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9 15:38:23

文档简介

2022 级 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观察下面《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它反映的是( )
A 大家庭生活场景
B.原始公社形态
C.明显的贫富分化
D.良渚文化形态
2.夏启发兵讨伐有扈氏之前发布《甘誓》称:“有扈氏违背天意,上天因此要收回他的治
民权,现在我只有奉行上天对他们的惩罚。”夏启此举旨在( )
A.维护皇帝的专制权力 B.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C.强调其征讨的合法性 D.维护上帝对天下的统治
3.春秋末期时的子夏曾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战国时期曾子也说:“千里之外,皆为
兄弟。”这种说法反映了当时( )
A.不同地区联系密切 B.儒家思想发生异变
C.民族关系十分融洽 D.家族观念彻底瓦解
4.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新兴城市不仅突破了西周礼制规定的“王城方九里”的限制,成
了“千丈之城,万家之邑”,而且还“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致天下之民,聚天下
之货”。该现象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铁犁牛耕技术日益推广 B.各国极力推行重商政策
C.长途贩运贸易高度繁荣 D.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发展
5.秦朝文献规定:一旦收到官方加急的文书或命令,就立即执行;即便是非加急的,也
要在当天完成,不能滞留到第二天。否则,按法律论处。这一规定说明了当时( )
A.国家法律苛严 B.重视提高行政效率
C.官僚政治腐败 D.人命案件优先办理
6.汉代公文中的“急急如律令”,意思是如同按照法律命令一样立刻执行。此句经常出现
在各种文献中,如唐朝白居易《祭龙文》:“若三日之内,一雨滂沱,是龙之灵,亦人
之幸。礼无不报,神其听之!急急如律令。”这一用语反映的是汉代( )
A.政治黑暗 B.文化荒芜 C.法制重要 D.三教合一
7.北魏时期均田制规定,官吏给公田,刺史 15 顷,太守 10 顷,治中、别驾 8 顷,县令、
郡丞 6 顷。离职时移交下任,不得转卖。由此可见,均田制( )
A.没有真实性 B.缺乏进步性 C.体现了公平 D.具有等级性
8.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当时刻石佛、记文字盛行时,以北魏为
最精。下列作品的艺术风格属于魏碑的一项是( )
1
9.公元 619 年,唐高祖下诏称:“是以昔王御宇,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笼络牵制)。”由
此可见唐朝羁縻州主要设置在( )
A.边疆 B.新疆 C.南方 D.北方
10.韩愈前三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失败。于是,他采纳别人建议,找退休宰相郑余庆“行卷”
以求推荐。郑余庆看到韩愈文章后,果真向上推荐。当年,韩愈考中进士。韩愈这段经
历说明唐朝科举制度( )
A.本质上仍然是察举制 B.存在一定的弊端
C.奠定门阀政治的基础 D.有明显的进步性
1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说:“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他的批评对
象是( )
A.宋太祖 B.儒家思想 C.明太祖 D.法家文化
12.据考证,雍正皇帝平均每天阅读奏折后批复八千字,每年只有在自己生日这天会休
息一天。这一现象体现了( )
A.皇帝心存百姓 B.奏折制度形成
C.社会矛盾尖锐 D.君主专制加强
13. 清朝统治阶级认为战争的起因是外交处置不当引起的偶然事件,并没有认识到这是
西方列强向东方扩张的必然趋势,也没有认识到战争的失败是由两国全方位差距造成的,
而是把战争失败原因归结为“前线将领指挥不力”。由此可知,这场战争( )
A.改变了中国的外贸格局 B.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C.并未促使清政府的觉醒 D.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4.右图是 19 世纪末西方刊物发表的题为《巨人杀手日本》(译名)
的漫画,作者创作灵感来源于( )
A.甲午中日战争 B.日俄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维新变法
15.1904 年,清朝正式实行癸卯学制,规定学堂的办学宗旨是“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
文学为基…而后以西学瀹(煮;疏导)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
由此可见该学制( )
A 修业时间特别长 B.全面坚守中国传统
C.开启了近代学制 D.坚持中体西用观念
2
16.冯玉祥的绰号叫“基督将军”,唐生智被人呼为“佛帅”,而教书的许寿裳被人称为“德谟
克拉东”(民主的英文音译为德谟克拉西)。这些绰号反映了民国时期( )
A.文人的兴趣各不相同 B.普通百姓蔑视北洋军阀
C.社会中存在多种信仰 D.教育家的社会地位最高
17.1919 年 5 月 22 日,福建省漳州市各阶层近万人在中心广场举行反帝爱国集会,控
诉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响应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这表明五四运动( )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先锋 B.群众基础较为广泛
C.共产党员起了领导作用 D.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18.1924﹣1927 年间,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
产生的巨大力量。巨大的力量表现在( )
A.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人民军队
C.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基本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19.毛泽东说:“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
那时把所有问题都加以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下列事件符合这段论
述的是( )
A.五四运动 B.国民大革命
C.工农武装割据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20.据毛泽东 1930 年 10~11 月的调查报告,1930 年江西兴国县永丰区第一乡 10 名乡
政府委员中,出身贫农者 6 人,中农 2 人,小知识分子和富农各 1 人;吉水县南区第八
乡木口村的 7名政府人员中,出身贫农、中农者各 3人,小地主 1人。这反映了当时( )
A.农村基层秩序的彻底颠覆 B.人民当家作主愿望的实现
C.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强化 D.苏维埃政权的民主化尝试
21.1935 年 12 月,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不仅第一次使
用了“自力更生”的概念,认为中华民族“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
而且在总结长征胜利的经验时,讴歌了红军艰苦奋斗、“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精神。
这些思想( )
A.集中展现了持久抗战的理论 B.反映出艰苦奋斗成为党的优良传统
C.说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D.表现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2.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以下史实能证明此结论的有( )
①十几万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承担战勤任务
②中国战场长期牵制了日军的主要兵力,有力配合了盟军
③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与谋划和指挥
④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总兵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
和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它在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 20 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的
基础上,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该大会( )
A.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完成了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C.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D.阐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3
24.如表为陕甘宁边区庆阳、合水、镇原等地 17 个乡 432 家佃户减租情况统计表,材
料体现的政策( )
时间 减租(石)
1939 年 405
1942 年 150
1943 年 131
(数据来源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毛泽东思想年编》)
A.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体现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
25.解放战争时期,针对许多领导同志在前方指挥,不能分心照顾减租和生产的现状,
毛泽东要求各根据地做到统筹兼顾,必须实行分工。为此,中央要求各根据地必须重视
经济生产和财政工作,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确保粮食、布匹自给自足,珍惜人力物力。
这( )
A.奠定了战争胜利的基础 B.推动了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
C.保证了农民土地所有权 D.凸显了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
2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逐步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不仅在各国大量的双边条约中
得到体现,而且被许多国际多边条约和国际文献所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有这样重
大影响主要在于其( )
A.化解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冲突 B.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C.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D.超越了社会意识形态束缚
27.如表为 1949~1957 年新中国建制市统计表(单位:个)。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这一时期我国( )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数量 136 144 153 159 164 165 164 174 176
A.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助推城市发展
C.国家重视城市规划 D.工业建设影响城市布局
28.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日内瓦会议上坚决反对美国的干
涉政策,也不造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在万隆会议上提
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些举动( )
A.使中国进入国际舞台的中心 B.体现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C.赢得了经济建设的和平环境 D.旨在建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
29.如表为深圳的建设与发展历程表(部分),可见,深圳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时间 建设与发展
1979 年 率先建设蛇口工业区
1980 年 8 月 成为经济特区
1983 年 在企业体制方面进行改革
1984、1985 年 开放赤湾、大亚湾等口岸
4
1992 年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肯定了深圳的建设实践
A.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 B.改革开放的探索与深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D.全方位外交战略的实施
30.有学者认为,自 1978 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 1984 年、1992
年和 2001 年。催生第一次创业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国有企业改革的进行
二、非选择题(第 31、32 题各 12 分,第 33 题 16 分,共 40 分)
31.(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两宋部分诗文作品简表
人物 籍贯 名号 作品
陆游 越州 放翁 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五月一日作)
山阴人 人如虚市散,灯似晓星疏。(《抚州上元》)
欧阳修 江南西路 醉翁 大雨虽霶霈,隔辙分晴阴…宿麦已登实,新禾未抽秧。
(《喜雨》)
吉州人 六一居士
苏轼 眉州 东坡居士 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
眉山人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山村五绝》)
范仲淹 苏州 范仲淹居士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吴县人
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家有城南锦绣园,少年止以花为事。黄金用尽无他能,
却作琼林苑中吏。(《和葛阀寺丞接花歌》)
司马光 陕州 迂叟 诸镇皆自知兵力材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
(《涑水纪闻》)
夏县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历史人物的信息中提炼两宋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
化等历史信息各一条,并分别简要说明。(要求:信息明确,说明简明扼要)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5
材料一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代指织机)而户纂组(泛指精美织锦),机
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
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摘自《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 1890 年,李鸿章指派招商局会办马建忠接办上海机器织布局。经多方筹集资金,
在上海杨树浦建设三层厂房,购买英国制布机 530 台,美国纱锭 35000 锭以及锅炉、蒸
汽机等。该厂以男工为主,也有报道说该厂“上等女工能司两机”。销路扩大,除上海
外,布匹运往天津、镇江、宁波及东北等地。织布局“每日日用 500 两,获利约 500 两”。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7 世纪苏州手工业的发展特点及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 世纪末上海机器织布局诞生的意义。(6 分)
33.重温抗战家书,重温永不忘却的纪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 16 分)
材料一: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数达五万以上。泰山鸿毛之训,早已了然于
胸。故常处境危难,心神亦觉泰焉。望勿以弟个人之安危为念。
——抗日英烈谢晋元写给兄弟的信,1937 年
材料二: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
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今年没有种花,也很少打球。别
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
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八路军高级将领左权写给夫人的信,1941 年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沪战”对应的事件及意义。(4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采取的措施
及中国共产党对抗战的贡献。(8 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抗战家书中体现的民族精神。(4 分)
6嵩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A D B C D B A B C D C A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D C D D D C B A D C B B D
31..评分标准(12分)
1.政治、经济、文化三组,每组4分。
2.每一组中,信息2分,说明2分。
3.信息,来自材料,例如“路、州”,例如具体名号,例如具体作品名称或者内容。
4.说明,每条说明,点出宋代历史内容,一句话即可。
答案示例:下面举例不代表全部答案,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
政治类:【从籍贯看】宋朝有设立“路”,监察地方州、县;【从名号看】宋代重文轻武,科举制度完善促成了文人雅号的流行;爱国诗人陆游,自号“放翁”以表示蔑视权贵,欧阳修称“醉翁”是贬官后的自嘲,间接反映宋朝文人激烈的政治斗争。【从作品看】《岳阳楼记》间接反映了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涑水纪闻》是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肯定;《山村五绝》说明了苏轼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任答一点,4分)
经济类:【从籍贯看】宋朝许多著名文人是南方人,说明了经济重心在南方;【从作品看】《五月一日作》《喜雨》都反映了稻麦轮作技术(复种制,或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抚州上元》反映了宋代夜市、虚市或商业的繁荣;《和葛闳寺丞接花歌》反映了种花养花成为一项专业技能,体现了宋代经济作物的推广或专业化分工的发展。(任答一点,4分)
思想文化:【从名号看】宋代文人以“翁”“叟”为号,反映了宋代文人特殊的志趣和对老成持重的偏好;宋代文人以“居士”为号,是受到佛教等宗教因素的影响。【从作品看】《抚州上元《山村五绝》《涑水纪闻》等诗文表现出宋代诗文面向现实生活的精神;《涑水纪闻》《山村五绝》《岳阳楼记》等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忠君爱国思想等。(任答一点,4分)
32.(共12分).(1)特点:自由雇佣劳动(或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规模大。(2分,答出一点即可)
原因:商品经济繁荣;农业、民营手工业的长期发展与积累;人地矛盾尖锐(生齿最繁,恒产绝少);部分自由劳动力转向工商业(皆自食其力之良民)。(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必须分别对应每个特点进行解释)
(2)给中国民众带来价廉物美的棉布;有利于引进西方的先进设备和生产技术;有助于中国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与洋人争利,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侵略;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进一步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33.(1)事件淞沪会战。意义: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4分)
(2)措施:开展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贡献: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8分)
(3)民族精神:舍身爱国、追求进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