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共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9 08:0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最有影响的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创办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被尊称为圣人。
他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 。
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作者介紹
作品介绍
《论语》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论语》包括《学而》《为政》《里仁》等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 498章,不相连属;言简意赅,精警诫人。宋儒把《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孔子弟子
根据《史记》记载,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称为“七十二贤人”,孔子有十位杰出弟子,号称“孔门十哲”。
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回、闵损、冉耕、冉雍
在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冉求、仲由
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宰予、端木赐
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言偃、卜商。
释题
子路,姓仲,名由;51岁
曾皙,名点;39岁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31岁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18岁
“侍”是倍侍长者,长者是孔子,孔子在文中被省略了,没有写出来,是学生陪老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是孔子引导他的学生畅谈人生理想的一个片段。
(18岁)
公西华
(赤)
冉有
(求)
(31岁)
曾皙
(点)
(39岁)
子路
(由)
(51岁)
孔子(仲尼)
(60岁)
文学常识
姓、氏:上古时期,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名:人们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
字: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又叫“表字”,古人称人称字(20岁举行冠礼以后才起)
号:固定的别号,又叫别号,表号。
毋吾以也wú 千乘之国shèng 摄乎大国shè 饥馑jǐn 哂之shěn 以俟君子sì 端章甫fǔ 小相 xiàng 铿尔kēng 莫春者mù 冠者guàn 浴乎沂 yí 舞雩yú 喟然kuì
读准字音
句读:
异乎/三子者之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2023-2-08
问“志”
言“志”
评“志”
四位弟子“志向”怎样?
  试从说话方式中体会其性格。
课文围绕“?”展开
課文翻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乎:于。比
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的,就不敢在我面前说话了。你们经常说:'人家不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请你们从政),那么你们采用什么措施呢?"
闲居,平时
如,连词,表假设。或,不定代词,有人。知,了解。
宾语前置
不要
以通“已”,停止
因为,介词。
以:做,为
文本研读
孔子言语间给我们的印象:
循循善诱、和蔼可亲
这是一种 的师生关系。
轻松、和谐、平等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文本研读——言“志”
課文翻譯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子路急忙回答道:“(一个拥有)千辆战车的中等国家,夹处在几个大国之间,别国把战争强加给它,上天又在兵灾之后降给它饥荒之灾,如果让我来治理这个国家,等到过了三年,可以使人民个个都有勇气,并且知道做人的道理。”
孔夫子微微地笑了。(又问):“求,你怎么样?”
轻率急忙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五谷不熟曰饥,蔬菜不熟曰馑。
比( bì)等到
正道,指是非准则
微笑
文本研读——言志
志向:
治理一个内忧外患的中等
国家,并保证三年内使人
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
性格:
有抱负,自信,
却失之鲁莽、轻率。
侧重强国
子路的志向是什么?孔子有何反应?子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
仲由性情刚直,好勇尚武。曾对孔子很无礼,孔子对他启发诱导,设礼以教,子路接受孔子的劝导,请为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后做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内乱,子路临危不惧,冒死冲进卫国国都救援孔悝,混战中被蒯聩击杀,结缨遇难,被砍成肉泥。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
D
孔子为何“哂”由?
哂之
思考分析
是子路没有实现抱负的本领么?
孟武伯打听子路的本领。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可以让他主持这里的军政工作)”。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可以让它管理政事吗) 子曰:“由也果 ,于从政乎何有?”(仲由果断,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在孔子看来,没有礼仪就没有一切,纵有天大的才干,也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委婉批评他的鲁莽,并不是否认他的能力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課文翻譯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来治理这个国家,等到过了三年,可以让这个国家的百姓富足。至于如何搞好礼乐只能等待贤人君子来干。”
方圆,纵横
或者
动词,治理。
比,等到
使动用法,使……足。可以使百姓丰衣足食
至于
等待
冉有志向是什么?和子路的志向有何不同?性格如何?
志:
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
使人民富足。
性格:
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不同:侧重富民
能力不行治理“小国”
冉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人。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
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4年率军抵抗入侵齐军,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在外流亡十四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冉求是孔子的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
(季康子)曰:“求也可使从政乎?”
(冉求这个人可以叫他管理政事吗?)
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冉求有才能,对于管理政事会有什么困难呢?)
冉有谦退,又以子路见哂,故其辞益逊。
——朱熹《论语集注》
冉有讲的,实际上就是政治家的作为。“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和五六十就不是国家呢?”不论地方大小,治理之道都一样。孔子这样说冉求,实际上是对冉有的肯定;只是说不要轻视小国,治大国与治小国都是一样的。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思考分析:孔子是怎样评价冉求的志的?
課文翻譯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孔子又问西华:“赤,你的志向如何?”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我能够做好某件事情,但是我愿意学着做好某件事。不论是诸候祭祀祖先的事,也不论是诸候会盟、朝见天子的事,我希望能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作赞礼和司仪的人。”
端礼服,戴礼帽。名作动
文化常识
①宗庙:狭义的“宗庙”是庙号为“×宗”的帝王之庙。而庙号“×祖”的帝王庙称“祖庙”;非祖非宗的帝王庙称“亲庙”。广义的“宗庙”是古代天子诸侯乃至大夫、士所修建的祭祀祖先的建筑。
庙号: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或称祖,或称宗。例如祖、世祖、太宗、高宗等。
③昭穆: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太祖居中,其后代各自排列两边,左边的王多得昭,右边的称穆。
④桃庙:一般地,宗庙之内所列先祖是有名额限制的,当人数超过定额时,就将除始祖外最远的那位祖先神位迁出宗庙,移入桃庙。
(2)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
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叫“朝”,
秋天朝见天子叫“觐”;
天子派卿大夫见诸侯或别国诸侯叫“聘”。
(3)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
(4)小相,是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课文研读
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志:
性格:
侧重以礼治邦
公西华的志向是什么?和他们两人的志向有什么不同?性格如何?
为何是“小相”
  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
  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
  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
公西赤,字子华,又称公西华,今河南濮阳人,鲁国学者、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玄宗尊之为“邵伯”,宋真宗加封为“巨野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公西子”。
公西赤有非常优秀的外交才能。孟武伯曾经向孔子问起公西赤,孔子回答说:“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西赤曾经为孔子出使齐国。
对于公西华的思想,孔子认为是一个大政治家的见地,只是话说得非常谦虚罢了。主持“宗庙会同”,操办各国国君参加的联合会议,事关重大;公西华还说是小意思,学习学习。公西华讲得谦虚,其实他的志向并不小。孔子不是否定公西华志向,而是肯定公西华具有以礼从政的素养与才干。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思考分析公西华“言志”之后,孔子是什么态度 ?
课文研读
三个学生的谈话,那些相同,那些不同?孔子是如何表示自己的态度的?
志向 性格 共同特点 孔子的态度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侧重强国
侧重富民
侧重以礼治邦
自信直率
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参与政治
微微一笑
不置可否
不置可否
課文翻譯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曾点,你怎么样?”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同“稀”,声音逐渐稀疏
鼓:弹奏
拟声词,指曲子终了的琴音;
放下
起身
才能
伤,妨碍。有什么妨碍呢?
課文翻譯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通“暮”,暮春及夏历三月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风,动词,吹风。
长叹的样子
与,赞同
古代的冠礼
男子二十岁由父亲在宗庙中主持冠礼。
行礼前:筮(shì)日(选定加冠的日期)
筮宾(选定加冠的来宾)
行礼时:来宾为男子加冠三次 缁(zī)皮冠(表示从此有治人的特权)
皮弁(biàn )(表示从此要服兵役)
爵弁(表示从此有权参加祭祀) 来宾向男子敬酒
见母亲
由来宾取字
见兄弟姑姊
戴礼帽穿礼服带礼品去见国君卿大夫乡先生等
主人向来宾敬酒送礼品,礼成
曾点,字皙,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人,“宗圣”曾参之父,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是孔子30多岁第一批授徒时收的弟子。与其子曾参同师孔子,曾经自言志向,孔子颇为赞赏。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曾皙被封为“宿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封“莱芜侯”;明世宗时尊称为“先贤曾子”。
课文研读
曾点的志向和另外三个人有何不同?
写曾点答话时为什么详细写了动作?
子路等三人:为政
曾点:在乱世中不能推行正道,就选择寄情山水、教养学子、洁身自好。
曾点鼓瑟:志向高洁,淡泊功名,突出他与子路三人的不同之处,从而引起了孔子的感叹和赞赏。
  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20岁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曾皙
洒脱高雅
从容淡定
志:
性格:
春游图
课文研读
孔子为何“与”点?孔子的“志”?
1.曾点描绘的是一幅和谐安宁的盛世气象,也就是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和境界。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的社会,因而孔子主张“礼治”。曾点的志向突显了孔子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
2.符合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在山水中吟咏性情,正体现了孔子所提倡的君子之风,正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2023-2-08
孔子的“志”是什么?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
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 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
结构梳理
侍坐
孔子诱导言志:平等民主。
四子言志
子路: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鲁莽直率,好胜自诩。
冉有:
可使足民
----谨慎谦逊,言有分寸。
公西华:
愿学焉,愿为小相
----委婉谦恭,善于辞令。
曾皙:
暮春者“浴”“风”“咏”
----从容不迫,逍遥洒脱。
评“志”
本文突出地体现了孔子“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
当时,弟子们一旁侍坐,曾皙鼓瑟(乐以教和)。孔子和他的四个弟子便展开了有关志向的心灵的对话。
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