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 (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 (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8 23:5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课前回顾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
人民代表制度的确立
实施一五计划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化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3—1957年底)
召开第一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9月)
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③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
目的
特点:
成就
意义
为了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工业化建设
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二条铁路: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
三条公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辽宁鞍钢无缝钢管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四座工厂
中国是一个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
中国是什么时候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
简单的问题:
也许连爸爸妈妈都感觉迷糊的问题:


社会主义国家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5课 三大改造
什么叫资本主义?说穿了,就是指“ 国家允许个人拥有资本,就叫资本主义。”由于马克思把资本看成是万恶之源,认为,这是一切不平等现象产生的根源。所以,就要消灭这种现象。于是经过深入的社会调查、理论研究,认为国家:“ 不允许个人拥有资本,只允许政府拥有资本,这样的一种社会制度,就叫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就是通过制度的设计,文化的熏陶等等,导致了社会各个组织与个人之间达成了一个和谐的状态。
社会组织包括最大的组织---国家、以及国家的政府机构,立法机构,
执法机构,包括各种各样的企业,企业联合体,行业协会,以及其他的各种社会组织。
如果各个社会组织之间发挥出了协作效益,那么整个社会的效益就大幅的提高——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传统的社会主义要求国有企业的大量存在就是为了避免在私有制企业只顾及到了企业利益,而没有顾及到国家利益,员工利益,其他企业利益等等,而国有企业听从于国家的指挥,可以更好的考虑到国家利益,行业利益,员工利益之间的有效的均衡。但这种传统的社会主义经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实践,发现存在很多问题,其最大的问题是国有企业的工人因存在“大锅饭”问题而劳动积极性不高。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又有了大量的私有制企业,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化
1.原因:
材料一:当时3亿农民,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人可分得一头耕畜,人均耕畜0.01头。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的土地及生产资料
材料三:土改后,部分农民天灾人祸或无力耕种等原因开始出卖自己的土地。如到1952年山西省就有718公顷的土地被卖掉。其次,不愿意卖掉土地而又无钱耕种的农民开始向中农和富农借高利贷。
人均占有土地 人均占有牲畜 人均占有农具
2.93亩 0.43头 1.95件
请回答:1、当时贫苦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面临哪些问题和困难
①缺乏生产工具、资金
②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③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2、这些问题和困难会对整个中国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一.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化
⑴土地改革后,分散的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1.原因:
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⑶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⑵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一个原则:自愿互利
6.三个阶段:
5.两种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类别
时间
原则
特点
性质
特征
一.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化
6.三个阶段:
农业互助组
开端
黑龙江省双城县希勤乡希勤村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村子,早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合作社经济就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希勤村合作化经验成为全国学习的典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困难:土地改革后,政府将地主的土地和牲畜、农具都分了,但村民有犁没马、有马没车,还有的人家什么都没有分到,种地出现难题。
生产创新:农民几家联合一起种地,成立互助组,这种自发的互助组只解决了少数人家的种地问题,还有些生产能力弱的人家种不上地,吃不上、穿不上。1951年,党支部书记于文化和村长乔士红成立了两个大型互助组,将一些生产能力弱的农户吸收入组。第二年成立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胜丰社。
类别
时间
原则
特点
性质
特征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
生产资料私有,几户
共同劳动,互相帮助
社会主义萌芽
一.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化
6.三个阶段:
农业互助组
开端
1949.10-1953年
初级农业合作社
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
1954-1955年上半年
土地入股,统一经营
半社会主义性质
合作化深入:1955年秋天,希勤村成立了高级社,下设6个生产队,社员实现劳动评工计分制度。
推广:希勤村农业合作社成为全国各地农村的样板,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了合作化运动的高潮。
机械化:1957年,双城县第一台东方红“54”马力拖拉机调配给希勤村,其后又调拨了东方红“75”和“45”“28”胶轮拖拉机各一台,农具8部,希勤村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类别
时间
原则
特点
性质
特征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
生产资料私有,几户
共同劳动,互相帮助
社会主义萌芽
一.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化
6.三个阶段:
农业互助组
开端
1949.10-1953年
初级农业合作社
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
1954-1955年上半年
土地入股,统一经营
半社会主义性质
高级农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迅猛发展时期
1955下半年-1956年底
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
丰收:农业合作社成立当年,希勤村取得大丰收,亩产达到86斤,总产实现160万斤,交售公粮45万斤。希勤村全体农民一年吃上饱饭。一年后,亩产就从86斤提高到300多斤。
肯定:当时省委农工部工作组到希勤村调研,总结了农业合作化经验,省委向党中央作了汇报。1955年7月31日,毛泽东在全国省、市、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高度评价了希勤村农业合作化的做法。
(1)希勤村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农村改造的缩影,请简要概括。
土地改革后,分散落后的个体经营阻碍生产力发展,难以解决贫困问题;先后成立互助组、初级生产合作社和高级生产合作社;农业生产获得丰收;国家推广合作化道路;发展农业机械化。
(2)希勤村合作化和机械化的顺序是什么?
先合作化,再开展机械化。
(3)希勤村合作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在农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毛泽东主席“关于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传达到广东省中山县
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在轰轰烈烈地进行。这是某村在大会上选出的模范生产小组
这是邯郸市郊区酒务楼村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1956年三大改造时,北京郊区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一.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化
⑴土地改革后,分散的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1.原因:
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⑶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⑵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一个原则:自愿互利
6.三个阶段:
5.两种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7.结果:到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合作化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背景:
2.方式:
3.结果: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材料一:建国初,没收官僚资本和外国在华资本转变为国营经济(公有),农业和手工业属于个体经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属于私营经济,都是非公有经济,占有相当比例。
材料二:官僚资本和外国在华资本被没收,但是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被没收有失公允,但是不没收,他们又存在剥削,显然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相吻合。
据材料,说说过渡时期共有多少种经济成分?后来是怎么处理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的?
国营经济(公有),个体经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属于私营经济,都是非公有经济。
怎么办呢

三.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历史背景:(见课本p25第一段)
材料2: 上海解放初期,一部分投机商在市场上兴风作浪,牟取暴利。其利用群众对纸币不信任的心理和人民币立足未稳的机会,掀起了一场银元大战,引起市场的物价波动。从5月27日- 6月9日的12天里,银元价格上涨两倍,致使物价上涨247%。这场“银元之战”及其后的“粮棉之战”,都极大地扰乱了上海的经济秩序。
材料3:据统计,1952年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45.1%,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53.5%。工农业产品产量已超过建国前的最高水平。
材料1: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荣氏企业面临困难,资金紧张,原料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支持,实现新的复苏。
据下列材料,归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历史背景。
三.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历史背景:(见课本p25第一段)
⑴建国初期资本主义工商业曾一度受到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
⑵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⑶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国营经济力量得到增强
三.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历史背景:(见课本p25第一段)
⑴建国初期资本主义工商业曾一度受到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
⑵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⑶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国营经济力量得到增强
⑷单个的资本家的资金不足以建立大型的企业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⑸资本主义的经营和管理使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不高
2.方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家资本主义为国家所承认并受国家监督,它有利于资产阶级和反对无产阶级。它实际上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是变相的私人资本主义。在我国历史上,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是封建的、买办的、垄断的国家资本主义。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家资本主义是在无产阶级国家的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并受工人监督的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在中国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之路”。现阶段,我国和外国资本家合作经营的企业也属于国家资本主义性质。
三.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历史背景:(见课本p25第一段)
⑴建国初期资本主义工商业曾一度受到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
⑵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⑶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国营经济力量得到增强
⑷单个的资本家的资金不足以建立大型的企业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⑸资本主义的经营和管理使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不高
3.方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⑴初级形式: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
⑵高级形式:从 公 私 合营 到实行“赎买”
国家
资本家
生产资料
国家支配
2.目的: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乐松生:同仁堂经理,率先实行公私合营,后任北京市副市长。
这是上海一家绸布商店庆祝公私合营
时间 20年代-解放前 实行公私合营后
企业所有制性质 私有制,业主刘鸿生 公私合营,公占主体
设备 陈旧 陈旧
劳动条件 差 改善了劳保条件
管理制度 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改善了管理制度
工人积极性 不高 充分发挥
产量 不到设计能力的90% 超过设计能力的40%
上海水泥厂
三.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历史背景:(见课本p25第一段)
⑴建国初期资本主义工商业曾一度受到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
⑵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⑶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国营经济力量得到增强
⑷单个的资本家的资金不足以建立大型的企业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⑸资本主义的经营和管理使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不高
3.方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⑴初级形式: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
⑵高级形式:从 公 私 合营 到实行“赎买”
国家
资本家
生产资料
国家支配
中国社会主义
改造的伟大创举
2.目的: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赎买政策是指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以一定代价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逐步实行国有化的政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设想过在一定条件下对资产阶级实行赎买。中国共产党根据民族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确定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采取利用、限制、改造,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改为社会主义国有财产。
赎买政策具体的办法就是公私合营后,将“私”资本家在企业中的设备,厂房,原料等折算成货币,但国家当时又困难,于是就将折算折算成货币的钱让资本家存在国家银行里,分期还本,并付给比普通的银行利息高的利息(年息5% ),称为“定息”。资本家本人作为管理者依然高薪留用。 这样矛盾缓和了,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创办恒源祥照沈莱舟,在赎买政策下,按当时的政策,每年给予沈莱舟定息5万元人民币,他每个月的工资有人民币1000多元,....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当时毛泽东主席拿国家干部一级薪水,工资也只有500多元。而当时的一个大学毕业生,经过1年实习,转正后的工资为60元。
黑龙江哈尔滨市各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
SQ
材料一:“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荣毅仁
材料二:例如过去我们信谊药厂的名牌产品“消治龙”,原科都是靠进口的。现在各种磺胺类的原料药,不但上海自己能够制造,供应国内有余,还大量出口远销国外。维生素一类原料过去都被外国药厂垄断,……现在不仅充“四环素”已经成为国际上有名的充分保应国内需要,还在国际市场上占到优先地位,其中“中国黄”。
材料三:同仁堂……到1959年时,比解放前夕的1948年,职工人数由190人增加到539.....产值由16万元增加到1251.9万元...密制丸药由140万丸,增加到6 864......水泛丸由4000斤,增加到3138万斤...虎骨酒由3万斤增加到30.5万斤.....
四.三大改造的意义与缺点
⑶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实行计划经济
1.意义:
⑴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三大改造的实质和目的
⑵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材料一:不少地方在办社中存在着“宁多勿少”“宁大勿小”、“越多越好”、“越大越好”的错误思想,因而违背农民自愿,胡乱的多办社、办大社,盲目追求公共财产,有的甚至将棺木寿材、老羊皮袄也归了社.....
——陈大斌:《从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运动- 中国农村的集体化时代》
材料二: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




农 业
手 工 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合 作 社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本课小结
板书设计
(学生笔记)
一.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化
⑴土地改革后,分散的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1.原因:
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⑶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⑵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一个原则:自愿互利
6.三个阶段:
5.两种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7.结果:到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合作化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背景:
2.方式:
3.结果:
三.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历史背景:(见课本p25第一段)
⑴建国初期资本主义工商业曾一度受到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
⑵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⑶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国营经济力量得到增强
⑷单个的资本家的资金不足以建立大型的企业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⑸资本主义的经营和管理使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不高
2.方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⑴初级形式: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
⑵高级形式:从 公 私 合营 到实行“赎买”
国家
资本家
生产资料
国家支配
中国社会主义
改造的伟大创举
练一练
1.毛泽东说:“由于人口众多、已耕的土地不足,时有灾荒和经营方法落
后……”在此,毛泽东指出了农业合作化: (   )
A.完成的意义 B.实施的原因 C.实施的缺陷 D.实施的进程
2.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推动这一
过程快速发展的直接因素是: (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出现高潮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3.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 ( )
A.1949 B.1956 C.1978 D.1980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B
B
B
C
5.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一个村的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进行生产。一些富
裕户讽刺地说:“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18户农民誓不向困难低头,坚持
“非叫鸡毛上天不行!”他们经过一年齐心协力的苦干,实现了“鸡毛也能
绕天飞”的奇迹。这说明当时: (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B.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效果  D.包产到户改革的成就
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
创举是: ( )
A.实行赎买政策 B.成立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一国两制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