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八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汉字的某些构字特点,扩充识字量;区分、理解相近的词语;能积累古诗,独立阅读。感受中国汉字文化,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用近义词语说句子;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思维能力:背诵古诗《舟夜书所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诗意;自主阅读《李时珍》,了解李时珍和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
审美创造: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受汉字之美;借助古诗插图,感受古诗画面美。
【课前解析】
关注规律:“识宇加油站”中,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字词句运用”第一题中,发现组内的两个词意思相近,一组表示时间短或动作很快的词语,一组是表示时间长或动作缓慢的词语;“字词句运用”第二题中,发现前面一个加点词是某种心理,后面一个加点词是这种心理下产生的动作表现;“我的发现”中,发现这四个偏旁的特点,发现偏旁与字义的联系规律。
关注古诗:既要引领学生明诗意、悟诗情,又要指导学生想象画面、背诵古诗。能借助古诗插图,感受古诗画面美。
关注阅读:独立阅读《李时珍》,适时点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认识“钩、铲”等10个生字。
2.积累近义词语,能选用词语说句子。
3.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4.了解示字旁和衣字旁、两点水和三点水所代表的不同意思,能区分这些偏旁相似的汉字表示的意思。
5.背诵古诗《舟夜书所见》。
6.自主阅读《李时珍》,了解李时珍和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近义词能选用词语说句子;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并仿照例句写句子。
2.背诵古诗《舟夜书所见》,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诗意,能够独立阅读《李时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认识“钩、铲”等10个生字。。
2.积累近义词能选用词语说句子;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并仿照例句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单元回顾,复习导入(出示课件2)
在《祖先的摇篮》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我们的祖先摘野果、掏鹊蛋、捉蜻蜓、逮蝈蝈……;在《羿射九日》里,我们了解了神奇的神话故事;从《黄帝的传说》中,我们听说了黄帝造车和造船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识字加油站
1.偏旁归类,发现规律。(出示课件3—7)
(1)朗读。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词语。
(2)出示“钩子”和“铲子”的图片,发现规律:金字旁的字与金属有关。交流带有金字旁的字:铁、铜、铅、针、银……
(3)出示“梅花”和“柿子”的图片,发现规律:木字旁的字与树木有关。交流带有木字旁的字:桃、树、柳、杨、梨、桂……
(4)分小组观察其他三组词语,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5)谈发现,交流带有该偏旁的字。(出示课件8)
我发现:第一排的两个字都是“钅”旁,都与金属有关;第二排的两个字都是“木”旁,都与植物有关;第三排的两个字都是“氵”旁,都与水有关;第四排的两个字都是“火”旁,都与火或光有关;第五排的两个字都是“土”旁,都与土有关。
2.挑战赛:给偏旁加生字(部件),组成新字并组词。(出示课件9)
钅—( )( ) 木—( )( )
氵—( )( ) 火—( )( )
土—( )( )
3.总结规律:“金木水火土”不但能单独成字,还可以成为一个字的偏旁部首。每个偏旁部首都有自己所表示的意思。
4.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课本上的10个生字和它组成的词语,还分类回忆了许多学过的汉字。这偏旁表义的造字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记忆生字,记忆更多的生字。去掉拼音,再来认识一下他们。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合作交流的方法发现汉字造字的规律,加强对生字的理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
三、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选一两个说句子。
(1)不同形式认读词语。(出示课件10)
(2)小组讨论,发现规律:读词语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11)
我发现:①“忽然”和“突然”是一组近义词,“立刻”和“马上”也是一组近义词,由此可推出,这六组词语都是近义词。
②第一排是表示时间短或动作很快的词语,要读得稍快一些。
③第二排是表示时间长或动作缓慢的词语,要读得慢些。
(3)说句子:各小组选择一两个词语说句子。(出示课件1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词语排列的规律,由熟知的“忽然、突然”、“立刻、马上”是两组近义词,推测另外几组内的两个词意思相近,再借助熟悉的词理解生疏的词,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选择一两个词语说话。)
2.读句子,想象画面,再仿照例句写一写。(出示课件13)
(1)研读例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2)读句子,谈发现:边读边思考,说说加点词语之间的联系。
我发现:例句中前面一个加点词是某种心理,后面一个加点词是这种心理下产生的动作表现。
(3)指导朗读:根据想象的画面,读出太阳的害怕的样子。(出示课件14)
(4)根据发现,读提示,想象画面,说句子。(出示课件15)
李明 , _跑进了教室。
提问引导:李明当时是什么心情呢?他很着急,他会怎样跑进教室?
(5)自由仿写。(出示课件16、17)
想一想:如果一个同学很高兴或者很难过,会怎样跑进教室?
刘帅 , _跑进了教室。
陈甜甜 , _跑进了教室。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发现例句规律,并通过看提示、想画面,由问题辅助学生说句子,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自由仿写,锻炼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示字旁和衣字旁、两点水和三点水所代表的的不同意义,能区分这些偏旁相似的汉字表示的意思。
2.背诵古诗《舟夜书所见》,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引导思考:同学们今天早上出家门的时候,心情怎么样?请你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2.教师总结:今天,同学们十分开心,蹦蹦跳跳地走进学校。咱们带着开心的心情进入有趣的语文课堂吧!
二、我的发现
1.(出示课件18)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四组字。
2.多种形式读,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
3.我们经常会把这些外形相近的偏旁混淆,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大家区别呢?你有什么发现呢?(同桌讨论)
4.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5.归纳。(出示课件19、20)
我发现:“礻”是“示”的变体,与祭祀、礼仪有关。“衤”是“衣”的变体,与衣服有关。“冫”一般与冰、冷有关。“氵”大多与水有关。
6.拓展练习:带这几个偏旁的字还有哪些?写一写吧!(出示课件21)
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结:我们碰到不认识或不熟悉的字时,可以通过分析字的偏旁结构来猜测字意,这样就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字或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交流、归纳,发现这四个偏旁的特点,发现偏旁与字义的联系规律,便于学生区分外形相近的偏旁。)
三、日积月累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学一首古诗吧!(出示课件22)
1.看图学诗:观察课本中古诗的背景插图,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2.理解诗题:诗人也看到了这些景物,并写下了一首诗,题目是《舟夜书所见》。从诗题我们可以猜测诗人是在哪写下的这首诗?从课题哪个字知道的?什么时候写下的呢?从课题哪个字知道的?写的是什么?从课题中哪个词语知道的?(出示课件23)
3.品味诗歌(出示课件24—27)
(1)播放诗歌朗读视频,听范读。
(2)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这首诗。
(3)指名读,正音。(注意:“查”为多音字,在本首诗中作为姓氏,读作“zhā”;“月黑见渔灯”中“见”读“xiàn”;“散作满河星”中的“散”读“sàn”;“萤、星”是后鼻音。)
(4)小组赛读、全班齐读,读出节奏。
(5)介绍诗人。
(6)小组讨论:根据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人查慎行到底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7)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8)指导背诵:闭上眼睛想象着画面,在小组内合作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借助插图,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读——说——想象——背诵。帮助学生掌握古诗大意,引导学生想象诗歌画面,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自主阅读《李时珍》,了解李时珍和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出示课件28)介绍李时珍: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明朝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的名字是李时珍。
2.(出示课件29)初读课文: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完课文交流不懂词语的意思。
3.(出示课件30)播放播放《李时珍》,边听边思考: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本草纲目》?
4.词语解析。(出示课件31、32)
二、研读原因
教师提出问题:李时珍为什么决定重新编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出示课件33)
1.(出示课件34)交流语句:李时珍家世代行医。他父亲医术很高,给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李时珍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从小立下志向,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
学生汇报交流:通过“从小立下志向,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可以知道李时珍从小立志行医,这就是他要重新编一部药物书的原因。
教师板书:立志行医
2.(出示课件35)交流语句: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状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决定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学生汇报交流:因为“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还有“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所以李时珍要重新编一部药物书。
教师板书:编写药书
3.教师总结:课文写了李时珍立下行医的志愿,后来在行医过程中李时珍发现了药物书的缺点,他想,病人吃错药,那多危险啊,于是决定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三、感受困难
1.自读课文,思考:李时珍在编写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出示课件36)
(出示课件37)交流语句: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万水千山。他有时上山采药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就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农民、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书上没有的知识。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尝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预设1:从“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中,我们可以知道李时珍为了编写药书亲自上山采药,体现了他不怕环境艰难,不怕气候恶劣,勇于吃苦的精神。
教书板书:亲自采药
预设2:“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农民、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书上没有的知识”,说明他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虚心向各行各业的人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为写书做充分的准备。
教书板书:积累经验 虚心学习
预设3:从“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尝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说明他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尝药,确保药物的药性和药效更加准确,为写书做充分的准备。
2..教师总结:无论是亲自采药,还是请教大家,虚心学习、积累经验,又或者是亲自尝药,以确保药物的药性和药效,这些都是李时珍为了编写药书付出的努力,做的准备。
教书板书:编写准备
3.故事中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讲给你的同桌听吧!(出示课件38)
四、铭记伟大,拓展延伸
1.铭记伟大。
(1)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结果如何?
教书板书:写出巨著
(2)读完《李时珍》这篇文章,说说李时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李时珍用了整整二十七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著名的《本草纲目》,而这部书也成就了李时珍伟大人生。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什么呢?
(4)课文小结:本文写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在行医过程中发现药物书有许多缺点,他怀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决心重编新药物书,做了认真准备,终于写成。反映了他为人民不怕艰苦、不怕危险、踏实认真,一心为人民的好思想、好品质。(出示课件40)
2.拓展延伸:请大家多阅读一些介绍像李时珍这样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刻苦钻研的名人书籍。
(设计意图:阅读要讲究方法,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阅读训练落到实处,学生得以灵活运用阅读方法,进行更广泛的阅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内容编排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找出汉字的某些构字特点,扩充识字量;能够区分、理解相近的词语;能积累古诗,独立阅读。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在教学设计上,我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与良好的习惯为出发点。
1.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三课时的教学,均以学生自主发现,我引导归纳为主。如“识宇加油站”中,让学生发现这些字的构字规律;“字词句运用”中,让学生自读词语,发现规律;“我的发现”中,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的规律。自主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和总结的习惯;同时,我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字、词、句的特点,既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有愉悦的感受,又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注重读和交流。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用不同形式的读代替了“一讲到底”让学生多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词、句、段、篇的理解。在读的基础上,再进行交流,让学生有话可说,言之有序,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