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开国大典》 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开国大典》 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9 12:3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开国大典》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2.了解开国大典阅兵式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阅兵式的雄壮,气势恢宏。
3.学会写法迁移,会使用点面结合来写生活中的场面。
教学重点: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写法迁移,会使用点面结合来写生活中的场面。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概括场面
1、在开国大典的过程中,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
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2、能否把这几幅画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呢?
开国大典由群众入场、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几部分构成。
3、通过这些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人民军队气势威武、庄严、气势恢宏
二、点面结合,体会震撼
1、请同学们齐读第11到13自然段,看看大典中的阅兵式包含几个环节呢?
检阅部队——各种兵行进——群众欢呼
2、课文是怎么描写阅兵这一场面的呢?我们再次回到课文,请同学们边读边勾画。
3、学生汇报:我看到了这样的词语:“开头”和三个连用的“接着”,这些都说明“检阅部队”是按照各方阵的行进先后顺序写的。
4、当我们对比几个方阵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预设:海军写的是服装特点;步兵突出的是方阵行进特点;炮兵强调的是武器特点;战车师突出的是战车和战士的特点;骑兵师突出的是战马的特点;空军突出的是飞机队形的特点。
按照行进顺序写出检阅部队的出场,而且选取了不同的角度,突出各兵种的特点,更有层次,更具立体。这样的描写是对“点”的描写。
齐读各种兵行进的这一部分。
5、除此之外,在阅兵式中还有其他的描写吗?
预设:“由东往西,缓缓进入”
“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这是对整个阅兵式的概况的描写
6、小结:有点有面,这就叫——点面结合。1949年开国大典上,受阅部队由陆海空三军组成,共1.64万人。受阅武器装备有各种火炮119门,坦克,装甲车152辆,汽车222辆,军马2344匹,飞机17架。这样强大的阵容,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一下子就把阅兵仪式的气势磅礴、恢弘庄严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当时的庄严和热烈的气氛。
三、学以致用,妙笔生花
1、生活当中,你都看到过哪些活动场面?
(拔河比赛、运动会开幕式、庆六一、卫生大扫除、赶场等。)
2、我们应该怎样来写这些场面呢?从阅兵式场面中我们可以习得方法:
一是描写要有点有面。
二是描写要有重点。
三是注意写出氛围。
四是要注意层次清楚。
随堂练习
1、写作方法我们学完了,现在老师来检验下你们是否会学以致用。这是某次运动会开幕式,热闹非凡,注意:仔细观察运动员和周边观众的表情、动作,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当时的场面气氛。
(1)出示运动会开幕式图片、拔河比赛照片、开学典礼照片等。
(2)交流展示:两三个。
教师点评。(你的习作点面结合写出了当时紧张、热烈的气氛。真是妙笔生花,活学活用!不仅做到了点面结合,还关注细节,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方法。)
2、例文引路(运动会片断——拔河):
忽然,“嘟”的一声哨响,拔河比赛开始了。双方队员的身子一齐往后倒,紧紧地抓住绳子往后拉。看,我们班的“小胖子”袁小刚的表现可好啦!他两脚牢牢地蹬着地,好像钉子钉在地上一样,他的脸涨得通红的,牙齿咬得咯咯响,脸上还流着汗呢!后面的同学也特别用力,一个个攥紧绳子,鼓起腮帮,好像要把全身的力气都放到手中的绳上。旁边的呐喊声一阵高过一阵。
快速浏览,找一找:哪些是点,哪些是面?
这样点面结合,有什么好处?(更能突出拔河比赛激烈紧张的气氛。)
3、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写作方法叫——点面结合,相信以后再遇到场面描写的时候,对你来说就容易多了。
课件出示:
(1)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仿写一个片段,注意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2)重温《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感受当时的盛大场面,并试着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场面,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