏点字种花(出示课件40)
(设计意图:本节课生字较少,重点放在“疲”字的学习,进行“病字旁”的归类识字,同时强化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的复习。)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课件41)教师提出问题:读课文,说说“揠苗助长”讲了什么故事?
学生汇报交流: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要自己的禾苗_________,就把禾苗一棵一棵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
2.理解“揠”(出示课件42)
预设:“揠”就是拔的意思,那么,题目也可以称为“拔苗助长”了。揠苗助长: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3.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种田人为什么要揠苗?
②他是怎样揠苗的?
③揠苗的结果是什么?(出示课件43)
4.学习第一自然段,分析起因
教师引导理解:这个人为什么要去拔禾苗呢?你是从哪里找到的?
教师指导朗读:请你带着“巴望”的心情来读一读。
教师追问:这个人天天去看禾苗,看到禾苗长高了吗?所以他的心情是什么?同学们能用刚才学习的以词解词的办法来解释焦急吗?请同学们焦急地读一读。(出示课件44)
5.教师提出问题: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一句比较好,为什么?出示课后习题二
预设:“焦急”写出了他在田边转来转去的神态,比第一句更形象具体。(出示课件45)
6.教师追问: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这句话中的“它们”指的是什么? 预设:“得”的意思是“需要”。(出示课件46)
7.教师指导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主人公为了让禾苗长高,最后想出了什么办法?(出示课件47)
指导朗读:这个办法可把这个人累坏了,从哪可以看出他累坏了?请你来读一读筋疲力尽的感觉。(出示课件48)
8.读第3自然段,说说这个人把禾苗拔高了之后,心情怎么样?(出示课件49)
教师引导理解:他累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心情如何呢? 预设:高兴,自豪。(出示课件50)
教师追问: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主人公把禾苗都拔高之后,禾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示课件51 )
(设计意图:通过叙述故事主要内容,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研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语,要考虑人物的思想,辅以动作,在反复朗读实践中感受语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归纳总结
1.教师提出问题:禾苗为什么会枯死?(出示课件52)
预设: 因为他在往上拔禾苗的时候,把禾苗的根拔断了,导致禾苗快速的枯萎了。自己累得“筋疲力尽”,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效果。事实告诉我们,违反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出示课件53)
2.教师引导说一说:如果你是种田的那个人,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禾苗生长?(出示课件54)预设:(1)为我会给禾苗勤浇水、施肥、除草,让禾苗可以吸收更多的养分,快快长大。(2)我会根据禾苗的生长习性对禾苗进行科学的管理。
3.教师追问: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揠苗助长”的事例吗?(出示课件55)
4.学完这两则寓言,你想说点什么?(出示课件56)
(设计意图:再次复习“寓言”的含义;从小故事中体会出人生的道理,从而拓展出古人智慧的结晶:“揠苗助长”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急于求成,以指导我们的生活。)
五、练写生字,小结全文
1.教师出示“筋”“疲”重点讲解“疲”的书写。教师引导观察思考:请观察这两个字的结构,思考怎样能写好看?(出示课件57.58.59)
(1)教师讲解:“筋”上下结构,要上小下大,注意“竹字头”要写得扁一些;“疲”是半包围结构,注意撇要写得伸展才好看。
(2)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书写,每个字描一遍写两遍。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写生字,描一遍写两遍,注意坐姿。
2.出示词语积累(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出示课件60)
小结: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出示课件61)
板书“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设计意图:写字是一个个性化极强的实践学习过程,学生自己发现、自己书写,加上教师适时的鼓励,让书写变得有趣,学习更有动力。当然,对于有难度的字,应该具体指导,带学生一起书空练写。)
六、梳理课文,课堂演练 (出示课件62-65)
七、拓展延伸(出示课件66)
教师组织观看“杞人忧天”视频,学生复述这个故事的内容,说说明白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寓言常常是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裁。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始终记住目标明确,方法落实。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抓住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课后让学生看动画,加深学生的印象,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从中受到的启发。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老师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打好基础,从题目积极导入,培养学生探索寓言的能力,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创设平台,多次引导学生,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